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世界(2024年下半年合集)
- 《科幻世界》雜志社
- 8字
- 2025-03-12 17:33:32
銀河獎征文·短篇
太陽的背后
文/汪彥中
1
1956年8月 列寧格勒大學
“時間的本質是什么?是熵增的過程。時間有沒有最小不可分單位?有,那就是普朗克時間。無數普朗克時間中無數的熵增,形成了我們的時間。這就有可能用公式去構建時間的概念。”布爾加科夫說著,在黑板上勾畫一道長長的數學公式。
他看著教室里為數不多的學生們沉默地看著他,心里不覺一顫。忍著恐懼,他繼續(xù)說道:“可以用這道假想的平衡公式去嘗試勾連能量、熵和時間三者的關系。在式子里,時間也是重要系數,從而可以推出一個猜想:某個物質,在一個普朗克時間這樣短的瞬間承受極大的能量之后,將實現‘熵減’,從而在時間維度上實現逆行。于是,大當量氫彈爆炸就可能讓爆炸中心的某個物質實現時間逆行,因為爆炸條件符合‘超短時間’和‘超大能量’。這個過程結束后,那物質在我們看來是消失了,但其實是退到了時間的另一端。”
有學生在下面搖頭:“教授,爆炸中心的物質本就該消失,因為它們氣化了?!?/p>
這種不被信任的感覺,布爾加科夫很熟悉。他繼續(xù)說:“氫彈爆炸的瞬間,爆炸中心有極高的能量出現,那里的一切物體,包括空氣、灰塵、試驗品,乃至試驗生物,都瞬間被注入了極大的能量,補償了它們正在逝去的有序能量,也就是補償了熵增。所以它們可以返回過去,因為時間的本質是熵的增加。物質并沒有氣化,它們只是瞬間被送回過去而消失?!?/p>
輕笑聲從后排學生那里傳出,“照您這么說,廣島那些日本人的骨骼化石應該早就被發(fā)現了吧?”
“古生物學我不算精通,大概化石還沒被發(fā)現,何況那是美國人的核裂變武器,當量不夠。”布爾加科夫強迫自己把剩下的解釋一氣說完,“而且我們現有的氫彈當量也不夠。根據這個公式,物質的時間逆行情況和它單位質量受到的能量輸入值有關,這其中有個門檻量,跨不過去便無法實現。過了門檻之后,隨著接受能量的增加,也就是氫彈當量的增加,被轟擊的物質在時間中的逆行距離就會增加,也就是會退回到離我們愈發(fā)遙遠的歷史中去?!?/p>
“教授,這太妙了!”有學生興奮起來,“我們可以研制更大當量的氫彈,把年輕人送回幾十年前,從根源上消滅一切帝國主義者和法西斯主義者,提前實現共產主義!”
布爾加科夫無法確定那學生究竟是真心相信還是暗含嘲諷,但他還是嘴角微微揚起,不得不解釋:“恐怕沒那么容易。在氫彈爆炸中心,生物雖然不會氣化,但仍很有可能被輻射和沖擊波殺死,僅以尸體的狀態(tài)回到過去?!?/p>
“這太荒謬了教授。”前排一位男生冷冷地看著布爾加科夫,“這種沒有證據又無法證偽的學說,恐怕違背了唯物史觀?!?/p>
這言論引來另一位學生的支持:“這種理論很危險,會被帝國主義者利用,從而逼迫我們繼續(xù)削減核武器?!比欢S即,又有其他學生同那人爭論說:“今年開始暫停的核武器試驗是國家決策,不容置疑。”
越來越熱烈的討論聲中,下課鈴響了。布爾加科夫長出一口氣,說:“這些僅僅是理論猜想而已?!苯又蛫A著書本和皮包灰溜溜地出了教室。
