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深處,無人機群正在掃描新發現的西周墓葬群。國家考古隊隊長林語寒盯著手持光譜儀,眉心擰成川字——探測器在墓道口測出3.7%的鈾-235豐度,這分明是核燃料的數值。
“林教授,您最好看看這個。“實習生趙明宇的聲音在防空洞里發顫。他手中的洛陽鏟掛著幾縷靛藍色絲織物,在探照燈下泛著碳纖維特有的光澤。更詭異的是,織物殘片上的饕餮紋用納米金線繡成,紋路間流淌著液態金屬。
林語寒戴上防輻射手套,觸摸織物的瞬間,G-M計數器發出刺耳鳴叫。織物突然收縮成球狀,表面凸起密密麻麻的甲骨文,正是沈硯秋穿越前修復的那卷殷墟龜甲內容。
“立即封鎖現場!“她對著對講機喊道,“通知國安局第七...“
整座山體突然震動。墓道深處的青銅槨爆發出伽馬射線暴,趙明宇的防護面罩瞬間霧化。眾人驚恐地看到,三具穿著DAC鈦合金太空服的干尸正從棺中坐起,他們胸前的輻射標志卻是用朱砂繪制的共工圖騰。
“快撤!“林語寒拽著隊員往外跑。身后傳來青銅槨的裂解聲,十五件玉璋懸浮而起,構成二十八宿星圖。當角宿星官亮起時,墓道巖壁滲出黑色原油,油漬在青銅器表面拼出沈硯秋的工牌編號:NX-20230724。
國安局特別行動組在二十分鐘后接管現場。組長楚堯帶著量子屏蔽裝置走進墓室時,輻射值已經突破500毫西弗。他蹲下身,用鑷子夾起半片嵌在干尸指骨間的芯片,放大鏡顯示電路板上蝕刻著《周易》卦象。
“三天前上海天文臺收到一組射電信號。“楚堯將芯片放入鉛盒,“經破譯,是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內容卻是2023年的股市行情。“
林語寒突然想起什么,掏出手機翻出沈硯秋失蹤前的最后郵件。附件里的甲骨文掃描件,正與棺槨內壁的銘文完全一致。更令她毛骨悚然的是,郵件發送時間顯示為三天后。
量子計算機的嗡鳴打斷她的思緒。國安局的技術員正在搭建臨時實驗室,全息投影中,青銅槨的X光透視圖與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產生拓撲重疊。當楚堯將沈硯秋的工牌放入掃描儀時,設備突然輸出一串二進制代碼——轉換后竟是《山海經·大荒北經》的片段。
“這不是墓葬...“林語寒的平板電腦自動亮起,博物館文物數據庫正在被未知程序篡改,“是時空膠囊。這些太空尸體內的線粒體DNA顯示,他們來自二十個不同紀元。“
午夜時分,異變驟臨。
十五件玉璋組成的星圖突然實體化,將整座山體抬升到平流層。林語寒抓著固定索,看見云海下方浮現出雙重地貌:2023年的秦嶺與洪荒時代的不周山如全息投影般交疊。那具穿著太空服的干尸漂浮到星圖中央,面罩反射出青銅槨內的銘文: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道德經》第42章
楚堯的量子槍突然過載。當他想擊碎玉璋星圖時,干尸的太空服胸口裂開,露出閃著幽光的反應堆——堆芯里懸浮的竟是半顆五彩補天石!
“都別動!“林語寒發現自己的智能手表正在倒計時,界面變成洛書九宮格,“這些文物在構建蟲洞!“
補天石迸發的引力波扭曲了時空。眾人看到沈硯秋正在洪荒時代的建木上刻字,而他的每個動作都在改變現代墓室的結構。當沈硯秋在古卷寫下“震“卦時,秦嶺墓道突然生長出青銅神經網絡;當他繪制“坎“卦時,防空洞頂端開始滴落弱水。
“他在用《周易》編碼時空!“楚堯扯開防輻射服,露出胸口的三足金烏紋身,“立刻聯系中科院高能所,啟動墨子號量子衛星!“
十五顆玉璋開始共振。林語寒的平板自動跳轉到國家博物館監控畫面,沈硯秋失蹤前修復的龜甲文獻正在滲出黑色原油,在防彈玻璃上繪制星際坐標。當地理坐標被輸入量子計算機時,所有人都聽到了建木花開的聲音。
“不周山定位完成。“人工智能播報聲帶著雜音,“開啟跨紀元錨定。“
楚堯在最后一刻撲向反應堆。當他將三足金烏紋身按在補天石上時,洪荒時代的沈硯秋突然轉頭望來。兩個時空的目光在量子泡沫中相遇,青銅槨上的銘文開始極速重組:
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淮南子·天文訓》
秦嶺山脈在強光中坍縮成奇點。當眾人恢復意識時,墓室中央多了塊刻滿微雕的青銅板,上面用甲骨文與Python代碼雙語記載著時空守恒定律。趙明宇顫抖著拍下照片,圖像識別軟件顯示這是沈硯秋的筆跡。
國安局的警報器突然響起。楚堯查看剛剛收到的衛星圖像——太平洋上空出現覆蓋千里的青銅云,云層紋路與不周山斷層完全一致。
“通知蛟龍號深潛器。“他扯掉燒焦的防護服,“真正的古墓在馬里亞納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