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飛龍騎
- 三國:詞條融合,改天換命
- 安靜l
- 2232字
- 2025-03-31 21:47:59
曹操被曹彥拽著,一路來到了大營門口。
營門外,
兩位少年正牽著馬,靜靜站立在不遠(yuǎn)處。
二人看上去都不過十六左右的年紀(jì)。
其中一人身形稍顯清瘦,下頜尖削,眉骨高挑,一雙略顯狹長的眼睛里,偶爾會閃過一絲精光。
另一人的身軀卻已近成年武將,肩寬背闊,站定如松,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fēng)凜凜!
老曹第一眼看到這倆人,心里就忍不住贊了一聲:“彩!!”
不知何時,變成了曹操拉著曹彥走路,最后來到了二人面前。
不等曹彥開口,夏侯蘭已經(jīng)激動地單膝跪地,拱手道:“見過曹將軍,見過曹校尉!”
“這二位就是曹操和曹彥?”趙云見此,心中有些好奇:“聽說他倆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可為何二人長相氣質(zhì)差距卻如此之大?”
不過好奇歸好奇,趙云面上卻不露聲色的跟著見禮道:“趙云,參見曹將軍,曹校尉!”
曹彥上前扶起二人,笑著說道:
“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倆給盼來了!來,我給你們介紹介紹!”
說著,他指了指曹操,“這是我哥,曹操,字孟德。”
隨后,他又為曹操介紹道:“這位是夏侯蘭,字清遠(yuǎn)。”
“這位是趙云,字子龍,日后必將成為這世間最頂尖的武將之一。”
說話間,曹彥朝著趙云扔了一個【洞察】,
【姓名:趙云(字子龍)
性別:男
愛好:練武、養(yǎng)馬
好感度:49%
詞條:龍膽銀魄(金)、忠義護(hù)主(紫)、百步穿楊(紫)、疾風(fēng)掠影(紫)、天生騎將(紫)】
“咦?趙云對我的初始好感度怎會如此之高?”曹彥心中驚訝,隨后轉(zhuǎn)念一想,“想必是夏侯蘭一路上為我說了不少好話。”
事實(shí)正如曹彥所料,夏侯蘭這一路上,把他在東武陽的所見所聞,以及了解到的各種政策都細(xì)細(xì)講給了趙云聽。
趙云在提前知曉這些東西的情況下,再加上進(jìn)入東郡后親眼所見百姓們的安居樂業(yè),自然對曹彥就有一個較高的初始好感度了。
曹操上前,一手拉住一人,笑呵呵的說道:“二位小英雄能來投我,實(shí)乃我曹操之福啊!”
寒暄過后,曹操直接切入正題:“子安說這三千騎兵是留給你們的,他也說到做到了,不管何人前來討要,他都沒給。”
趙云、夏侯蘭聽到這兒,忍不住看了一眼曹彥,眼中滿是感激。
曹彥這時也笑著說道:“基本陣型、配合我已經(jīng)幫你們先訓(xùn)練好了,至于如何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實(shí)力,那就得靠你們自己摸索了。”
曹操不等趙云、夏侯蘭開口,直接說道:“趙云、夏侯蘭聽令!”
二人相視一眼,隨后拱手道:“草民在!”
“令趙云為驍騎校尉,夏侯蘭為別部司馬,即刻接掌這三千新騎!”
曹操竟然把他以前任過的官職給了趙云,足見他對趙云的欣賞和器重。
“歷史上曹老板對趙云愛而不得,如今也算是變相圓了他的夢吧!”曹彥心中暗自嘀咕。
無論是心胸氣度,還是為民辦事,公孫瓚對比曹操,便如繁星比皓月,寒鴉比鳳凰!
這一刻,趙云和夏侯蘭是徹底服了,心服口服!
“云(蘭)縱使肝腦涂地,亦難報(bào)主公知遇之恩!”趙云與夏侯蘭抱拳行禮道。
“快!快起來!”老曹的臉都快笑爛了。
他拉起趙云和夏侯蘭,而后問道:“給你們的部曲取一個名字吧!”