離開學校,布爾加科夫快步走進街拐角的小酒館。最近幾年,人們的生活逐漸放松下來,一進門他就見到酒館里幾乎坐滿了人,大部分是同校的老師。不過,在公共場合謹言慎行已成為他的習慣。要了杯酒后,他坐進角落里,用一張今天的報紙擋住自己,同時暗暗聽著周圍人的談話。
旁邊,幾個同行正聊著近來的新鮮事。一開始聊的是社會上發(fā)表的一些新題材文學作品,很快話題轉向了世界時事。
“即使拉科西不行了,納吉也沒什么希望,以他的能力……”
“哥穆爾卡走得太遠,不切實際地胡來……”
“真是亂糟糟的。我有親戚在波茲南,聽說那幾天,街上一下子多了許多講英語的……”
對危險的直覺令布爾加科夫渾身不舒服。他換了個方向,把報紙舉得更高,卻又聽到另一張桌上有幾個人在笑著暢談。
“……把那照片到處找人看,說是五億年前有人踩了三葉蟲一腳,留下了那個腳印化石。要我說,美國科學界也完了?!?/p>
“老傳統(tǒng),販賣新聞嘛。普萊斯的那篇文章你看過沒有?說‘安提基特拉機械’是古希臘時代存在機械計算機的證據。實在是滑稽。”
“英國人又能好到什么地方去?別忘了,皮爾當人就是他們偽造的。確實是老傳統(tǒng)?!?/p>
漸漸地,話題越飄越遠。心里逐漸安定一點后,布爾加科夫開始瀏覽頭版,突然間,報紙被人一把按下。
一個年輕男人坐在桌對面凝視著他,“布爾加科夫教授,剛剛最后一堂課我也旁聽了,您說得很有意思,似乎可以解釋我所知道的一些業(yè)內疑點?!?/p>
布爾加科夫幾乎尖叫起來。他很快認出,對方似乎是今年剛進考古學系的一位助教?!叭贾皇遣聹y而已啊。”他虛弱地爭辯。
“請別擔心,教授,這類說法最近幾年我也聽過,沒什么。我可從不干舉報的事。”年輕男人笑著舉起桌上的酒杯,說道:“您只是暫時沒證據而已。說不定以后會有機會,畢竟我們的氫彈試驗當量還在不斷增加,試驗場里的那些東西也越來越復雜。聽說為此特地建造了一些小鎮(zhèn),里面鍋碗瓢盆什么都有,甚至有狗和羊羔。我想,距離您獲得實證的那天不會遠了?!?/p>
布爾加科夫不理睬對方,強迫自己繼續(xù)看報紙。然而過了一會兒,他渾身的力氣全都松懈了,“先生,我不知道您是什么人……”
“我說過,我不會舉報,我也不是您認為的那類人?!?/p>
“不管您是不是,我覺得,我那些猜想對您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辈紶柤涌品蚍畔聢蠹?,仰頭喝空了酒,擦擦嘴,借著酒勁兒用沾著酒的濕手指在報紙頭版上畫了一個圈。
年輕男人低頭看向攤開的報紙。在一篇關于蘇伊士運河局勢的新聞旁,他看到,潮濕的圓形痕跡里圈著一篇紀實報道——《新型氫彈試驗成功背后的歷程》。
新聞內容是剛剛解密的,試驗成功已經是整整三年前的事了。
“即便那猜想是真的,我想我和您,我們所有人,以后未必真有機會活著去證實了?!辈紶柤涌品虮У貙λf。
2
1986年3月 科拉半島超深鉆井項目工地
雷巴科夫走進辦公室,頓覺一股熱浪襲來,房間里暖氣正旺著。他脫下棉帽,看到桌后的深鉆項目研究中心主任大步走過來。對方同他握手,問候道:“雷巴科夫教授,歡迎您!生活區(qū)看過了嗎?感覺如何?”
“很舒適?!崩装涂品蛎撓潞裰氐拇笠?,坐進椅子里,“隊員們剛剛已經入住了?!?/p>
“那里之前住著一群大學生,希望沒把房間搞亂。”主任倒上一杯伏特加遞給他,問,“您知道他們是誰吧?”
