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石鏡辯源
- 龍圖殘卷:我在明朝修地脈
- 關中黑煞
- 4531字
- 2025-03-11 11:02:08
徐弘祖的草鞋陷在紅褐色泥漿里,手中羅盤指著正北劇烈震顫。黔東南的暴雨沖刷著丹霞崖壁,上百道瀑布在赭紅色山體表面織成水網,像給巨人披掛的銀鱗鎖子甲。
“陸先生,這赤崖當真是舜帝南巡時的血戟所化?“少年用麻繩捆緊快要散架的輿圖筒,崖壁縫隙里滲出的鐵銹味讓他皺眉,“《太平寰宇記》記載此處有戰神刑天埋骨...“
“那是氧化鐵!“陸知秋的靈體從赤色巖層里浮出半身,指尖凝聚出迷你丹霞地貌模型。當三維投影中的白堊紀河床沉積巖與眼前赤壁重疊時,暴雨突然在空中凝成懸浮水珠。
少年突然捂住右眼后退,在他完好的左眼視野里,整片丹霞地貌正蒸騰著火焰狀靈氣:“赤甲將軍要蘇醒了!“
山體深處傳來戰鼓般的悶響,陸知秋驚覺這是砂巖層吸水膨脹的征兆。他尚未開口,赭色崖壁上睜開三對琥珀色巨瞳——六角柱狀玄武巖構成的巨人從山體剝離,流淌的赤鐵礦漿在它胸前凝成護心鏡。
“三百里外就有明代銀礦場!“陸知秋的警告被轟鳴聲吞沒。巨人揮動由垂直節理巖構成的巨斧劈來,徐弘祖卻反常地沖向崖壁凹陷處。
“先生請看!“少年沾著泥漿的手指快速劃過巖層斷面,“上層傾角25度,下層卻近乎水平,這斷非刑天戰斧能劈出的傷痕!“
陸知秋的瞳孔微微收縮,靈體感知到巖層中的古地磁記錄。當他把手按在少年肩頭時,兩個時代的認知在暴雨中碰撞出火花:徐弘祖眼中的上古戰場,在他意識里解構成白堊紀盆地抬升的模擬動畫。
“這是差異風化形成的額狀崖!“兩人異口同聲喊道。徐弘祖掏出松煙墨在巖面疾書“頂斜身陡麓緩“六字,陸知秋同步具現出砂巖與礫巖的抗風化對比模型。
赤甲將軍的巨斧懸在兩人頭頂三尺處突然石化,巨人胸口的赤鐵礦護心鏡脫落成圓形石盤。徐弘祖的麻布衣袖被腐蝕出星圖狀破洞,露出小臂上新增的丹霞紋身——正是現代地理學中的“紅層盆地成因圖“。
陸知秋的靈體卻開始數據化潰散,他盯著石盤上反射出的雙重月影苦笑:“你剛才說的舜帝血戟,其實是三疊紀...“
“陸先生!“少年突然用染血的食指在石盤畫出奇異符號,“若按您說的沉積巖理論,這面石鏡該有記憶年輪的能力!“
石盤表面浮現出樹木年輪般的環狀紋,徐弘祖突然將耳朵貼上去:“有金戈聲!萬歷二十八年...正德九年...聲音越來越古早!“
陸知秋的瞳孔突然放大,這是他在大學講授“巖石聲波測年法“時的課件內容。靈體化作流光鉆進石盤,在微觀尺度看到輝銻礦晶體正在錄制地質聲波。
“用你的繩尺測共鳴頻率!“現代教師的聲音帶著金屬回響。少年快速繃緊浸透的麻繩,當第五個繩結觸及石面時,某段特定頻率的振動讓兩人同時捂住耳朵——那是二疊紀末期的超級火山爆發次聲波。
