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得到李承乾的全力支持后,修路與驛站建設的改革計劃正式拉開帷幕。他首先從長安城周邊的道路入手,按照之前規劃的方案,組織當地百姓以工代賑。他親自到施工現場,向百姓們詳細講解修路的方法和重要性。
林宇利用手機里的工程圖紙軟件,繪制出精確的道路規劃圖,讓工部的官員和施工人員一目了然。他還從手機上查找古代先進的筑路技術,指導工人如何夯實路基、鋪設石材,使得道路更加堅固耐用。百姓們雖然對這些新奇的方法感到驚訝,但看到林宇認真負責的態度,都紛紛積極配合。
在驛站建設方面,林宇根據大唐的疆域和交通要道,合理選址。他要求每個驛站都要配備足夠數量的快馬和訓練有素的信使,并且制定了一套嚴格的驛站管理制度。從信件的接收、傳遞時間到信使的考核標準,都有詳細的規定。為了讓驛站之間能夠更好地協調,林宇還借鑒手機里的通訊原理,設計了一套簡易的信號聯絡方式,如烽火、旗語等,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傳遞信息。
隨著工程的推進,各種問題也接踵而至。修路所需的石材數量巨大,一時間供應有些緊張。林宇得知后,通過手機搜索到附近一處山脈中蘊藏著豐富的優質石材,于是他帶領工部官員前去勘察。經過實地考察,確定此處石材可用后,他又組織人力開采,解決了石材短缺的問題。
驛站建設中,也遇到了資金不足的難題。林宇想起之前向李承乾提出的收取加急信件費用的辦法,便與戶部官員商議,制定了合理的收費標準。同時,他還建議在驛站周邊開設一些商鋪,吸引商人入駐,通過收取租金來增加驛站的收入。這些措施實施后,驛站的運營資金逐漸得到了保障。
在林宇的努力下,長安城周邊的道路漸漸變得寬闊平坦,驛站也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信使們騎著快馬,帶著信件在各個驛站之間穿梭,信息傳遞的速度大大加快。百姓們看到道路變得越來越好走,貨物運輸也更加便捷,對林宇的贊譽之聲傳遍大街小巷。
然而,林宇的改革并非一帆風順。一些保守的官員認為他的做法過于激進,破壞了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紛紛向朝廷上書反對。這些反對聲引起了朝中一些勢力的關注,他們開始暗中觀察,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對林宇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