“莫斯科大學的古生物研究團隊。”雷巴科夫點頭,“主任同志,有件事我很困惑,一直沒得到同志們的解答……”
主任坐回桌后的椅子,“您是想問,超深鉆井項目與您的團隊有什么關系?”
“是的?!?/p>
“那些搞古生物研究的人也和您一樣困惑。但我保證,最困惑的其實是我們?!敝魅未罂诤染?,苦笑著說。
對此,雷巴科夫已有所耳聞。隊里消息靈通的年輕人早已告訴過他:有人聲稱,科拉深鉆項目組在極深地層中發(fā)現的微生物化石,與已知的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結論存在巨大差異,雙方的時代相差甚遠。
“我聽過傳聞。”他謹慎地對主任說,“在一萬多米的地層深處,發(fā)掘出具有突破性價值的古生物蹤跡?!?/p>
“突破性?不好說。突破總會帶來危險?!敝魅蔚纳袂閰s很松弛。他繼續(xù)給自己倒酒,說:“畢竟,生物學總該有些模糊地帶。可是這兩天,我們又發(fā)現了一些新東西……”
他起身掀起桌上的一層布,姿勢頗有些癲狂,雷巴科夫不由得懷疑他是否喝得太多。布的下方,顯露出一面不銹鋼樣本盤,里面放著一個乍看并不起眼的小小物體。
“這東西是昨天在一萬兩千米深度挖到的。根據地層年代判斷,距今超過二十七億年。它造成了鉆頭的停滯。”
看著那個萬分平常、無比熟悉的東西,雷巴科夫緩緩放下酒杯。這個物體不過巴掌般大小,包裝完好,飛揚的美術體俄文標識著它的身份——鯡魚罐頭。罐頭底部的日期顯示,它生產于1953年3月。
整整三十三年前的同一個月……
心頭的劇烈震撼,顫動了雷巴科夫的全身。他小心地戴上手套,觸摸它光滑的表面,低聲問:“放射性情況如何?”
“幾乎沒有?!敝魅螕]揮手,怪異地笑道,“近三十億年前的東西,衰變早已結束,即使有放射性,也不超過本底輻射水平?!?/p>
“可它分明是——”
“生產自三十多年前,并且是國產的?!敝魅伪荛_視線,看向窗簾外昏暗的晨曦,“這個牌子的罐頭,我家廚房現在還囤著一批,不是一般人能買到的。”
“有沒有別的樣本?有更大的嗎?”
主任比畫著自己的胳膊:“沒了。即使有也不可能挖出來,深鉆井的井道只比胳膊稍粗一些?!?/p>
雷巴科夫現在能明白對方的神態(tài)為何如此怪誕了。他凝視著那件在不可能的地方、不可能的時代發(fā)掘出的東西,耳旁聽到主任的嘆息:“教授,您可能會對此無比興奮,可我只覺得頭疼。這件事已經捅到地質部了,部長要求我們立即起草一份報告送去莫斯科,書面呈交給部長會議??蛇@應當怎么寫呢?他們甚至暗示,哪怕邏輯上勉強一些也行,只要能解釋得通就好??墒沁@該如何解釋?太危險了啊……”
回到生活區(qū),雷巴科夫看到年輕的隊員們正圍坐在暖爐邊聊天。他坐到爐火旁,默默喝了幾口酒,心中煩亂不已。那只三十三年前出廠的罐頭再次浮現在他眼前,他幾乎能聞到里面的腥味……
他決定將事情全部告訴隊員們。
一片神秘莫測的寂靜過后,一位隊員說:“教授,即使這事不是敵人暗中破壞生產科研,它也相當危險。無論報告的結論如何,后果都會推卸到我們身上。不如干脆拒絕調查,拒絕做出結論?”
