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085章:【發行定檔,鋪貨數量】
- 華娛從考北電開始
- 普通章魚
- 2470字
- 2025-05-30 21:32:53
葉過跟他說過,華吶和佰代對于合作的傾向性更大,條件也還行,給了多種合作方案。
但是具體怎么選擇,還得看他自己怎么選?
就如同佰代現在拿出來的兩種合作方案。
陳墨先拿起了第一份合同方案看。
這是一份七三分成的合同。
佰代拿七成,他們工作室拿三成。
合同條件是佰代承擔發行、宣傳、鋪貨、備貨等一切成本。
這條件不能說佰代心黑,只能說行業都是這樣的,沒有八二分成都算它們有良心。
這份合同簡而言之,就是把專輯交給他們發行后,從找廠家制作CD和磁帶、再到鋪貨發行、宣傳等一切事宜,陳墨都不用管了,他們佰代全程保姆式負責。
還有一份合同方案就是四六分成的合同。
佰代拿四成,他們工作室拿六成。
合同條件是佰代只承擔發行、宣傳、鋪貨等。
而找廠家制作CD和磁帶備貨,這最麻煩、最花錢的一環就需要他們工作室自己去解決了。
而佰代之所以能拿這么多,也是因為他們有發行能力和鋪貨渠道。
這也是為什么就算有廠牌的歌手也都和大公司合作的原因。
陳墨作為明眼人,他想選第二種。
不過……
“黃總,麻煩你給我兩分鐘,我和葉老師商量商量。”
“請便。”黃瑋青起身整了整衣服,然后就把辦公室留給了他們,自己出去了。
“陳墨,你想選第幾種合作方案?”
“我想選四六分成那個,但是…葉叔叔你有認識制作生產CD和磁帶的廠家嗎?”
這是陳墨最擔心的問題。
葉過如果有認識的相熟廠家,那就自己掏錢備貨,由佰代發行鋪貨。
四六分成對他來說是最好的。
頂多就是前期自己多投點錢備貨。
“沒有,不過我可以給你問問,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
“那好,我這就跟佰代簽合同了。”
陳墨說完,就去叫了一聲黃瑋青。
雙方之間就四六分成合同談了三張唱片的發行合約,不限定日期,不含EP和單曲,特指專輯。
“對于專輯上市發行檔期,你們有什么想法?”
“4月10日如何?”陳墨對這個上市檔期想了很久。
這個時間點上市發行專輯,剛好在《奮斗》開機后,能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應對常季紅。
黃瑋青點點頭,“當然可以。”
這個時間還算充裕,不論是工廠開工生產,還是他們準備宣傳方案,都是很優解的日期。
合同一簽完,雙方就細節展開討論。
“我覺得你們之前做的專輯封面和設計,可以重新淘換掉,我們會給你重新包裝設計。”
陳墨對于黃瑋青否決掉了自己為了小樣做的專輯包裝和封面設計,一點也不意外。
雖然陳墨有特意叮囑蘭舟不要找大學生了,但是她找的也不是什么行業大拿,只能說專輯封面是過得去。
現在和佰代簽了合同,他們為了做宣傳,重新設計專輯封面,也無可厚非。
“陳墨,你對專輯封面有什么想法嗎?”
“在專輯上保留我的slogan就可以了,可以在宣傳時提是《秋天不回來》歌手的首張專輯,但是別印在專輯封面上,避免喧賓奪主。
在包裝圖案和色彩方面就采用干凈簡約的風格吧。”
“還有呢?”黃瑋青追問他。
“沒了。”陳墨說道。
“你打算首批備貨多少張專輯鋪貨?”黃瑋青問他。
“黃總覺得呢?”陳墨問她。
“你這張專輯很好,是很流行的音樂,每一首曲子都很抓耳,每首歌的副歌部分也很朗朗上口,容易傳唱。”
“按我的經驗來說,一張質量不錯的專輯首批鋪貨數量是可以定在20萬張的。
你雖然是新人,但又不完全是新人,有一首大火的《秋天不回來》在前,潛在聽眾還是有的。”
“但是現在樂壇式微,實體專輯除了那些大牌歌手,很少有新人歌手的首張專輯就能賣的很好。
你雖然還是個演員,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作品開播,我不太確定你的人氣能帶來多少聽眾?”
黃瑋青邊說邊給他分析,“我覺得你的首批備貨鋪貨數量還是定在25~30萬張之間吧,免得鋪貨多了,貨砸手里浪費了制作成本。”
“第二批的鋪貨數量,就看專輯的首周銷量數據,再決定備貨的多寡就行。”
2006年的華語樂壇專輯銷量排行榜,各種數據橫飛。
除了灣灣那邊有很權威的銷量榜單外,內地這邊的專輯銷量排行有點亂,各說各的。
據不完全正確統計,2006年華娛音樂專輯在內地的銷量前三是周杰綸、李雨春、林駿杰,只有這三個人專輯銷量是過百萬張的。
其余的歌手銷量都是在幾十萬張左右。
“黃總,你這個首批鋪貨數量預估是不是太過低估這張專輯了?”葉過首先就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我覺得就你這些分析,陳墨的首批鋪貨量應該在50萬張左右才對,而且我們這邊會自己再請人做一些宣傳。
上次陳墨的《秋天不回來》的宣傳,想必你有看到效果,那我就保守估計一下,鋪貨數據再增加十萬張也不為過吧。”
“那么這么一來,我覺得陳墨這張《失業保險》的專輯首批鋪貨數量應該在60萬張。”
“至于第二批鋪貨數量,我覺得就按你說的,到時候根據專輯的第一周銷量數據再做決定。”
黃瑋青聽他這么說,皺了一下眉頭,還在思考這個鋪貨數據的可能性。
陳墨卻已經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黃總,你給我的這個預估數量只是內地的鋪貨數據嗎?你們佰代的發行渠道灣灣和香江那邊不鋪貨發行嗎?”
“還有新加坡和大馬這兩個地方,國語專輯也是有市場的,雖然我是新人,在這兩個地方沒有什么名氣,但《失業保險》的質量應該也是能在那邊進行鋪貨發行的吧?”
葉過聽他說完,又補了一句,“這又能增加十萬張的鋪貨數量。”
黃瑋青看他們兩個一唱一和的分析,也沒再糾結。
備貨的費用又不是他們佰代出的,他們自己花錢備貨,自己給他們分析了首批的大概鋪貨數據,他們不信,那就只能尊重他們的意見了。
到時候吃虧了,貨砸在手里,又不是浪費他們公司的制作成本,反正他們公司橫豎會賺錢。
黃瑋青一想到這就笑,“你們說的有道理,既然你們有了想法,那就按你們說的這個數據來備專輯的首批鋪貨數量吧。”
陳墨和葉過對視了一眼,他們覺察出了黃瑋青對他們的分析,并不是真的認同。
但是…他們不在意。
他們自己對這張專輯充滿了信心。
葉過是對這張專輯的質量+自己即將發起的人脈宣傳有信心。
而陳墨則是單純的對這張專輯的質量有信心。
當這一切細節都商量的差不多后,陳墨和葉過就告別了黃瑋青。
出了佰代的辦公樓,葉過笑道:“感覺黃總對你的《失業保險》沒有那么大的信心,估計在她心里對這張專輯的最終銷量預估應該是在50萬張左右。”
“沒關系,等專輯上市后就能見真章了,反正備貨是我們自己準備的,我們自己有信心就好了。”陳墨說道。
葉過有點擔憂的看著他,“你這么說是沒錯,但是…陳墨,首批鋪貨數量就在70萬張,你有這么多錢去備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