赤甲將軍徹底崩塌成遍地紅砂,從中走出一只巴掌大的赤貂,額前鑲嵌著縮小版的赤鐵礦鏡。小獸跳上徐弘祖的輿圖筒,用尾巴卷走半塊松煙墨。
“這是...“少年觸摸著石盤上新浮現的《肇域志》殘頁,那些本該在五十年后才被記錄的地理坐標正在發光。
陸知秋的靈體從地磁場中汲取能量重組,突然發現徐弘祖的瞳孔變成了層理分明的沉積巖紋路。暴雨不知何時停了,月光透過雙重天幕照射在石盤上,顯現出只有兩人合作才能看見的結論:
“丹霞非戟亦非血,乃是滄海桑田疊。“
赤貂尾尖掃過石盤表面,萬歷十二年的暴雨記錄突然具象成水晶珠簾。徐弘祖伸手觸碰最左側的水珠,指尖頓時結出冰晶。“先生快看!“他呵著白氣指向珠內影像:“那年暴雨后山民在此立了刑天祠!“
陸知秋的靈體穿過懸浮的水晶珠簾,每顆珠子在他眼中都化作全息投影的巖芯樣本。“把第三列第五顆水珠往東移三寸!“他話音未落,徐弘祖已踩著赭色砂巖躍起,發帶勾住凸出的垂直節理巖,整個人懸在九十度崖壁上調整水珠位置。
“咔嚓“一聲,石盤突然裂開蛛網狀紋路。少年懷中《廣輿圖》嘩啦作響,泛黃的宣紙上滲出朱砂繪制的星圖。“先生的理論說這山是砂石堆疊而成,“他喘息著用牙齒撕開被巖角勾住的衣袖,“那為何《武備志》記載正德年間此地發生過地龍翻身?“
“因為你們這個時代...“陸知秋突然悶哼一聲,靈體被無形的鎖鏈勒出凹痕——因果律在阻止他透露未來信息。他轉而具現出三維地形模型,白堊紀的湖盆在虛空中緩緩抬升。
徐弘祖的瞳孔突然收縮成針尖大小,明代測繪工具與全息投影在他視網膜上重疊。他顫抖著掏出松煙墨錠,在巖壁上疾書:“先生模型中的紅色砂層,是否對應《夢溪筆談》所載之赤埴?“
“正是!“陸知秋眼睛一亮,靈體掙脫束縛:“沈括說的赤埴就是含鐵砂...“他突然頓住,發現少年脖頸后的蓮花印記正在吸收丹霞地貌的紅光。
赤貂發出尖銳的嘶鳴,石盤裂縫中涌出瀝青狀濁氣。徐弘祖一個鷂子翻身避開襲來的黑霧,繩尺銅墜在崖壁上劃出火星。“東南巽位七丈!“陸知秋的警告與少年心聲同時炸響,徐弘祖本能地甩出墨斗線,浸透雨水的麻繩精準纏住凸出的燧石結核。
“轟隆!“
整片山崖突然側翻成四十五度角,露出被明代采石場掩蓋的恐龍腳印化石群。徐弘祖踉蹌跪倒在蜥腳類恐龍足印凹槽里,掌心被鋒利的菊石化石割出血痕。“這...這難道是《酉陽雜俎》記載的龍蹻遺跡?“他沾血的手指撫過三疊紀波紋石。
“是中生代爬行動物的...“陸知秋說到一半突然改口:“你就當是上古龍族留下的車轍!“他靈體化作流光鉆進足印凹槽,在顯微鏡視角下,某塊特殊沉積巖突然發出共鳴。
徐弘祖懷中的《廣輿圖》無風自動,泛黃的紙張裹住流血的手掌。當他再睜眼時,化石層竟浮現出青銅色的蝌蚪文——正是陸知秋大學時代在博物館見過的《禹貢》失傳篇章!