“當然可以?!崩装涂品蚰﹃诱f,“但不管我們怎么做,事實就是一個客觀存在?!?/p>
“現在已經不是從前了,危險就意味著價值!”另一位隊員帶著興奮說,“下個月您就要出訪了,去跟那些西方人說,他們一定很感興趣,這樣對您往后的出路也有好處?!?/p>
“賣給美國小報,去當西方人的新聞販子?這怎么行?”其他隊員則提出反對。
“據我所知,這種事其實早有人設想過,但說出來的話恐怕連國外科學界也不會認同。”雷巴科夫一邊給自己倒酒一邊說,“三十三年前,你們都還沒出生吧。那時候在新地島,曾有過一次超過一千萬噸當量的氫彈試驗……”
他向隊員們講述,三十年前在列寧格勒,他曾從一位物理學教授口中聽過這種推論:超過一定當量的氫彈爆炸,有可能將爆炸中心的試驗樣品送回從前,這樣就能解釋在某個古代地層中,為何會發(fā)現不可能屬于那個時代的物品遺跡;甚至可以由此拓展思路——在爆炸中心,不但罐頭一類的核爆試驗品被送回過去,就連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一并被送了回去,導致莫斯科大學的古生物學團隊在這里發(fā)現了與年代不符的微生物化石。
“存在時間沖突的古代遺跡?”有隊員笑道,“我看過德國那邊傳來的花邊雜志,上面盡是這類離譜的小道消息。”
也有隊員反駁:“就讓我們假設它真的成立。隨著今后各國的氫彈當量越來越大,核試驗一定會送回許多這種試驗品遺跡,甚至我們現在就能發(fā)現未來的核試驗樣品。可它們在哪兒呢?誰也沒見過。”
另一位隊友隨即又反駁前者:“這可說不準,未來一切都有可能。我國不是宣布從今年起啟動核裁軍了嗎?這或許說明,未來核試驗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了。在不遠的未來,想必北約集團已經敗退,革命已經勝利,那是個和平美好的未來。”
這時雷巴科夫看到自己的學生、考察隊的副隊長正一臉歡笑?!皬目茖W角度看,教授您說的這套假想實在是漏洞太多。新地島與科拉半島相距接近一千千米,為何那邊的核試驗遺跡會出現在這里?它應該同樣出現在新地島才對。更何況地層深度也不同,核爆中心不可能位于地下一萬多米深處。”他故作幽默地對眾人說,“我聽說美國人聲稱發(fā)現了人腳印與三葉蟲同在的化石,難不成在未來,有人潛入海底,在超大當量的海底氫彈試驗里被炸死,被送回了古生代?實在是荒唐。”
逐漸高漲的討論聲中,雷巴科夫站起身,走到窗邊,“是不是核試驗?我也說不準?;蛟S不重要,因為根本沒有區(qū)別?!彼_厚實的窗簾,緊握酒杯,神情凝重地站立著。極晝剛剛開始,窗外光線暗淡。“這個假說確實存在巨大的漏洞,如果想讓它成立,必須對它加以補充。我想,時間問題并不單純只是時間問題?!?/p>
窗外,灰色的渺小太陽斜斜地貼住慘白的地平線。他指著那輪太陽,冷笑著對眾人說:“或許其實還存在更多的遺跡證據,但,不在我們這里。”
3
2046年4月 地日系第三拉格朗日點
“斯文托維特號”飛船的系統(tǒng)自動投出一幅全息界面,提醒克拉辛斯基:目前飛船已進入地日系L3點引力范圍內。但克拉辛斯基并未關注這一重要提醒。他的目光集中在舷窗前方的宇宙空間中。
那里有一團微小的飄浮物,星星點點地反射著陽光。
看來,假想被證實了。
命令飛船朝飄浮物方向加速前進后,克拉辛斯基啟動艙內的視頻子系統(tǒng),讓小巧的搖臂攝影機對準自己,開始今天的第一次錄制。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地吐出,揉揉臉,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不能讓他們看到自己這副憂郁頹唐的模樣。
“諾維德高中的同學們,你們好,我們又見面了!”空寂無人的艙體里,他對著攝像機揮揮手?!叭缒銈兯裉欤液汀刮耐芯S特號’飛船已經進入了地日系第三拉格朗日點的引力范圍。大家請回答我,L3點的位置在哪里?”
