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重新獲得了北美的殖民地,此時已經沒有美國人在意曾經的門羅宣言了。
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讓美元美元暴跌,也因為美國和英國之間緊密的經濟聯(lián)系,引發(fā)了英鎊危機,甚至對歐洲各國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當然,因為歐洲大陸各國保守的經濟政策,他們和英國的經濟聯(lián)系并不算緊密,受到的影響較小。
這一次的經濟危機比曾經的歷史爆發(fā)的更早一些,對美國造成的傷害也更大。
因為奧托的一番操作,提前提取了大量的黃金還有英鎊法郎等鑄幣,讓經濟危機爆發(fā)提前發(fā)生。
這個時間點又十分巧合的卡在了法國出兵北美,和美國戰(zhàn)爭的期間。
安德魯·杰克遜原本計劃分五次把聯(lián)邦存在美利堅合眾國第二銀行的準備金全部取出,然后再解決掉美利堅合眾國第二銀行。
原本在理論上講,美利堅合眾國第二銀行應該可以兌付2-3次,可奧托提前從美國各大銀行兌換了大量的黃金,加上自家總統(tǒng)的行為,讓美國各大銀行都察覺到了不妙,許多銀行收緊了兌換。
而那些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的金融巨鱷,商業(yè)大亨,政府要員都是聰明人,第一時間跑到銀行去提款,
種種和原本歷史不同的因素結合在一起,讓經濟危機提前被引爆了。
大銀行還能拖延一時,可小銀行完全沒辦法抵抗,不得不宣布破產倒閉。
這個時代的銀行大都是私人銀行,一旦銀行宣布破產,儲戶就會血本無歸,小銀行的倒閉接下來引發(fā)了連鎖效應,許多大銀行不過多支持了不到半個月,就紛紛宣布破產,讓這一場金融危機分外的慘烈。
加上對法國戰(zhàn)爭失敗,軍隊損失慘重,內外因素一起爆發(fā),美國自然是下場凄慘。
希臘也受到了影響,奧托的債主要求王室財團提前還款。
這筆貸款是《倫敦合約》簽訂的時候,奧托為了和平解決希臘和色薩利地區(qū)的問題,支付給奧斯曼帝國的購地費,貸款主要由英國財團發(fā)放。
根據當初的約定,提供貸款的銀行可以要求不要利息,提前要求歸還本金。
原因是美國的經濟危機影響到了英國,讓英國也陷入了麻煩。
此時英國國內的經濟危機讓他們顧不上其他,只能想盡辦法從全世界收回資金。
好在奧托剛剛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賺了一筆,王室財團很快清償了余下的本金,避免了百貨公司作為抵押物被收走的危機。
甚至英國政府也要求希臘提前償還,所剩不多的,在獨立戰(zhàn)爭期間提供給希臘的貸款,這也被奧托解決了。
政府向王室財團發(fā)行了一批臨時債券,獲得了這一筆錢,同時也收回了自己的海關管轄權。
這對希臘來說也算是有得有失,總體來說還是賺到了。
首先就是許多來希臘投資輕工業(yè)的英國商人撤資,賤賣了他們在希臘投資的諸多產業(yè),好抽調資金回國內挽救自家在國內的產業(yè)。
奧托和希臘國內的資本家則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收回了這些資產,可以說是吃的滿嘴流油。
還有就是希臘的海關提前擺脫了英國人的影響,這都讓英國人在希臘的影響力大大的減弱。
對奧托個人來說,除去提前償還的貸款還有再次借給希臘政府的資金,他余下的60%投資,現在已經變成了八百萬英鎊的現金和價值六百七十萬英鎊的黃金。
其中三百萬英鎊的黃金放入希臘王室銀行作為儲備金,余下的黃金則換成了新鑄成的德拉馬克。
八百萬英鎊,其中兩百萬英鎊被用來在美國抄底,讓奧托重新獲得了大量的美國的土地。
王室財團在北美的負責人給出了抄底計劃,預計最終能獲得的土地甚至比之前購買的時候還要多許多,還都是優(yōu)質地塊。
這一次美國的經濟危機比曾經的歷史上還要慘烈,不只是美國的房地產,美國經濟也進入了寒冬。
這都為未來,王室財團影響美國的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到了1836年下半年,經濟危機爆發(fā)之前,絕大多數投機者都已經看出了這個泡沫,只不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無人能阻止它的膨脹。
這個時候依然有人試圖拯救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有人不愿放棄手中土地,希望可以在價格回升的時候再出手,但王室財團也有耐心,靜靜的看著這些人落入絕望之后再以更低的價格抄底。
這個時候的美國政府,則很有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
取代安德魯·杰克遜,剛登上總統(tǒng)位置的馬丁·范布倫,第一時間要求所有銀行拒絕向外兌付黃金和金屬鑄幣。
這讓以英國人為主的歐洲投資者損失慘重。
當然也有一部分英國商人賺到了,比如英國紡織業(yè)進一步的壓低了收購價格,讓無數的種植園主血本無歸。
整個美國一片動蕩不安,甚至開始出現大規(guī)模的移民返回歐洲的潮流。
現在的美國歷史不到百年,本來向心力就不強,遇到危機,這些原本為了躲避歐洲大陸頻繁戰(zhàn)爭而來到美國的歐洲人,紛紛選擇離開。
美國軍方也受到了強烈的刺激,法國讓他們見識到了歐洲頂級陸軍的戰(zhàn)斗力,他們頗為自豪的王牌軍隊,加上兩倍于法軍的數量,面對水土不服,孤立無援的法國軍隊,一戰(zhàn)而潰。
這給美國軍方極大的震撼,尤其是面對人數優(yōu)勢的美國軍隊,法軍依然選擇了主動進攻,并且干脆利落的獲得了勝利。
法國軍隊嫻熟的戰(zhàn)術讓美軍感覺到絕望,軍方提議增加軍費,但新總統(tǒng)只用沒錢這么一個理由,就將軍方的要求給堵了回去。
除了美國,奧托在英國的抄底也得到了不菲的收獲,經濟危機爆發(fā)之前,奧托一直都不斷地用英鎊兌換英國銀行內的黃金儲備。
等到經濟危機爆發(fā),英國大量的銀行因為和美國經濟聯(lián)系緊密,都持有大量的美元紙幣,這讓諸多銀行損失慘重。
其實早就在之前,英國的金融界就已經多次警告英國政府,英國國內的美元紙幣過多,但紡織業(yè)帶來的巨大收益,讓的英國政府不愿意減少和美國人的貿易。
美國經濟爆發(fā)之后,大量的美元漂洋過海來到英國倫敦,又帶來一番擠兌潮,甚至導致不少英國銀行歇業(yè)甚至破產。
奧托趁機花費了四百萬英鎊,將希臘王室銀行在倫敦的產業(yè)擴張了一大圈,甚至還入股了數家英國的老牌銀行,當然其中不少都隱藏在各種馬甲之下。
為了應對擠兌狂潮,英國不得不繼續(xù)加大出口,希望換取更多的鑄幣,但歐洲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紛紛選擇提高了對英國的貿易壁壘,防止英國人趁機傾銷。
這讓英國紡織業(yè)的成本增加,使得英國進口的棉花也開始減少,美國的棉花收購相關產業(yè)也開始破產。
希臘則趁著這個機會,從美國以低于成本的價格,購入了大量的棉花,讓希臘的紡織產業(yè)反倒進入了一輪擴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