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主要創新點

本研究的創新點主要包括問題意識創新、學術觀點創新和研究方法創新三個方面。

1.問題意識創新

近年“兩會”民意調研顯示,社會保障屢屢位居熱點話題榜首。其中,4000萬名左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多次成為委員們提案的焦點之一。針對老年人的失能風險,我國至今還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現行的醫療保障制度僅對疾病患者的急癥支付醫療費用,并不包括老年人所需要的長期護理費用,無法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我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始于21世紀初,雖然行業在積極開展產品創新,但仍存在同質化程度高、保障內容簡單等問題。民政部門的機構養老服務局限于生活照料,還談不上醫療保健和慢性病康復服務。因此,如何解決我國龐大失能老年人口的“醫養結合”長期護理服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雖然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都提及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采取社會保險的政策框架還不很成熟,離政策定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跳出傳統的養老服務制度框架,從理論分析和制度建構角度來深入開展我國新型的長期護理保障體系的探索研究,無疑是對一個新的社會問題的回應。

2.學術觀點創新

我國推行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建設,其實核心問題有三個:一是建制目的;二是建制模式;三是建制關鍵。

關于第一個問題,目前政府和學術界普遍看重的是籌資來源,認為推行LTCI是為了解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貧困問題,這只是問題的表象。建立LTCI制度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在政府責任的推動下建立健全一個應對失能風險的有效的長期護理服務供給體系,籌資來源僅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路徑,如果缺乏服務供給體系或供給不足,那么雖然經濟貧困解決了,但是服務貧困仍是風險,此外,商業LTCI也失去了發展的基礎。另外,本研究提出了中國老年福利多元責任主體的V型責任理論,這應當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

關于第二個問題,學術界認為我國應該先推行商業LTCI的觀點不乏其人,而且自2006年以來政府一系列文件都表明我國在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舉棋不定。其實,無論是從我國長期護理風險的程度還是從我國社會保險的制度路徑來分析,我國長期護理保障制度都只能是以面向全體國民的社會保險為主體、以面向低收入群體的護理津貼以及面向高收入人群的商業保險為補充的多元模式。同時,在服務供給體系中要堅持“居家服務為先,提供服務為主,民營機構為重”的“三為”原則,等等。

關于第三個問題,學術界既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從繳費人群、籌資渠道、服務內容、供給主體、待遇支付等方面來討論我國長期護理制度框架,還沒有觸及制度運行的保障條件。技術決定進步,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認為,失能等級鑒定機制、服務供方遴選機制、護理員培養培訓機制以及服務質量監管機制“四駕馬車”配套體系的建設要優先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全面實施。如果這個配套體系不在試點中先行或在建設過程中留有大漏洞,那么設計再美好的制度也只能付諸東流,屆時“照護難,照護貴”的民怨也會出現。

3.研究方法創新

以往從事社會政策研究的學者,大多聚焦于制度背景、他國經驗、制度設計等方面;從事人口學研究的學者,多數研究集中在一些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上。本研究綜合運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建模定量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涉及社會學、人口學、應用經濟學、比較政策學、公共管理學等多學科融合,系統深入地研究了我國長期護理服務體系從缺位到歸位的全過程。

尤其是深度訪談法,避免了問卷調查的涉及范圍難以全面深入的缺陷,通過對養老機構管理人員的訪談比較深刻地掌握到養老機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多維困境。此外,建模定量分析方法,拓展了以往研究的一般的數量分析,基于代內公平和代際平衡兩個原則,建立了兩個數理模型來探究長期護理保險的費率和政府財政、企業以及個人的經濟承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采取了多元比較研究方法,融合國際制度比較、國內地區制度突破比較、不同類型養老機構比較、地方政府養老創新比較等,從比較分析中找到共同點,也便于發掘不同點。總之,上述這些研究方法的組合運用在以往相關研究中并不多見。


[1] 民政部:《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8月3日。

[2] 衛計委:《關于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通知》,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3月17日。

[3] 全國老齡委:《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成果》,最后訪問時間:2016年10月9日。

[4] 民政部:《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8月3日。

[5]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課題組:《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殘疾人研究》2011年第2期。

[6] 戴衛東:《中國長期護理制度建構的十大議題》,《中國軟科學》2015年第1期。

[7] 《全國婦聯報告:53.3%一孩家庭沒有生育二孩的意愿》,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1/04/c_129431439.htm,最后訪問時間:2017年1月16日。

[8]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我國養老服務準入研究》,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第7頁。

[9] 戴衛東:《新中國老年福利事業的反思與前瞻》,《社會科學戰線》2015年第2期。

[10] WHO,“Home-Based and Long-term Care,Report of a WHO Study Group.”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98.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11] 世界衛生組織主編《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中國老齡協會譯,華齡出版社,2003,第19頁。

[12] [美]雷克斯福特·桑特勒、史蒂芬·紐恩:《衛生經濟學——理論、案例和產業研究》(第3版),程曉明譯,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第517頁。

[13] 戴衛東:《歐亞七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分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14] 戴衛東:《OECD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第5頁。

[15] 戴衛東:《中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第8頁。

[16] 戴衛東:《長期護理保險:理論、制度、改革與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第4頁。

[17] 人社部:《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shehuibaozhang/zcwj/201607/t20160705_242951.html,最后訪問時間:2016年7月21日。

[18] 戴衛東:《長期護理保險的基本屬性》,載《社會保障研究》2015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5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9] 戴衛東、汪連新、李志斌:《社區養老服務的國際經驗及發展問題研究》,載《社會保障綠皮書: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4)No.6——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第1—5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北票市| 确山县| 镇康县| 云龙县| 梁平县| 东安县| 文水县| 贡嘎县| 江川县| 镇安县| 基隆市| 临湘市| 徐州市| 武鸣县| 黔南| 达拉特旗| 沁源县| 隆回县| 阿尔山市| 成都市| 金寨县| 健康| 陈巴尔虎旗| 盐边县| 阿图什市| 融水| 日土县| 亳州市| 时尚| 凉城县| 青海省| 巍山| 息烽县| 民权县| 綦江县| 沅陵县| 镇沅| 重庆市| 新竹县|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