不會有任何回應,這段寂靜是特意留出的。預先錄制的視頻要從L3點經由中繼衛(wèi)星傳送才能返回地球,電波的直線傳遞距離約為2.73個天文單位,直到二十幾分鐘后,課堂上的高中生們才能接收到這堂太空課程的錄像畫面。同理,地面控制中心也必須等到那時才能收到飛船的通信。在那二十多分鐘里,克拉辛斯基是唯一知悉現場情況的人。
“說得很對,這里是地球公轉軌道的另一端,與地球永遠隔著太陽?!笨死了够^續(xù)進行著孤獨的演說,“順便提一句,上課用的中繼衛(wèi)星是在L5點運行。請回答,為什么拉格朗日點如此重要?”
特意留出稍長一點的沉默后,克拉辛斯基努力讓自己露出笑容。這著實很辛苦?!胺浅U_。由于引力特殊性,在拉格朗日點上運行的任何物體都更容易維持穩(wěn)定的軌道,有利于航天器節(jié)省能源。當然,宇宙天體也就會更容易停留在這里,與我們地球一起圍繞太陽做穩(wěn)定的公轉。這樣一來,我們就會更容易在這里發(fā)現小行星或者彗星的碎片。你們知道,它們對人類無比重要。那么,為什么?”
沉默的幾分鐘里,克拉辛斯基多次將視線移向前方那無數閃閃發(fā)亮的碎片?!案魑煌瑢W,你們說得都很對?!彼蜃约杭傧胫械穆牨娬f道,“它們確實有著極大的科研價值,畢竟小行星帶和飛行中的彗星離我們太遙遠,這里是研究它們的最好位置。另外,研究它們也確實有助于揭開生命起源的奧秘。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是我們都很關心的話題?!?/p>
吸了兩口水后,克拉辛斯基飄到攝像機后方,操縱搖臂,讓鏡頭對準前方舷窗外的那些閃光物,焦距逐漸拉遠。躲開鏡頭,他松了口氣——幸好,剛剛沒有說出那句話的下半句。
“現在在你們眼前的,是地日系L3點的真實樣貌??茖W家早已預測過,L3點上穩(wěn)定運行著大量天體碎片。在過去的時代里,這里因為太遙遠,又隔著太陽,所以很難探測,歷史上幾次短暫飛過的探測器也未能探查到全貌?!倍阍阽R頭背后,克拉辛斯基低聲說,“但今天,歷史被改寫了。我成了歐空局第一個、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親自抵達這里的宇航員??茖W家的預測是準確的,我親眼見到了科學的力量。今后,人類可以通過航天器長期居住在這里,這里也將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前哨站。未來的宇宙時代里,人類一定會更加和平、更加幸福?!?/p>
關閉錄像,克拉辛斯基兩眼一閉,無力地懸浮在艙室中央。又撒謊了,他在心里對自己說。他對自己、對自己以外的許多人都抱著憎恨。怎么可能會更加和平和幸福?
