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上一本書,去哈爾濱
- 劉冬穎
- 2757字
- 2025-03-24 16:29:16
馬迭爾賓館,百年摩登與風流
1901年,隨著中東鐵路的開發,很多外國人來到哈爾濱追夢,希望在這里成就自我,其中就包括俄籍猶太人(后加入法國籍)約瑟·卡斯普。他最初在哈爾濱以開鐘表修理店為生,很快便通過經營銀器珠寶發跡,成為遠東著名銀器珠寶商。當時的中國大街(今中央大街)剛剛形成,還沒有像樣的建筑。但是,卡斯普以他猶太人的精明眼光,預料哈爾濱必將成為國際大都市,高端旅店將成為剛需,便決定在中國大街建起一個高檔旅店。1906年,在今天哈爾濱市道里區中央大街89號的位置,卡斯普邀請俄羅斯著名建筑師阿·勒·尤金洛夫設計,并建造了一座法國路易十四時期風格建筑,并精心為旅店起名為“馬迭爾賓館”。
“馬迭爾”的含義是MODERN
“馬迭爾”為俄語модерн的音譯,意指“摩登的、時髦的、現代的,”與英文單詞MODERN同義。這時髦,在歷史上延續了百余年。
設計師特別講求窗戶、陽臺、女兒墻和穹頂的裝飾效果。馬迭爾賓館的正立面主體墻上,每層樓房的窗戶都采用不同的造型,不僅有半圓額窗、圓弧額窗、圓額方角矩形窗和圓窗等多種形式,而且在組合上也講究單窗、雙窗及三連窗之分,連裝飾每扇窗戶的線腳也力求豐富多樣,體現視覺上的立體感。

每座建筑,都是表達人類美學愿景的藝術作品。馬迭爾賓館表達的愿景是時尚、現代,它的一磚一瓦、一燈一柜,都流露著哈爾濱的迷人氣質

馬迭爾賓館(局部)
陽臺的設計更是充滿歐陸風情,入口上方二層使用出挑的陽臺對入口空間進行烘托。陽臺的裝飾方面也富有變化,二層陽臺以厚重的磚砌礅垛巧妙地塑成一個圓環,三層陽臺則由鑄鐵曲線欄桿構成。賓館轉角的上方,建筑師還特意設計了一個淡綠色的穹頂,輕盈而美妙。這樣充滿浪漫氣息的建筑,出現在20世紀10年代的哈爾濱,可想而知是多么轟動、多么時髦、多么火爆。
馬迭爾賓館建成、開放后,很快成為社會上層人物休憩和娛樂的場所。除了建筑本身的時尚感與餐廳的高級感,馬迭爾賓館還常常舉辦芭蕾舞表演、選美比賽等活動,為哈爾濱帶來了一種國際化的摩登生活。
1929年5月16日,宋慶齡為完成孫中山遺愿,訪問蘇聯后回國,途經哈爾濱時,曾下榻馬迭爾賓館。1930年,第二國際領導人艾米爾·王德威爾得攜夫人來哈訪問,也下榻馬迭爾賓館。以他們當時的身份,足以證明馬迭爾曾經的輝煌。
馬迭爾一定會風流百年
約瑟·卡斯普在百年前馬迭爾建成初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馬迭爾一定會風流百年。”

馬迭爾賓館舉辦的選美比賽的優勝者——“王后”與“王妃”

