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馬車論天下
- 三國:文武雙全的國師見過嗎?
- 香煎三文魚
- 2028字
- 2025-03-16 09:05:48
“是,也不是。”
王進的回答讓曹操有些迷惑。
但以后世人王進來看,袁紹對于曹操來說也確實是一位大敵。
官渡之戰是曹操的一個轉折點,袁紹集團由盛轉衰,而曹操則由弱轉強,北方最終也落入曹操手中。
可是要說曹操的宿命之敵,那必須是劉備和孫權。
“還請獻芝明示。”
曹操畢恭畢敬的詢問道。
“將軍的敵人有兩方面,一在明,一在暗。”
王進掀開馬車的側簾,看了一眼外面的街景道。
“哦,明的是在各地的諸侯,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那暗的呢?”
對于王進的說法,曹操覺得頗為新奇,明面上的敵人他自然是知道的。
“那暗中的敵人呢?究竟是誰?”
曹操有點想不通,就他這會兒,只能算實力中等的諸侯,藏在暗中的敵人會是誰。
“有句俗話叫做,有因必有果,將軍既然借了天子的威勢,自然也要承受因此而來的‘保漢黨’的掣肘。”
王進用手指敲擊著面前的案幾道。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出征作戰,后方總會時不時蹦跶出一些人拖他后腿。
這些人出于真心保漢,或者為了撈取政治資本也好。
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矛頭指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這些人并不固定,甚至還有可能是曹操最信任的人。
比如荀彧。
曹操在最后加九錫封魏王的時候,荀彧就反對他。
荀彧可是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
荀彧居中持重十數年,在曹操外出征戰時,在大后方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他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
同時,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因其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堪稱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
就這樣一個曹操最得力的謀士,卻在內心忠于漢室而同曹操鬧翻,郁郁而終。
荀彧的手段還算溫和,只是反對曹操,并沒有其他行動。
可是其他人可沒有那么溫和,后續的衣帶詔事件,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是直接要刺殺曹操。
衣帶詔以后,保漢的勢力也蟄伏起來,手段也沒有先前那么激烈了。
因為曹操種輯、吳碩、王子服、吳子蘭等參與衣帶詔的人都殺了,而且都滅了三族。
就連劉協他老丈人董承也被殺了。
董貴人也牽連進去,一同被殺。
可以說是衣帶詔之事,曹操殺得人頭滾滾。
把一些還有保漢心思的人殺怕了。
王進的話很直白,曹操聽完之后,沉默不語。
曾經的曹操也是忠于漢室,他作為世食漢祿的官宦子弟,也是帶著一腔熱血去刺殺過十常侍。
擔任過洛陽北部尉,負責洛陽區域的治安,他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懸于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漢靈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碩的叔父用五色棒處死。
在任北部尉期間。
曹操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他們難以中傷曹操,只得以舉薦為名,將其明升暗降,外調為頓丘縣令。
他也曾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采納。
在任濟南相期間,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朝廷徵還曹操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而今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曾經的屠龍少年,似乎也長出了角,開始向著惡龍變化而去。
但這個時代,劉協落在任何一個諸侯手里,都不會太好過。
而且經歷了董卓廢帝之事,大漢皇室早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威嚴。
各地諸侯,又有誰真的把劉協放在眼里?
“哎,事已至此,非吾本愿。”
曹操長嘆一聲,眼睛看向遠處,似乎也回憶起了他年輕時候的一些事情。
“將軍還有一群敵人,藏在暗處,十分的隱蔽。”王進的話讓曹操坐直了身體。“這天下的士族大姓,若是不加以節制,必生禍端!”
曹操的接任者曹丕,以陳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來拉攏士族大姓,最終讓劉協禪讓,王上加白,成功坐上龍椅。
但也因此被士族大姓壟斷了民間向朝廷的晉升通道,最終被司馬氏奪了勝利的果實。
兩晉玩完后,大漢百姓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悲慘史。
而這其中,士族大姓一直背后在推波助瀾,甚至說控制也不為過。
就比如蜀漢,就有本土的士族大姓,劉璋留下來的東州兵、還有劉備的班底,而劉備的班底里又混雜了荊州人。
這三方勢力不停的角逐爭斗。
內耗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最后勸降劉禪的還是本土士族譙周,迎劉備進來的也是本地的士族,送走劉禪的也是本地士族。
可謂是有始有終了。
“現在說這些,為時尚早。”
曹操輕吐一口氣道,他何嘗不知道士族大姓的威脅?
因為曹操的出身問題,那些士族大姓上來就先攻擊一句‘閹人余孽’,就好似后世的罵人,上來就問候別人祖宗一樣。
曹操何嘗不恨?
但這世道,大量的知識和書籍掌握在士族大姓手里,用人完全繞不開他們。
可以啟用寒士,但也是士族的一種,根本沒有底層百姓的機會。
“辦法是有的,就看將軍愿不愿意實行了。”
王進微微一笑,直視著曹操道。
正巧這個時候,馬車也停了下來。
曹操的府邸已經到了。
“此事容后再議。”此事的曹操暫時還不想和士族大姓翻臉,“當下之急,在張繡!”
“政治就是無奈與妥協。”
聽到曹操的話,王進的腦中蹦出了后世的一句經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