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又來一個‘陳平’
- 三國:朕不做漢獻帝
- 弎什而立
- 2278字
- 2025-03-14 09:02:43
“天子年幼,尚且自身難保...”
“將軍慎言!”
張楊被對方打斷,但并未表現出憤怒,也明白剛才失言。
無論如何,為人臣者都不能這般言語,尤其不能當眾說。
“都退下。”張楊下令道:“公仁先生留下。”
片刻后,軍帳內就只剩下兩人。
“先生請坐。”張楊伸手示意。
董昭施施然在對面坐下,表現得不卑不亢。
此人原本是袁紹麾下參軍,頗有計策、多次立功。
因董昭的弟弟在張邈麾下,而張邈與袁紹有矛盾,便有人進讒言要以此構陷,董昭為保命只能離開袁紹。
途徑河內郡時,張楊被董昭才華折服,后者順勢留在河內落腳。
歷史上,此人最終投效曹操,并幫助曹操輕松得到天子,乃是被比作‘陳平’的人物。
“將軍可曾意識到危險?”董昭不客氣問道。
“嗯。”張楊重重點頭,“我也是被賞賜沖昏頭腦,一心想搶占高位,卻忘記自己出力最少。”
張楊也不傻,此刻已經明白過來。
諸將之中他功勞最小,結果卻拿了最大的賞賜。
“將軍獨占鰲頭,可謂孤立自己。”董昭提醒道:“您本就是清白出身,壓根跟他們就不是一路人,這下...唉~”
“還請先生指教。”張楊有些著急了。
“將軍莫急。”董昭撫須道:“您現在的問題,是功勞與賞賜不匹配。”
“只需想個辦法,再立下一些功勞,其余諸將就挑不出什么理。”
“眼下去哪立功?”張楊一頭霧水。
“天子近在眼前,何愁沒有功勞?”董昭無奈道:“只要陛下點頭認可大司馬,將軍何愁坐不穩呢?其他諸將也說不出什么。”
“我懂了!”張楊反應過來,“去拍馬屁。”
“光嘴說不夠,陛下如今缺衣少食,獻上一些不就是功勞嗎?”
董昭補充道:“但光有‘名’還不夠,將軍還需要有‘實’。”
天子認可,相當于為張楊正名。
但還需要足夠的實力,二相結合才能穩如泰山。
“諸將都與李傕、郭汜血戰過,麾下各有損失,唯有將軍大軍齊整、兵力占優。”董昭繼續道:“另外,將軍還控制著后勤,正常而言他們不敢與您為難。”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將軍最好拉攏一人...”董昭就此打住、撫須不語。
張楊思考一番,猛然道:“去卑!”
......
行在。
看著面前爭相侍寢的二女,劉協不禁使勁捏捏眉心。
一般而言,皇帝身邊只有一家外戚,但劉協身邊有兩家外戚。
國丈伏完,國舅董承。
外戚本來是‘獨份生意’,現在伏完卻要與董承平分,雙方天然會相互對立。
延伸到他們各自的女兒身上,就演變成伏皇后與董貴人爭寵。
可一想到二女凄慘的下場,一個縊死,一個杖斃,劉協又不忍苛責她們。
“退下吧。”劉協柔聲道:“朕正在思考國家大事,各自休息吧。”
二女聞言默默退出房間,對此倒也都能接受。
在東歸途中,二女先后嫁給劉協,目前都未經人事,只要不被對方搶先就行。
“唉~”劉協長嘆一聲。
二女的事情不大,卻也惹得劉協煩心。
“漢室式微至此,朝中卻還有爭斗...”劉協背手走到院中,抬頭仰望夜空。
今夜無月,伸手不見五指。
好似漢室當下的處境,看不到一絲一毫光明。
繁星點點,遍布整個夜空。
如同各地割據的諸侯,遍布大漢十三州。
隨意在府中漫步,不知不覺來到前院。
“陛下,您還沒休息呢?”
“公明啊。”劉協親切道:“你不也沒休息嘛。”
“末將職責在身,身負陛下安危,豈能懈怠?”徐晃一本正經道。
“嗯,公明說的好啊!”劉協點頭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職責,朕同樣也不例外。”
“朕貴為天子,身負江山社稷,而今卻天下大亂...”
劉協仰望夜空,喟然道:“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徐晃聞言心中動容,急忙寬慰道:
“陛下莫要這般想,都是奸臣作亂才導致天下大亂,與您并無什么關系。”
“確實。”劉協自嘲道:“朕九歲登基,做了六年天子卻從未掌權一日。”
“天下變成什么樣子,好像與朕的關系都不大。”
“是這個理。”徐晃連連點頭。
“不,這是自欺欺人的想法。”
劉協搖頭道:“大漢若亡,史書只會記載朕是亡國之君!”
“陛下言重了,大漢絕不會亡。”徐晃腦袋跟撥浪鼓似的,顯然非常抗拒這個說法。
“雖不想承認,但事實就是...名存實亡!”劉協沉重道:“當今天下已無一寸漢土。”
“兗州姓曹,冀州姓袁,關中歸李、郭,西涼歸馬、韓...”
劉協自顧自道:“哪怕是宗室坐鎮的益州、荊州,如今還會聽朝廷的號令嗎?”
“......”徐晃無言以對。
聽完劉協的言論,徐晃忽然有種錯覺,大漢好像真的已經亡了...
這種突如其來的感覺,讓徐晃內心完全無法接受。
“不!大漢還沒亡!”徐晃搖頭否認,“陛下還如此年輕,大可重整山河!”
“感謝公明如此看得起朕。”劉協唏噓道:“談何容易啊...”
“陛下不可灰心嘆氣!”徐晃鼓勵道:“若想都不敢想,如何能做到呢?”
“說得好,那就先想想。”劉協認真道:“重振大漢江山,定然要征戰天下,要猛將沖鋒陷陣,戰必勝,攻必取!”
“高祖有韓信、曹參、樊噲、周勃...”
“世祖有云臺二十八將。”
“高祖當年一亭長,世祖不過放牛郎,就是因為有猛將征戰四方,方能成就霸業!”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協看向徐晃,問道:“朕的猛士在哪呢?”
劉協都這么明顯了,徐晃又不是傻子,豈能不知天子心意?
徐晃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大志的人。
從主動詢問劉協詩名就不難看出,徐晃有強烈的家國情懷。
尤其徐晃乃良家子出身,本來是郡中吏員,加入白波黃巾跟隨楊奉,也并非徐晃的本意,都是亂世的身不由己...
此刻徐晃很想答應下來,但話到嘴邊卻又頓住,臉上不由露出糾結之色。
幾番欲言又止,面對劉協的期待眼神,最后徐晃慚愧低頭避開。
劉協見狀微微失望,但并不氣餒。
還是接觸時間太短,滿打滿算都不到一天。
何況劉協這次只是暗示,并未把話挑明,也就意味著還有機會。
而且不難看出,徐晃明顯已經動搖,只差一個合適的契機。
“夜深了,公明早些休息。”
劉協拍拍徐晃手臂,就像剛才無事發生一樣,依舊表現的十分親切。
“陛下慢走。”
劉協轉身離開,徐晃目送天子瘦弱的身軀,緩緩朝黑暗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