“用繩尺量化石間距!“兩人異口同聲喊道。徐弘祖的麻繩在足印間穿梭成幾何網格,陸知秋則在虛空中劃出GPS定位坐標系。當明代測量法與現代地理信息系統重疊的剎那,化石群突然升起八面青銅鑒。
“這是...“徐弘祖的指尖剛觸及冰涼的鏡面,突然看到自己暮年時的模樣——白發老者正在滇西溶洞中拓印鐘乳石,手中羅盤鑲嵌著熟悉的丹霞紋章。
陸知秋的靈體劇烈震蕩,他認出這是海昏侯墓出土的“四維銅鑒“仿品。“快記下鏡背星圖!“他話音未落,徐弘祖已咬破手指在衣襟繪制,鮮血與朱砂混成詭異的坐標系。
赤貂突然躍上銅鑒邊緣,琥珀色瞳孔映出雙重月影。當第二個月亮移動到天樞位時,銅鑒“咔嗒“裂成三塊:
刻著白堊紀恐龍腳印的青銅殘片
鑲嵌丹霞砂的赤玉環
流動著《禹貢》文字的汞銀薄片
“地動儀碎片!“陸知秋的驚呼震落崖壁碎石。少年接住墜落的赤玉環,發現內圈刻著“候風地動“篆文——這正是張衡地動儀失傳的“震源定位組件“!
濁氣突然凝成黑爪襲來,徐弘祖本能地將玉環扣入銅鑒殘片。一道沖擊波震碎方圓十丈的砂巖石林,待煙塵散盡,兩人面前懸浮著半虛半實的青銅蟾蜍——地動儀八龍之首的“震蟾“化身!
“它需要吞噬八種地貌精魄才能實體化。“震蟾口吐人言,爪尖指向西南:“下一片在漓江石林,那里有批盜獵者在加速鐘乳石生長...“
徐弘祖正要追問,陸知秋突然捂住心口跪倒在地。少年這才發現現代教師的靈體已接近透明,那些維持他存在的銀色光粒,正源源不斷注入自己小臂的丹霞紋身。
“先生可是被這神器反噬?“少年攥緊赤玉環,發現紋身正在吸收玉環上的丹霞靈氣。震蟾忽然吐出顆冰晶:“用千年鐘乳石髓能暫緩靈體消散,但若要根治...“
暴雨毫無征兆地再度傾盆,赤貂炸毛指向東方。徐弘祖看到自己留在巖壁的墨跡正逆流成河,在明代的山體上寫出現代地理坐標。“原來我注定要...“少年咽下后半句話,將冰晶按進陸知秋潰散的靈體。
震蟾化作青銅沙漏沒入《廣輿圖》,徐弘祖摩挲著新獲得的赤玉環低語:“先生可知,這玉環的丹霞砂能解《天工開物》里記載的煉銀毒癥?“他望向濁氣彌漫的礦場方向,束發帶在山風中獵獵作響。
陸知秋凝視著少年背影恍惚——這個會為礦工安危皺眉的書生,與后世記載中那個純粹的地理學家,究竟哪個更真實?
