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期待出頭鳥
- 希臘的拜占庭帝國
- 天真的豎瞳
- 2269字
- 2025-03-26 09:03:49
面對希臘的請求,英國一開始也有一點意外,英國首相格雷子爵在找人詢問了一番,拿出地圖,才找到了伊奧尼亞群島的位置。
現在的英國還沒有達到全盛時期,但全球范圍內殖民地的廣闊,已經足以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伊奧尼亞群島上面既沒有什么豐富的資源,也不是什么戰略要地,作為英國首相的格雷子爵在此之前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
到現在為止,英國在伊奧尼亞群島總督區其實一直是在虧錢的,加上戰略地位很低,對英國來說,伊奧尼亞群島完全是‘負資產’。
尤其是奧托繼承王位之后,希臘國內快速發展,原本不少生活在伊奧尼亞群島的民眾,都潤到了希臘境內,讓這里的經濟更加的蕭條,每年都需要英國本土補貼,才能維持當地政府的運轉。
伊奧尼亞群島在歷史上也曾經是希臘的領土,考慮到和希臘一直以來友好的關系,還有希臘平衡近東地區的作用,他其實是傾向于答應希臘的條件的。
當然格雷子爵也沒有直接決定,而是在和內閣和英國國王威廉四世商量之后,將歸還伊奧尼亞群島的提案提交給了英國議會來決定。
結果在1834年2月,針對這個議案的表決中,議會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這個議案。
議案中提到,為了表示英國和希臘的友誼,同時也為了近東地區的平穩,英國可以將伊奧尼亞群島歸還給希臘。
但英國海軍仍然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停駐伊奧尼亞群島,同時希臘需要付出三十五萬英鎊,以收回英國在英屬伊奧尼亞群島的投資。
能夠僅僅花費三十五萬英鎊的代價就收回伊奧尼亞群島,內閣和希臘人民都覺得是一件好事情,這也被認為在希臘獨立之后最大的外交成果之一。
同時內閣的成員現在看奧托的眼神都有一些奇怪。
在這之前,根本沒有人覺得英國會這么輕易的將伊奧尼亞群島歸還,許多內閣成員甚至覺得貿然提出這個請求,會惹來英國的憤怒。
認真算起來,奧托還沒繼位,就得到了英國的幫助,從奧斯曼帝國那里收回了色薩利地區,現在更是直接從英國手中收回了伊奧尼亞群島。
怎么看怎么感覺他像是英國國王的私生子,不然實在很難說英國為什么這么照顧希臘。
對此奧托沒做出任何的解釋,他的這兩次成功,說白了還是因為清楚的知道歷史,明白英國的戰略方向,加上提前在英國運作的成果。
歷史曾經發生的事情能讓奧托判斷出,在英國的地中海和近東地區戰略中,希臘扮演著較為重要的地位。
同時伊奧尼亞群島對英國來說基本上沒有什么價值,這么做成功的可能性極高。
當然這也多虧了奧托從成為希臘國王之后,一直以來執行的靠攏英國的政策。
從到現在為止的表現來看,希臘就是英國忠誠的小弟,這也是英國做出了歸還伊奧尼亞群島決定的重要前提。
英國拉起的針對俄羅斯的同盟,也導致了俄國的外交局面極為嚴峻,如果想要繼續進軍巴爾干半島,就要面對各國聯合的壓力。
俄羅斯在幾年前剛打完第八次俄土戰爭,鎮壓了波蘭的革命,導致國庫空虛,現在俄羅斯在近東地區的戰略,可以說幾乎找不到一個可靠的盟友。
面對現在的國內外形勢,尼古拉一世選擇了暫停了向外擴張,轉而專注于國內的改革和建設。
俄羅斯和奧斯曼兩國的關系暫時得到了緩和,如果歷史沒有太大的改變,接下來十多年,俄國和奧斯曼帝國都不會發生戰爭。
但此時打奧斯曼帝國主意的人并不僅僅只有俄羅斯,還有名義上從屬于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總督阿里。
近些年來,在阿里的改革之下,埃及的實力不斷地增強,讓阿里的野心不斷的膨脹。
1831年的時候,埃及還出兵敘利亞,一度威脅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一直到后來,奧斯曼帝國在慌不擇路之下,向俄羅斯低頭,請俄羅斯出兵對付埃及的威脅。
其他各國不希望俄羅斯以此加深對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因此聯合起來逼迫阿里退兵。
面對歐洲列強聯合起來的威脅,阿里明白現在的埃及根本無法抗衡,才不得不選擇退兵。
但在那一次的戰爭之中,埃及依然得到了克里特島和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的控制權。
現在埃及占據的領土,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的國土,可實質上已經獨立,甚至和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仇敵。
在列強的強逼之下退軍,用腳指頭想就可以知道阿里不會甘心。
經過了上一次失敗之后,埃及在這幾年里一直在厲兵秣馬,積蓄實力。
同時這一次被各國聯合共同干涉的經歷,也讓阿里轉變了政策,開始更加的注重外交,想要在列強之中尋找支持者,準備找準機會‘獨立’建國。
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馬哈茂德二世也不甘心失敗。
希臘的獨立和埃及的‘逆反’都是他在位期間最大的失敗,他心頭的尖刺。
現在希臘和諸多列強的關系都不錯,并得到了英法俄三家一起保證希臘地區平穩的承諾,并不好招惹。
相比之下,曾經兵臨君士坦丁堡,讓他不得不向宿敵俄羅斯低頭的埃及,怎么看都更可恨,。
所以馬哈茂德二世同樣也在厲兵秣馬,準備報這次的一箭之仇,只看雙方的戰爭會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開始了。
看出來雙方劍拔弩張的氣氛,薩諾斯首相也提議交好埃及,看看能不能趁著未來埃及和奧斯曼帝國大戰的機會,找機會分一杯羹。
奧托知道現在的希臘如果對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就必須考慮到英國的態度。
按照現在英國維持近東地區平衡的戰略,希臘如果主動打破近東地區的平衡,惱羞成怒之下,英國肯定會對希臘出手。
單就是英國海軍進入地中海封鎖希臘海運,襲擊沿海港口,希臘的小身板就承受不住,所以希臘絕不能做第一個打破近東地區平衡的國家。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國家來當出頭鳥,在局勢混亂的時候,希臘才有亂中取利的可能。
有著這樣的利益訴求,盡管現在被埃及控制的克里特島,是大希臘主義中必須‘收回’的國土。
希臘仍然選擇和埃及維持友好的關系。
隨著希臘紡織業的發展,雙方在經濟方面的聯系也越加頻繁,甚至在奧托的示意下,希臘還向埃及暗示:
很樂于看到從奧斯曼帝國內獨立的‘同伴’增加,希望希臘隱晦的支持,能夠增強阿里對奧斯曼戰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