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忽然嘉靖發現在“陰陽調和”這個技能后面有一個小加號,他試著點了一下,竟然出現了乾坤交泰經。
“這還能掛載技能的,果然很智能啊,這系統。”嘉靖把乾坤交泰經掛載上去,陰陽調和的技能介紹立刻發生了變化。
【被動技能:陰陽調和。呼吸吐納自動平衡體內陰陽二氣,降低內息紊亂走火入魔的風險,內息循環不絕,內力回復速度提升。】
等于是個被動的回藍buff。
從內視狀態退出來,嘉靖呆呆地望著窗外。
懷中人抱著自己的胳膊,沉甸甸的觸感十分真實,這無形中消解了嘉靖剛剛滋生起來的虛幻感。
雖然已經來到這個世界很多年了,但是偶爾夢醒時分,嘉靖還是會覺得眼前的一切會不會是一場夢。
偶爾他會想回去,但更多的時候,他也會舍不得,非常的矛盾。
但是最近,想回去的感覺漸漸消失了,可能是因為做了皇帝,也可能是因為有了一個女人。
誰知道呢。
深夜睡不著的不止嘉靖一個,被安排在執事房的楊慎也沒睡著。倒不是這執事房的條件不好,讓他這位首輔之子委屈了,而是今天發生的事情,讓他內心產生了一個矛盾的種子。
不可否認的是,楊慎絕對是一個天才。同樣是讀書人,張璁二十三中舉人,四十七了,才能中個二甲進士,而楊慎一路披荊斬棘,二十三已經蟾宮折桂,高中狀元了。
這里面的差距,可謂是云泥之別。
楊慎讀書多而精,雜且深,這讓他能看到一些普通讀書人發現不了的東西。
他還記得自己年少時,曾立下兩個志向。
一曰讀萬卷書,二曰行萬里路。
萬卷書這件事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完成了,也因此,通過萬卷書的互相印證,他發現了儒家的深層次奧秘,也就是儒家的修行之法。
這世間的讀書人,大多都知道“文膽”,什么是文膽,每個人的見解或許不同,但感覺大體一致,是找到自己的路,并且堅持到底的勇氣。
通常讀書人認為,文膽一旦形成,即不可更改,因為它象征著一個讀書人的膽魄”與“意志”,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否則文膽碎裂,這人也就廢了,再塑文膽根本就不可能。
但楊慎卻知道,其實是可以的。因為讀書人不止有文膽,還有文心。
文心是什么?很少有人知道,絕大多數的讀書人甚至聽都沒有聽過。其實文心,就是形成文膽之前,所需要找到的那個“道”。
大部分讀書人的文膽,其實都是“隨機形成”的,比如張璁,如果他沒有遇到禮議之爭這件事,他一輩子也不可能形成文膽。
但對楊慎這樣的絕頂天才來說,他在二十歲前,就通過自己的悟性和萬卷書的積累,領悟了自己塑造文心的方法。
在楊慎看來,何為文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自我認可的道理,甚至,這個道理是錯的。
比如老父親楊廷和,他的文心是“抑制君權”,在他看來,只有君權受限,百姓才能安生,國家才能運轉,否則天下圍著皇帝一人,受此一人的喜怒哀樂左右,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他堅信這顆心是對的,所以他在鼓起勇氣堅持到底的時候,文膽便形成了。
可他一定是對的么?不一定,但他堅信就可以了。這是他力量的源泉,只要他一直堅信,他就一直不敗,至死不悔。
但如果有人讓他意識到,他堅信的東西錯了,讓他陷入自我反思和否定,那么他的文心也就毀了,文膽無處所依,自然也就碎了。
心膽俱碎,命不久長。
但圣人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儒家并不是真正一條道走到黑,是可以改的。
難是難在,找到一顆文心很不容易,有勇氣塑造一顆文膽更不容易。心膽俱碎之后,再有勇氣來一遍,難度可想而知。
但對楊慎來說,卻不是很難。
如何打造文心?
《左傳·襄公》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打造文心,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強調的是德行,但如今仁義禮智信都已存在,另辟蹊徑太難,所以楊慎放棄了這條路。
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強調的是功勞,匡扶正道、治國安民,教化百姓這都是功勞,為官者多做的也是這些,這也是楊慎選擇的路。
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強調的是著作,著書立說,注疏經典,傳之后世,通常都是郁郁不得志,做不來官的讀書人選擇的路,楊慎在正德朝遭到排擠辭官歸鄉,就是打算以此為后路的。
而今天,楊慎看到嘉靖心血來潮發明的“字典”,忽然發現這不就是“立言”么?
雖說不是什么宏篇大論,也不是什么道德經典,但這字典一旦現世,再加上朝廷的大力推行,大明百姓的識字率將會大大提升,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完全符合儒家‘立言’的標準啊!
大部分讀書人終其一生也不能做到的事情,對新皇來說,只是心血來潮和靈光一閃?
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不是孔孟一樣開宗立派,他只是把已經存在的東西,換了一種巧思就做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而自己這讀了萬卷書的人,竟然想不到這一點。
“非我之過,氣運之故也。”
楊慎喃喃自語,心中做了一個決定,他已經決定更改自己的文心,從立功轉為立言,他要借編纂《嘉靖字典》,來重塑自己的文心和文膽,成就自己的修行。
他打開窗,仰頭看向天邊紫微星。
帝星當空,其亮如月。
“父親啊父親,你如何爭得過天意啊!”楊慎不禁開始為自己的老父親擔憂了起來,他很想把重塑文心的方法教給父親,但無奈他知道自己做不到。
修行之事,靠一個悟字,若是不能自己領悟,就算他用盡了心血,磨破了嘴皮,楊廷和也是聽不懂,更做不到的。
就是這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