距離下一次錄像還有一個小時。他就這么閉著眼,打算就此睡去。然而還沒十分鐘,他剛剛有困意的時候,飛船系統(tǒng)響起了警鈴,提示飛船將減速,提醒他做好準備,防止在艙內撞傷。
坐回駕駛座,他看到系統(tǒng)界面提醒:“已確認前方有碎片,航跡已經同步,符合捕獲條件。”
系統(tǒng)已經自動發(fā)現一枚飄浮物碎片,正在詢問他是否捕獲。
“允許捕獲?!?/p>
飛船立刻開始轉向,將后方的考察艙對準前方不遠處一個渺小的碎片。那碎片正與飛船以完全相同的速度運行,很輕松就可以被飛船自帶的機械臂抓入考察艙中。
五分鐘后,捕獲完成了。克拉辛斯基立刻穿戴好宇航服,鉆入考察艙。那里有一面如玻璃墻般的透明隔層,將他與捕獲的碎片隔在艙室兩端。待隔層對面也增壓完畢后,克拉辛斯基雙手伸進隔層正面的操控臺凹槽,控制對面的精密機械手,將那片正閃爍光彩的太空碎片拉到眼前近處。
那是一只凹凸不平的不銹鋼煎鍋。
“這……”
無數可能性從他幾乎昏厥的腦中蜂擁而出,又被他的理性思維艱難地一一否定。
太空垃圾?絕無可能。不必說這是一件民用炊具,退一萬步講,任何國家的航天器上都不可能有煎鍋,因為艙內不可能允許明火。宇航烹飪器皿都是自熱或電熱的,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東西。
翻動那面鍋,克拉辛斯基從它熏黑的底部認出了幾乎看不清的“宜家”商標。
這絕不可能是真的……
“科學家們發(fā)現了一些東西,它們出現在不可能的地方和不可能的時代。”
他馬上回想起,在遙遠的學生時代——大概就跟地面上那幫高中生差不多的年紀——在一家老人院做社會考察作業(yè)時,他曾聽過這樣的“神話傳說”。那是一個俄裔老大爺,據說曾經是研究考古學的,一生過得很不如意。
“有一顆很大的氫彈,當它爆炸時,極短時間里極高的能量輸入物體,讓那個物體穿越時間,回到過去。”
風燭殘年的老人,畢生被學術界排擠,心理失衡導致神經官能癥與妄想癥——醫(yī)生們是這么解釋那人的病情的。那時的克拉辛斯基,仍處于對科學的力量盲目崇信的懵懂時代,為了撰寫考察報告,他以科學工作者應有的理性和責任感,將老人的胡言亂語全都錄制下來,編輯成文字。
“然而這個假想存在漏洞。對此,我提出了一個附加猜測。不可能有人相信我,但我知道那是正確的?!?/p>
那是一篇在全校獲獎的考察報告,克拉辛斯基至今還記得內容。
他脫離操控臺,調出艙外攝影機畫面,呆滯地看著前方那無數閃爍的碎片。那些碎片正看著他,等待著他。
“立刻尋找周圍其他碎片!”他對系統(tǒng)喊道。
十五分鐘后,第二件更大的碎片被捕獲。
那是一輛嚴重變形的山地自行車。
陷入驚恐的克拉辛斯基,繼續(xù)回憶那老人如夢囈般的鑿鑿之語:“我的附加猜測是,時間問題從來不僅僅是時間問題。”
兩個多鐘頭后的諾維德高中大禮堂里,投影屏依然黑著,“斯文托維特號”的影像信號仍未傳來。許久的拖延讓學生們的討論更加嘈雜?!半y道是發(fā)現了外星人寄居的小行星?就像美國電影里那樣?”有學生說。
旁邊的學生不屑道:“你知道那絕不可能。實際上,在彗星或小行星碎片里發(fā)現生命蹤跡的概率極小,根本沒有意義?!?/p>
“也不能這么說。”另一個學生加入討論,“更多的是政治意義。歐空局要搶在其他航天大國之前把人送到L3點,在太空競爭中搶得先機。這次的任務為了追求速度,歐空局只能派一個人去,選擇我們波蘭的宇航員也是各國妥協的結果,里面也有很多政治因素。”
“照你們這么說,那些天體碎片根本沒有用?”