震蟾的青銅尾尖突然指向東方礦場,徐弘祖的布鞋碾碎了一簇赤鐵礦晶體。“那些咳血的礦工...“少年攥緊剛獲得的赤玉環,丹霞紋身在他小臂泛起微光,“先生可否用砂石定位毒源?“
陸知秋的靈體正在虛化,他抓住懸浮的《禹貢》文字投影:“先測風向!你腰間火折子!“話音未落,徐弘祖已扯開火折封蠟,躍上垂直節理巖的凸起處。跳動的火苗在東南風中撕扯成藍紫色,將山體斷層中的汞蒸氣軌跡具象成猙獰鬼面。
“《本草綱目》載丹砂可解水銀毒!“少年從包袱掏出藥碾,將赤玉環刮下的丹霞砂與忍冬藤混碾。陸知秋卻看到更深的危機——玉環紋路與礦洞支撐木的腐朽年輪完全重合。
“等等!“他靈體化作屏障擋住礦洞口,“這些梁木最多支撐半刻鐘...“話音被井下的咳嗽聲打斷,三個滿臉黑斑的礦工正拖著竹簍爬出巷道。
徐弘祖突然將藥包塞給陸知秋:“先生既通曉未來,可知哪種巖層最能承重?“不等回答,他已沖入搖搖欲墜的礦洞。發帶勾住滲水的鐘乳石,少年像猿猴般在木梁間騰挪,繩尺飛快測量著頂板厚度。
“三疊紀灰巖抗壓強度是侏羅紀頁巖的七倍!“陸知秋對著礦洞嘶吼,靈體在虛空中劃出應力分布圖。徐弘祖眼中閃過困惑,但手中的明代羅盤突然迸發藍光,將三維模型轉化為二十八星宿方位圖。
“亢金龍位!“少年將最后一塊撐木楔入閃著微光的巖縫。整個礦洞突然響起編鐘般的共鳴,腐朽木梁上的年輪逆時針旋轉,重新變得堅硬如鐵。
濁氣黑霧從礦脈深處噴涌而出,凝成戴著西洋單片眼鏡的人形。“加速工業進程有什么錯?“人形揮動鑲齒輪的折扇,明代礦洞竟浮現出蒸汽機輪廓,“讓這些賤民早點擺脫...“
“他們在咳血!“徐弘祖突然將赤玉環砸向蒸汽幻影。丹霞砂在接觸到齒輪的剎那引發鏈式反應,將黑霧人形重新逼回礦脈深處。少年接住墜落的玉環,發現背面多了道齒輪狀凹槽——正是地動儀缺失的“震級測算模塊“。
陸知秋的靈體突然被拽入礦脈裂隙,四百年前的巖層剖面在他眼前飛速流轉。當他看到某條石英脈中的齒輪化石時,終于明白濁世盟在操控什么——這些穿越者正在提前觸發地質運動!
“弘祖!用繩尺測磁偏角!“他撕裂靈體傳音。洞外的徐弘祖立刻將羅盤按在赤玉環上,明代測繪工具與現代地磁數據產生共振。當繩尺第五個繩結崩斷時,兩人同時看到了恐怖畫面:
漓江石林的鐘乳石正在以百倍速度生長,某個戴防毒面具的現代人正在往暗河里傾倒化學藥劑。
“那是...“陸知秋的靈體突然潰散成星芒,他認出那個破壞者穿著自己學校的工作服。徐弘祖的丹霞紋身突然灼燒起來,將部分潰散的靈體粒子吸入體內。
“先生可還撐得住?“少年用牙撕開衣襟包扎礦工傷口,沾血的手指在《廣輿圖》上畫出漓江流域圖,“明日啟程去廣西,或許能找到穩固魂魄的...“
“先去江陰!“陸知秋殘存的意識突然激動,“你母親病榻下的紫檀匣...“他突然消音,因果律鎖鏈在虛空中顯形。徐弘祖的毛筆突然不受控地在圖上寫滿“澄江“二字,墨跡滲入紙背顯出甲骨文——那正是地動儀第二碎片“龍吟杵“的藏匿線索。
暴雨再次傾盆而下,赤貂叼著半塊青銅鑒碎片躍上少年肩頭。徐弘祖望向正在消散的陸知秋,突然將赤玉環按在自己心口:“以血為契,先生可暫居這丹霞靈樞。“
紋身綻放的紅光中,兩人意識產生短暫重疊。陸知秋看到少年深藏的恐懼——那些在古籍空白處寫滿的“陸先生究竟是誰“,而徐弘祖則窺見現代教師辦公桌上泛黃的《徐霞客游記》善本,封底鈐著“弘祖贈友知秋“的蓮花印。
“原來我們...“兩人同時開口,又被礦工的呻吟打斷。徐弘祖背起最虛弱的礦工走向茅棚,束發帶在雨中浸透成深青色。陸知秋的靈體暫時穩定在玉環內,他透過丹霞砂看著少年側臉——這個會為陌路礦工賭上性命的書生,正在把《游記》寫成完全不同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