馬達爾賓館內部(組圖)
百年后回望卡斯普的愿望,不由得為之贊嘆。這座有著百年風華的建筑見證了哈爾濱的歷史。《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在1928年和1934年兩次來到哈爾濱,下榻馬迭爾賓館。他在哈爾濱實地采訪,后撰文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的罪行。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也曾在20世紀30年代來哈演出,并下榻馬迭爾賓館。在哈爾濱市博物館的“丁香消息——中央大街歷史風情展”中,我曾看到過夏里亞賓的親筆簽名照。
馬迭爾賓館當年聚集了很多外籍人士和社會名流,也成為中共地下工作者和敵人進行諜報戰的主戰場。《馬迭爾旅館的槍聲》《夜幕下的哈爾濱》《懸崖》等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曾在此取景拍攝,讓觀眾得以重溫當年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1946年,哈爾濱這個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迎來了新生。1948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選定哈爾濱為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地之一,馬迭爾賓館是新政協籌備會的會址,新政協從這里出發。沈鈞儒、譚平山、蔡廷鍇、章伯鈞等知名愛國人士紛紛下榻于此。經過三次會談,達成了《關于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馬迭爾賓館二樓一號會議室,就是中共中央代表與當時在哈民主人士進行會談的會議室。如今,修繕如初的會議室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記錄著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紅色烽火。
我們今天訪問馬迭爾賓館,會看到賓館走道兩側陳列著建設之初使用的書架、鐘表、電話、裝飾品等,還有卡斯普家族使用的當時非常高級的德國凈水器、法國果籃、日本電熨斗,以及收藏的猶太教祭祀器皿。賓館保存有歷史名人房間18間,銘記了歷史風云的點點滴滴。1949年9月,魯迅之子周海嬰也曾來到哈爾濱,愛好攝影的他特意為馬迭爾賓館拍下了一張照片,現保存于馬迭爾賓館大堂,照片不僅記錄了馬迭爾賓館的風姿,還保存了當時中央大街路人的衣飾打扮與神態。

馬迭爾賓館內有歷史名人房間18間,此為部分房間房門(組圖)
2013年5月3日,馬迭爾賓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馬迭爾賓館太著名了,著名到即使你是晚上來到中央大街,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它,因為哪里有音樂,哪里就是馬迭爾。
當夜幕降臨,馬迭爾賓館的陽臺音樂會就開始了。瀟灑帥氣的俄羅斯音樂家,用小提琴演奏《喀秋莎》《卡林卡》《紅梅花兒開》等俄羅斯經典音樂作品,引得觀眾掌聲不斷。美麗的金發俄羅斯女孩,用中文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祝福》等中國流行歌曲,她那隨風起舞的紗裙在燈光的照耀下,在廣闊無垠的夜空襯托下,是那樣飄逸、那樣柔美,宛如天仙下凡……歌聲中,我們好像回到了百年前的哈爾濱,時尚與風流百年不衰。
馬迭爾冰棍,零下30℃來一根
哈爾濱的冬天,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然而,在這冰天雪地中,中央大街卻有一道獨特的景觀——人手一支冰棍,那是馬迭爾冰棍!這支冰棍品牌百余年始終暢銷,無論三伏天,還是三九天,永遠有人排隊購買。
傳說這里還隱藏著一個“好心有好報”的商業故事。一個俄國年輕人因貧病暈倒在馬迭爾賓館門口,約瑟·卡斯普端來面包片、紅菜湯仗義救助。醒來的年輕人為表謝意,送給卡斯普身藏的冰激凌調配宮廷秘方。卡斯普按方調制出俄國公卿貴族喜愛的冰激凌味道。從此,馬迭爾冰激凌大受推崇。后經卡斯普改良,外觀變成方磚模樣,并配以木片做把兒,馬迭爾冰激凌變成百年來長盛不衰的馬迭爾冰棍。
這里的冰棍不再是為了滿足人們解暑的需要:本地人買總是為了懷舊,外地游客買總是為了尋找儀式感。當冰棍在齒間融化的那一刻,快樂和滿足仿佛也從舌尖直接停駐在心底。情緒低落的時候吃上一口,心里就會升起明亮的太陽。
土耳其詩人納齊姆·希克梅特有句名言:“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是不會忘懷的,一個是母親的面孔,一個是城市的面孔。”

馬迭爾賓館陽臺音樂會

馬迭爾冷飲廳
時光如白駒過隙,馬迭爾賓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早已與哈爾濱人的生活深深相融。很多在哈爾濱長大的人,成年后遠離家鄉,最想念的味道,就是這口冰棍的味道。回到家鄉,一定要買一根,只需一口,時光的閘門會隨著對馬迭爾冰棍的記憶轟然打開,遇見童年的自己。
這味道,也是哈爾濱的城市面孔之一。漫步在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路上,品嘗一口馬迭爾冰棍,不僅是一次味覺的盛宴,更是一場關于歷史、文化和情感的美妙邂逅。它的味道成為哈爾濱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甜蜜符號,能讓我們在懷舊中,更加熱愛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