“碎片本身是很有價值的礦產資源,但現在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不劃算。我說了,這次任務單純只有象征意義,是為了讓歐洲人在未來的太空軍備競賽里取得優(yōu)勢……”
碩大的投影屏如閃電般亮起,暴烈地照耀整個禮堂。全體學生頓時靜默下來。他們看到,錄像中的克拉辛斯基頭發(fā)散亂地飄浮在艙內,一臉陰郁的表情。
“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他兩眼無神地擺弄著鏡頭外的某樣東西,陰沉地說,“上堂課我說過,這次任務將幫助我們解答地球生命如何誕生的問題。但現在我覺得,還有另一個更加重要的課題。我想向你們介紹一個科學推論:時間機器。”
期待,以及些微的困惑,讓每位學生都全神貫注地仰視著屏幕。
“時間的本質是什么?是普朗克時間里的熵增過程?!笨死了够詥栕源鸬?,“有位科學家曾告訴我,‘像氫彈爆炸這樣的高能輸出,在一個普朗克時間內可以把物體轟擊到過去的時代;我們在地層里發(fā)現的那些不符合時間的遺跡,其實全都是后世核試驗的結果’。”
“我感覺他的狀態(tài)有些不對勁啊?!?/p>
“他說的這些和小行星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私下小聲說著。
克拉辛斯基抬手,對著鏡頭展示一個粉紅色的半透明方塊物體,尺寸如A4紙大小,上面密布彈孔。
“但這并非全部。那位科學家說,這套理論應該附加更多內容才能完備?!彼幊恋負u晃著手里那物件兒,“氫彈爆炸后,物體在時間逆行過程中穿越的其實是一個獨立時空,因此當它們穿越時間時,所處空間是不變的。同學們,你們都是天文愛好者,回答我,這意味著什么?”
在預留的沉默時間里,有學生認出了畫面上那個東西,語氣充滿困惑:“那是兒童電腦吧?飛船上怎么還用那種東西?”
克拉辛斯基拋開粉色電腦,又從艙室下方拿起一個銀灰色金屬物體。那東西呈扁圓柱體形狀,內部是空心的,表面斑駁不堪。“時間問題不只是時間問題,”他扭曲著嘴角說,“時間問題同時也是空間問題。當那物體抵達不同年代里的同一空間位置時,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可能發(fā)生變化,離開原本的爆炸點位置。地球一直在運動,所以它抵達后可能出現在地層里成為化石,也可能出現在海里,成為海相沉積巖化石。當然也可能落入地幔和地心里,徹底熔解?!?/p>
“那不是汽車輪轂嗎?”有學生指著畫面叫嚷,“他從哪兒弄來的?”
“時間逆行后出現在地球上的概率其實是最小的,只有相隔整年份、同一天的核爆才能做到,而地球占據的空間,在地球公轉軌道上只有幾百分之一而已。物質在時間逆行后最可能出現的地方,是太空。”克拉辛斯基顯露出怪異的笑容,“現在考考你們,假如某個時間逆行物出現在太陽背后的地日系L3點上,未來的核爆時間和今天會差多久?”
一個學生遲疑著答道:“整年份又差半年?”
“答案是,與今天相隔的時間是整年份又半年?!笨死了够鶑纳砗笞硪粡垰埰乞榍拇蠹垼故驹阽R頭前,“你們答對了嗎?”
那是一張灑滿血跡的HelloKitty掛歷,上面用可愛的粉紅色美術字繪制出日期——
2051年10月。
禮堂里騷動起來,充斥著喧嘩聲和驚叫聲?!斑@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女生困惑道,“是五年半之后哪個國家又開始了核試驗,搞出了這些東西?”
“又或者,并不是核試驗……”她旁邊的一個男生顫抖著聯想到了什么。
早已預感到觀眾反應的克拉辛斯基,對著鏡頭發(fā)出如釋重負的笑,笑聲無比誠摯,卻又無比慘烈。
終于可以把那句話說全了。
他大笑著說:“這次任務所能揭示的最重要問題,一個是地球生命如何誕生,另一個是地球生命如何毀滅?,F在,在這個L3點上,問題已經……”
轉播畫面被迅速切斷。許多人沖入昏暗的禮堂,其中有老師也有官員。他們高聲喊著“轉播結束”“現在下課”之類的話語,但話音瞬間就被學生們無窮無盡的尖叫所吞沒。因為,在畫面切斷前的那一刻,透過攝影機緩緩拉長的焦距,所有學生已經親眼見到了L3點上那些飄浮物的真實身份。
那是無數的人類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