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
自打禮議之后,楊廷和就鮮少回府,一直住在內閣旁邊的執事房。
這執事房本來只有蔣冕偶爾住一下,現在幾乎成了楊廷和的專屬臥室,搞得蔣冕想住的時候,只能在內閣打地鋪。
不過蔣冕最近也很少住了,因為他在處理清理田產的事情,那些勛貴被逼的交出田產,心里都沒好氣兒,也不知是哪個大聰明想的,以“田地接連無以為界”的由頭,逼蔣冕找人丈量,司吏去量了,人家又說量的不準,都是有頭有臉的勛貴,尋常官員也管不了,十家有八家得蔣冕去親自督辦,給老頭溜得黑瘦黑瘦的,全靠一口氣頂著。
“首輔大人,陛下又賜早膳來了。”
楊廷和剛漱口完畢,門外響起小太監的聲音,楊廷和打開門,還是昨天的那個太監,讓了進來,道:“臣謝恩,公公,昨日老臣不是寫了折子,請陛下無須再賜膳了么,家人會送來的。”
“哎,首輔大人,陛下看了您的折子,說,首輔為朕理國,日以繼夜,拳拳之心,朕心甚慰。只要在內閣一日,這三餐便與朕同食,朕吃什么,首輔吃什么。”
說著,把食盒打開,里頭是兩個窩頭,一碟咸菜,還有一碗粥。
楊廷和雖然不挑食,但好歹首輔之尊,歲數也不小了,連著吃了三天窩頭,屎都拉不出來。
心里憋氣,又沒法說,人家都說了,朕吃什么,首輔吃什么,來日史書上少不得是一段佳話了。
楊廷和今日才知,都說史官秉筆直書,因此可信,但遇到這種腹黑的帝王,秉筆直書的也不一定可信。
老首輔嘴唇都顫抖了,咬牙道:“先擱著吧,我等會吃,再次謝過陛下了。”
“首輔大人慢用,奴婢等告退了。”
待太監們退下,楊廷和往硯里倒了點昨夜剩的茶水,正磨墨,毛紀、袁宗皋陸續來了,瞧著楊廷和的早點沒動,毛紀打趣道:“今日又是窩頭?咱陛下還挺愛吃窩頭哈,袁閣老,陛下在安陸時,也愛吃窩頭么?”
袁宗皋還真回答了,道:“時常吃,卻沒有這么頻繁。”
“唉,你們兩個……”楊廷和無奈道:“沒正經事做了么?”
毛紀笑道:“首輔大人也別惱,我現在算是摸到了一點咱們這陛下的脾氣了,雖說還有些孩子氣,但大事上卻不糊涂。也稱得上是用人不疑,就這一點,就有明君之資。”
袁宗皋笑呵呵的,這回卻不接茬了。
楊廷和也不理他,把窩頭扒拉到一邊兒,拿過清粥小菜吃了起來。
毛紀見自己的話撂地上了,也有些尷尬,眼珠一轉,忽然道:“二位閣老知不知道,武定侯郭勛這幾日一直在準備京營演練,說是京營七十二衛都要參與,如今正如火如荼準備著呢。”
這話引起了楊廷和的注意,皺眉道:“七十二衛都參與?”
“對啊,陛下給的旨意,說是錦衣衛也參與呢。”
楊廷和默然,好一會兒,他把最后一口粥吃完,道:“那是五軍都督府的事情,跟咱們沒關系,抓緊辦手頭的事兒吧。”
“我也就是隨口一說。”毛紀干笑了一下,也把茶水倒入硯臺,開始磨墨了。
“楊閣老?”
這時門外響起小太監的聲音,楊廷和以為他們是來收碗筷,應聲道:“進來吧,今日老夫胃口不好,窩頭沒吃……”
“閣老誤會了,是陛下傳旨,請閣老西苑覲見。”
楊廷和起身整理衣襟,問道:“公公可知,陛下因何事召見?”
“這卻不知道了。”太監笑道:“咱是來送膳食的,剛高都督身邊的小太監過來傳話,他還要去造辦處傳旨,讓咱就幫忙告訴一聲。”
“好吧,那老夫過去一趟,碗筷在桌上,勞煩公公了。”
楊廷和自往西苑去,行至金鰲玉螭橋,便聽到叮叮當當的營建聲音,這一幕恍如十年前,他剛剛入閣的時候,那時候朱厚照就在這兒營建豹房,一如今日。
“希望陛下不會重蹈覆轍吧——”
楊廷和琢磨著,忽然身后有響動,只見是御駕肩輿,上面坐著皇帝身邊的那位女官,楊廷和微微皺眉,便讓開了路。
但這肩輿卻停了,茹瑤從肩輿下來,微微福了一禮,道:“首輔大人是要去見陛下嗎?請乘肩輿過去吧。”
“啊,茹尚宮,這萬萬不可,老夫走著過去就是了,沒幾步路了。”
“首輔勞苦功高,為陛下分憂,又這樣歲數,我只是一個小小女官,無功勞于社稷,又很年輕,無論于情于理,都該讓與首輔。”
楊廷和趕忙道:“謝過茹尚宮了,無陛下旨意,這肩輿是決不能坐的。”
“那……”茹瑤也不強求,道:“那我便陪首輔一起走吧,我知道陛下在何處。”
“這……”楊廷和猶豫了一下,點頭同意了。倆人過了橋,跟著運送石材的車輛,很容易就找到了嘉靖。
嘉靖瞧著倆人一起步行,便猜到了七七八八,笑著對楊廷和道:“首輔勿怪,是朕疏忽了,朕這就賜首輔儀仗。”
“陛下,萬萬不可,陛下恩榮已極,臣惶恐萬狀,不敢再領受了。”
嘉靖笑呵呵道:“首輔這幾日吃得好么?”
“呃……”楊廷和剛要說什么,忽然看到桌上剩的半個窩頭,到嘴邊的話也咽了回去,道:“陛下賜膳,吃的很好。”
“那便好了,這位是朕的尚宮,乃是太祖朝兵部尚書茹嫦之后,只是茹家現在沒落了,朕感其功績,敕封為南岳之神,建祠供奉,一應花銷,皆從內帑支應。”
既然是內帑,那就是不讓說,楊廷和識相地恭維:“陛下圣明。”
“首輔請坐。”
“謝陛下。”楊廷和坐下了,心里卻道,站了半天,若不說這聲圣明,估計還得站著,這位陛下,心眼可真不大啊。
“今天找首輔來,是想問問京營的事情。”嘉靖示意茹瑤撤去桌上的半塊窩頭,對楊廷和道:“朕聽聞,京營荒廢,名為七十二衛,實則半數也不夠,武器兵甲殘缺不全……”他看著楊廷和的眼睛,問道:“果然如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