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初一朝會
- 紅樓:從太湖水寨開始挽天傾
- 一紙黃原
- 2120字
- 2025-05-10 00:00:00
大年初一,景安朝是有朝會的。
京城內五品以上官員都要來宮里與陛下恭賀新春,同時也為朝廷祈福。
除了官員之外,誥命夫人也都要去宮里為皇太后和皇后請安。
因此,一大早,劉宸就在金釧兒的幫助下穿戴起朝服。
伯爵的朝服劉宸是第一次穿,石青色的云錦面料,正面繡著四爪蟒紋,前胸后背綴著麒麟、白澤等神獸紋飾的補子,朝冠為紅寶石頂戴,腰系玉帶。
身穿伯爵蟒袍的劉宸貴氣逼人,金釧兒邊給他穿著邊臉通紅。
夫人已經同她說過了,等賈府迎春入門,就安排她做姨娘。
好半天才穿戴齊整。
另一個房間里,黛玉也在收拾著。
比起劉宸的朝服,黛玉的超品誥命大妝有過之而無不及。
還好現在黛玉身子好轉,不然就這一個大妝下來,估計得暈倒好幾次,更別說還要進宮里陪各位娘娘說話了。
從天黑折騰到天蒙蒙亮,兩人終于準備完畢。
乘坐家里的馬車往宮門趕去。
寧榮街的地理位置極佳,距離宮城不遠,因此劉宸黛玉兩人即便出發較晚,也完全趕得及。
不過等劉宸來到大殿外面時,已經站滿了人。
劉宸還從未上過早朝,平日里也與這些官員幾乎沒打過交道,因此對其中絕大多數都不熟悉。
正想著要不要和一旁八面玲瓏的李灼打個招呼時,突然看到旁邊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連忙走過去。
“胡大人。”
胡光壽這才注意到身邊這個衣著華貴的少年,連忙拱手,“永寧伯,多日不見,伯爺風采依舊。”
“胡大人看來是大好了,可喜可賀。不過胡大人不是升任濟寧知府了,怎得今日在此?”
胡光壽笑著解釋道:“前些日子遞了濟寧府的治安情況的奏疏,得到陛下急召,叫我進京述職,這才緊趕慢趕,終于在昨日趕到。”
“胡大人辛苦了,不過要提前賀喜胡大人了,如今回京述職,想必在官位上又會有所進步了。”劉宸拱手道。
胡光壽明顯面色一喜,顯然也是做如此想。
兩人正說話著,一個身前綴著一品文官仙鶴補子的官員朝這邊走了過來。
劉宸見狀連忙拱手行禮,目前朝中有一品文官朝服的,基本都在內閣,還有幾位尚書。
不管是誰,都是位高權重,劉宸自然也不想得罪。
旁邊胡光壽也如此,不過等見禮完,胡光壽直接開口道:“老師來了。”
來人正是內閣首輔溫士壬。
溫首輔直接說道:“明遠,今日趕到的?”
“回老師,昨夜趕到。”
溫士壬點了點頭,隨即朝劉宸說道:
“硯辭,老夫與你還是第一次見面啊,不過已經神交已久。你的《京城治安疏》和《更張鹽法疏》老夫都仔細看過,確實有想法,也非常務實。”
劉宸再次拱手,“溫大人過譽了,沒有溫大人的支持,再好的奏疏也無法推行。”
幾人寒暄一陣,才聽到周公公在殿外喊著,“上朝,請各位大人上殿。”
閑聊的官員們連忙整理著裝,緩步邁入大殿。
劉宸作為超品伯爵,又領著正二品武將職銜,自然是列在武將前幾的位置。
每年初一的朝會往往都是最輕松的,朝政上的一些會引起爭吵的或者難以快速解決的都不會在這日出現。
等景安帝落座,大家自然是跪地高呼萬歲。
有溫首輔攜幾位內閣成員,向景安帝匯報了過去一年的朝廷治政得失。
又有忠順親王向景安帝匯報了內務府的相關情況。
一通流程停下來,劉宸只覺得整個大乾朝正欣欣向榮,頗有種前世看新聞聯播的感覺。
景安帝顯然對諸位大臣匯報的情況心知肚明。
除了劉宸匯報的京城治安情況的改善算是實打實的之外,其他的多為裱糊。
但值此新春佳節,他還是有些欣慰的,朝廷算是渡過了多災多難的一年。
相信來年情況必有好轉。
如果劉宸知道景安帝的想法,一定會大聲的提醒他。
認清現實吧,沒有好轉,只有一年差過一年。
而且到時不僅內憂,還會有外患。
這邊大殿上一片欣欣向榮,另一邊后宮里的氛圍也很喜慶。
黛玉作為新晉超品伯爵夫人,被皇太后和皇后親切地拉手接見。
尤其皇后,她當時作為劉宸和黛玉婚禮的高堂,算是與黛玉有著類似母女的情分。
待太后見過黛玉后,拉著黛玉的手讓她坐在了自己身邊。
這待遇讓旁邊坐著的賈母羨艷不已。
雖然她是超品太夫人,在位份上已經極高,但隨著賈府的沒落,她在初一這天進宮后能夠明顯感受到太后和皇后的疏遠。
心中更是堅定了將賈家綁在劉宸大船上的念頭。
一旁的元春在爭得太后和皇后的同意后,幾步來到賈母的身旁。
眼含熱淚地喊了一聲,“老太太。”
賈母看著眼前衣著華貴但面容悲戚的元春,心中有著無限的愧疚,為了賈家,真是苦了元春了。
隨后賈母又看向站在一眾誥命夫人最后的王夫人,朝元春指了指。
元春瞬間淚流滿面,嘴中無聲地叫著,“母親!”
遠處王夫人看到元春的樣子,也是悲從中來,掩面流淚。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她雖然禮佛,但元春畢竟是她懷胎十月的親生女兒,這么多年了說不想是不可能的。
雖然為了寶玉,她覺得元春入宮是極好的,但現在看女兒的眼淚,她還是感受到了女兒這么多年在宮里的不容易。
賈母與元春耳語了片刻,將賈府的情況一一告知,其中最主要的是將迎春將要嫁給劉宸做姨娘的事。
元春聽后看了看正與皇后談笑風生的黛玉,朝賈母小聲說道:
“老太太,您做的對。劉宸此人深得陛下信重,未來賈家想要重振門楣,必然少不了他的幫助。不必顧及賈府高門大戶,當知潮起潮落,需有人推波助瀾。”
賈母點了點頭,元春的言外之意她已明白。
賈府為了拉攏劉宸,一個庶出女兒不必太過在乎,即便為此付出更多也是值得的。
只不過賈母心頭隱隱有些酸澀,一個好好的女兒入了宮,到現在也是精于算計了,雖不至于心狠手辣,但與少女時的元春相去甚遠。
可能這就是深宮的生存之道吧。
元春,真是苦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