趙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曹彥,問道:“校尉見識廣博,要不您來為這支騎兵取一個名字吧!”
“喲!這小子還挺懂人情世故,不錯!”曹操心中暗贊。
愣頭青曹操見過不少,
像呂布那廝都好幾十歲的人了,性格還跟個大屁孩似的,不會說話,更不會做人。
這趙云小小年紀(jì),不僅英武出眾,還懂得維護(hù)人際關(guān)系,有名將潛質(zhì)啊!
曹彥也不客氣,笑著回道:“就叫飛龍騎吧!”
飛龍騎臉,怎么輸?!
趙云拱手道:“多謝校尉賜名!”
“飛龍騎,好名字!”老曹贊道。
“謝校尉賜名!”趙云、夏侯蘭也是喜不自禁,
他倆現(xiàn)在只想立刻上戰(zhàn)場,
以實(shí)際行動來回報(bào)曹操、曹彥這兄弟二人的知遇之恩!
機(jī)會,很快來了。
“子龍、清遠(yuǎn)你們既然來了,那便領(lǐng)著騎兵,隨我大兄去救援鮑信吧。”曹彥說道。
“不讓他們多適應(yīng)幾天?”曹操問道。
“趕路尚需時日,一邊走,一邊適應(yīng)吧。”曹彥見趙云、夏侯蘭有些疑惑,于是解釋道:“青州百萬黃巾攻入兗州,如今兗州已經(jīng)淪陷大半。”
“啊!!!”趙云、夏侯蘭吃了一驚。
但更讓他們吃驚的,卻還在后頭。
曹彥繼續(xù)說道:“兗州刺史劉岱已經(jīng)戰(zhàn)死,兗州如今已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tài)。
濟(jì)北相鮑信死守倉亭津,為我們南下爭取時間。
如今戰(zhàn)場瞬息萬變,沒有時間再給你們適應(yīng)準(zhǔn)備了。”
趙云聞言點(diǎn)頭道:“主公、校尉且放心,我們會盡快適應(yīng),形成戰(zhàn)斗力!”
曹操又問道:“子安,你覺得我再帶多少人去比較合適?”
曹彥想了想,說道:“子脩的鴛鴦軍極為克制黃巾這種缺少騎兵的隊(duì)伍,把他帶上準(zhǔn)沒錯。
上次夏侯兩位族兄沒有撈到仗打,念叨了許久,此次就換他們前去吧。”
曹操微微頷首:“就依你之言。”
然而,就在曹操準(zhǔn)備離去之時,他忽然又回身對曹彥說道:“子安啊,我得把志才帶走,身邊才好有一個商量的人。
文若眼下又不在,這郡丞之位,就麻煩你暫代了!”
“???”
……
鮑信這邊很快收到了曹操的回信。
曹操信中言明,他已親率五千騎兵與八千步兵,正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地趕往倉亭津。
鮑信讀罷,心中感動不已。
此前,為解兗州之困,
鮑信其實(shí)還給張邈、袁紹等人都去了信,
結(jié)果都是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唯有曹操,在接到信的第一時間便給予回應(yīng),而且還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出兵相助。
這份雪中送炭的情誼,
這份雷厲風(fēng)行的仗義,
讓鮑信越發(fā)覺得曹操人品的難能可貴。
鮑信感動之余,心中忽的靈光一現(xiàn),暗自思忖道:
“刺史劉岱戰(zhàn)死之后,兗州如今已群龍無首。
放眼整個兗州,各方勢力要么瞻前顧后、畏縮不前,要么各自為戰(zhàn)、難成氣候。
唯有孟德兄有勇有謀、有情有義,具備對抗黃巾賊寇的能力與擔(dān)當(dāng)。
倘若他此次能成功擊退黃巾,
保我兗州百姓免受戰(zhàn)亂之苦、重歸安寧生活,
那我何不順應(yīng)時勢,擁立他為兗州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