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來保和吳典恩
- 我西門慶只想搞純愛啊
- 口沛
- 2033字
- 2025-03-31 23:59:44
翌日,
西門慶在書房獨坐,手捧著一盞云霧茶,望著窗外金菊開得正艷。
整合了陽谷縣的藥材生意,又少了原身花天酒地,家里變得日益富裕起來,外面的莊園和家里的宅子煥然一新。
米、麥、陳倉堆積如山,騾馬成群,奴仆整齊,家道日漸盛大。
本應是順心如意的日子,怎的總感覺忘了什么。
西門慶眉心擰成川字,指尖無意識地掐著掌心,眼底浮著層陰翳。
總覺有樁要緊事卡在喉頭,偏生抓不著半縷頭緒。
到底忘了什么事呢……
忽地想起蔡太師生辰將近,手中茶盞“咯噔”一聲擱在紫檀桌上,驚得茶水四濺。
是了,就是這件事!
記得原著里就是送了蔡京這份生辰擔讓西門慶得了個不小的官職。
須得好好謀劃一番!
西門慶暗自思索起人選。
“來保這小猢猻倒是個伶俐的?!?
似乎原著里也是讓來保送的生辰擔,這小子倒是個精明強干、處事圓滑的。
西門慶摸著下巴,想起以前這廝在獅子樓唱曲兒討賞,竟把個《山坡羊》改得滿堂喝彩,連那慣走江湖的粉頭都羞得往他懷里塞汗巾子。
正盤算間,忽聽簾外窸窣作響,卻是吳典恩捧著賬本佝僂著腰進來。
這廝生得油頭粉面,前月因克扣挑夫腳錢,被吳月娘當眾抽了二十鞭子,此刻卻堆著滿臉笑紋,活像那灶王爺的畫像。
“小的想著太師壽誕是大事……”吳典恩話未說完,西門慶已抄起案上鎮紙玉獅子。
他可記得清清楚楚:
原著里吳典恩原是清河縣衙被革職的陰陽生,因與西門慶等人意氣相投結為兄弟,遂在西門家生藥鋪當差。
時逢西門慶送禮蔡京,吳典恩借護送生辰綱之機,憑著俊秀相貌與伶俐口舌,在蔡京府中謊稱是西門慶妻舅。
蔡太師見他儀表不凡,隨手便賞了個清河驛記丞的缺兒。
然這新官上任的體面卻教吳典恩犯了難,他家中早已典盡當絕,連套像樣的官服都置辦不起。
虧得幫閑應伯爵作保,向西門慶借得百兩紋銀。
西門慶念及結義之情,既不立字據也不收利錢,倒叫這窮典吏眼眶發熱,指天誓日定當涌泉相報。
豈料西門慶暴亡不過三載,吳典恩已升作巡檢司老爺。
眼見著守寡的吳月娘治家無方,府中當鋪小廝偷盜財物事發,這昔日的落魄兄弟竟生出蛇蝎心腸。
他連夜刑訊逼供,硬要那抖如篩糠的奴才攀誣主母與管家有染,更將訴狀寫得香艷異常,直說要拿五千兩銀子來堵悠悠之口。
幸虧最后轉危為安!
西門慶想起此事,眼中寒光一閃,玉獅子擦著吳典恩耳根飛過,砸在門框上迸出火星子:
“你這沒脊梁的癩狗!上月克扣腳錢,這月倒要搶功?”
說著抓起茶盞劈面擲去,滾燙茶水潑得吳典恩殺豬般嚎叫。
狗一般的東西,吃我的喝我的,最后還賣我?
西門慶越想越氣,
大喝一聲,又叫來了幾個家仆給他拖出去,吊起來打。
只聽得院中一上午只剩下撕心裂肺的哀嚎和棍棒擊打之聲。
……
待打發了這腌臜貨,西門慶轉到后廚馬廄,正撞見傅銘蹲在草料堆前。
這漢子三十出頭,生得五大三粗,此刻卻捏著根麥稈逗弄剛下崽的母馬。
見主子來了也不慌張,拍拍草屑起身作揖。西門慶見他粗布短打上沾著稻草,四方面孔,看起來倒是憨厚老實。
西門慶記得他在生藥鋪子當主管,單名一個銘字,自新是他表字,倒真應了“茍日新,日日新”的典故。
根據原身的記憶:
此人坐在烏木柜臺后頭打算盤,手指頭翻得比蝴蝶還快,青布直裰永遠漿洗得挺括,連算珠兒都似沾了他三分端正氣。
要說忠厚,滿清河縣怕是再找不出第二個這般實心眼的,逢年過節給伙計們分潤,總把東家的紅封原樣揣回來,倒惹得西門慶笑罵他“榆木疙瘩”。
只是他忠誠有余,膽色確是差了三分。
剛好可以和來保湊成一路!
“老傅啊?!蔽鏖T慶親手替他拂去肩上草屑,驚得傅銘倒退三步,“明日你隨來保走趟東京?!?
說著從袖中摸出個錦囊,里頭裝著十兩雪花銀并張地契,“若太師府有人問起,只說...…”
他湊到傅銘耳邊低語,熱烘烘的酒氣噴得這老實人耳根發紅,“記住了,你是我那死了的渾家陳氏的遠房表弟?!?
老實人傅銘能得東家西門慶如此重視,心中滿是誠惶誠恐,恨不得盡十二分的氣力,唯恐誤了東家的事。
次日五更,二十輛太平車吱呀呀出了清河縣。傅銘騎著青騾走在隊首,懷里揣著西門慶親筆書信。
來保在旁唱著小曲兒,忽見前頭黃土飛揚,竟是伙剪徑的強人。
傅銘不慌不忙解開車上紅綢,露出“清風寨知寨押運東京”幾個鎏金大字,那伙人頓時作鳥獸散。
來保拍腿大笑:“傅哥兒這招比板斧還利索!”
話說這生辰擔非同小可,光是南海珊瑚樹就裝了整輛太平車,更別提那鎏金掐絲琺瑯的波斯酒壺。
行至汴河渡口,忽見官船都被個戴方巾的師爺模樣人攔住。
傅銘正要上前理論,卻聽來保低聲說:“這廝是童樞密府上的清客,專在這水路收買路錢?!?
傅銘想起西門慶囑咐,掏出錦囊中的地契晃了晃:“俺們是蔡太師門下的...…”
話未說完,那師爺竟親自撐船來渡,還塞來兩壇金華酒。
來保笑嘻嘻接過酒壇,順手往師爺袖里塞了錠銀子:“陳先生這般照應,回頭定在蔡府管事跟前念叨您的好。”
那師爺的冷臉頓時化開,湊近道:“前面閘口夜里有官兵查船,巳時過最穩妥。”
說著又遞來盞燈籠,“掛上這個,保準暢行無阻?!?
傅銘盯著燈籠上龍飛鳳舞的“童”字,來保已哼著小調將燈籠掛上桅桿。
漕船行至半路,忽見蘆葦蕩里鉆出兩條哨船。
來保不慌不忙挑起燈籠,官兵看清燈上文字,竟轉頭去攔后面的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