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趙云戰文丑,龍膽破懾敵
- 三國:詞條融合,改天換命
- 安靜l
- 2037字
- 2025-03-29 22:56:10
文丑定睛一瞧,眼前這人,竟是只有十六、七歲的少年郎。
見此情形,文丑心中不免生出幾分輕視,也未多想,挺槍便朝趙云刺去。
趙云面無懼色,挺槍拍馬,與文丑戰在一處。
戰過二十回合,文丑驚訝發現,自己一時間好像竟有些拿不下他?!
再次被趙云化解攻勢后,文丑心道必須要打起精神,拿出真本事了!
他的攻擊,陡然變得凌厲起來,
看到對方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
文丑甚至有那一瞬間,
產生了一種可以在三招之內,拿下小年輕的想法!
長得帥有什么用?你得能打才行!!!
然而,三十回合轉瞬即過,趙云卻依舊從容不迫。
文丑震驚不已,瞪大眼睛問道:“你……你怎么回事?不知道累的嗎?!”
趙云冷笑一聲,回道:“任你使甚陰謀詭計,于我而言,皆是徒勞!”
【龍膽銀魄(金)】:
被動:處于戰斗狀態中時,每過五分鐘,自身獲得1%免傷。擊殺敵軍將領,自身獲得5%免傷。最多只能獲取50%免傷。
被動:處于戰斗狀態中時,每過五分鐘,自身獲得1%武力和攻擊速度加成。擊殺敵軍將領,自身獲得5%武力和攻擊速度加成。最多只能獲取50%武力和攻擊速度加成。
被動:免疫所有負面效果。
除此之外,他還有四個紫色詞條,
分別是【忠義護主】:身處效忠目標身邊一丈范圍內時,其效忠目標獲得30%免傷,且所有敵人會強制攻擊趙云。
【百步穿楊】:遠程命中率+30%,對輕甲、無甲單位造成暴擊率+25%。
【疾風掠影】:進入戰斗后,移動速度+30%,且首次進入戰場時可觸發突襲效果,對攻擊目標造成150%傷害,并降低其15%全屬性,效果持續五分鐘。
【天生騎將】:統領騎兵時,騎兵攻擊力+20%、沖鋒傷害+35%,且每擊潰一支敵軍,騎兵連擊概率+15%,可疊加三層。
一金四紫,無負面詞條!
要知道,他現在才只有十六歲啊!
這潛力,當真無敵!
也難怪當趙云身處巔峰時,
老曹二十萬大軍都攔不住他,還白搭進去五十幾個將領。
不冤,確實不冤。
趙云的金色詞條雖然沒有主動技能,但他卻有三個被動。
總結起來就是:愈戰愈強,且不受控制!
打得久了,你要殺不死他,那就會養出一個橫掃戰場的高達!!!
轉會戰場。
此時的文丑,已經與趙云大戰了五十余回合,勝負卻仍未見分曉。
文丑已經開始有些氣喘了,
而反觀趙云,
他卻正漸入佳境!
“這小子就特娘的是個怪物,竟然越戰越強!”
文丑心中其實已經有了退意。
可礙于面子,他始終不愿首先罷手。
又過了十回合,文丑已經開始落入下風。
此時,公孫瓚的親衛騎兵已經趕到。
文丑見狀,心中反而松了口氣。
又是一記硬拼,文丑瞅準時機,猛然爆發出一股巨力,將趙云的長槍震開。
隨后他趁機拉開距離,然后撂下一句狠話:
“小子,今日暫且饒你一命,來日定取你首級!”
言罷,
不給趙云回話的機會,
文丑撥馬轉身離去。
趙云也不去追,而是扶起倒在地上的公孫瓚。
公孫瓚死里逃生,拉住趙云的手連連道謝:“小兄弟救命之恩,感激不盡!”他又問道:“小兄弟方才喚我主公,可是我麾下將領?”
趙云離開袁紹后,便投奔了公孫瓚。
只可惜公孫瓚用人首重出身,不重能力。
所以趙云現在,只是他軍中的一個普通騎兵,
連進入白馬義從和幽州突騎的資格都沒有。
“回主公,云現在只是一個馬弓手。”趙云回道。
“這……不應該啊!”公孫瓚心中驚訝道:“如此少年英雄,怎會只是個馬弓手?”
他接著問道:“不知小兄弟來自何處,家世如何?”
“某來自常山郡真定縣,只是普通家族。”趙云如實回答道。
“袁紹治下?!”公孫瓚一聽,心中頓時猛然警覺起來:
“我方才遭袁紹暗算,吃了個大虧,這會兒就恰好有人來救我?”
“更離譜的是,這小子居然打跑了袁紹手下頭號猛將,文丑!”
“一個出身普通的泥腿子,能有這般本事?”
“八成是袁紹派文丑和他故意演的一出好戲,想要打入我軍內部,刺探軍情!”
公孫瓚心中轉了十七八個彎,最后終于拿定了主意。
他露出親切、和藹且熱情的笑容,說道:
“今日多虧子龍救命之恩,日后你便先在我身邊當個親衛。
待歷練成熟,你自會有領兵出戰的機會!”
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把大餅畫在他眼前再說。
可公孫瓚先前的猶豫、懷疑,趙云已盡收眼底。
老實說,趙云之前就對公孫瓚有些失望。
他放棄袁紹來投公孫瓚,就是沖著他抵御異族的名頭。
結果到了地方,見識了公孫瓚的真實面目后,才發現他其實跟袁紹是一類人。
如今,
自己救了他性命,
結果卻只得到個親兵的位置,
還要被猜忌懷疑,
頓時心中的失落和失望更甚。
但既已效忠公孫瓚,趙云也只能先應下:“聽憑主公安排。”
公孫瓚卻不管趙云感受如何,只是一味催促道:“此地不宜久留,且先護我回營。”
趙云雖有不滿,但卻還是抱拳道:“喏。”
……
趙云護著公孫瓚回到軍營時,公孫續這邊也回來了。
公孫瓚統計了此戰的損傷。
頭號大將嚴綱陣亡,
原本五千幽州騎兵和五千白馬義從,
此刻加起來總共還不到三千人。
白馬義從更是幾乎全滅,已不成建制。
步兵卻稍微好點兒,但也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
經此一戰過后,
公孫瓚無論是兵力還是名望,都損失慘重。
雖然他很不甘心,
但事不可為,
公孫瓚只能選擇撤兵,暫時保存實力。
此役乃是袁紹稱雄河北的關鍵戰役,
他成功阻止了公孫瓚那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
扭轉了敵強我弱的大環境。
也終于得以徹底坐穩冀州,
為他將來的發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