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號的調制與解調技術
- 蘇遵惠編著
- 1843字
- 2025-03-13 17:55:11
叢書序
自動控制、智能控制、智慧控制是相對AI控制技術的普遍話題。在當今的生產、生活和科學實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已是公認的事實。
在控制技術中離不開將甲地的信息傳送到乙地,以便遠程監測(遙測)、視頻顯示和數據記錄(遙信)、狀況或數據調節(遙調)和智能控制(遙控),統稱為智能控制的四遙工程。
所謂信息,一般可理解為消息或知識,在自然科學中,信息是對這些物理對象的狀態或特性的反映。信息是物理現象、過程或系統所固有的。信息本身不是物質,不具有能量,但信息的傳輸卻依靠物質和能量。而信號則是信息的某種表現形式,是傳輸信息的載體。信號是物理性的,并且隨時間而變化,這是信號的本質所在。
一般說來,傳輸信息的載體被稱為信號,信息蘊涵在信號中。例如,在無線電通信中,電磁波信號承載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所以信號是有能量的物質,它描述了物理量的變化過程,在數學上,信號可以表示為關于一個或幾個獨立變量的函數,也可以表示隨時間或空間變化的圖形。實際的信號中往往包含著多種信息成分,其中有些是我們關心的有用信息,有些是我們不關心的噪聲或冗余信息。傳感器的作用就是把未知的被測信息轉化為可觀察的信號,以提取所研究對象的有關信息。
為達到以上目的,必須將原始信息進行必要的處理再轉換成信號。諸如信息的獲得,將無效信息進行過濾,將有效信息轉換成便于傳輸的信號,或放大為必要的電平信號;或將較低頻率的原始信息“調制”為較高頻率的信號;或為了滿足傳輸,特別是遠距離傳輸的要求,將原始模擬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使其成為數字信號等。這就是智能控制發送部分的“職責”——信息的收集與調制。
然后,將調制后的信號置于適用的、所選取的傳輸通道上進行傳輸,使調制后的信號傳輸至信宿端——乙地。當然,調制后的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輸線路阻抗的作用,使信號衰減;或受到外界信號的干擾而使信號畸變,則需要在經過一段傳輸距離后,進行必要的信號放大和(或)信號波形整形,即加入所謂的“再生中繼器”,對信號進行整理。
在乙地接收到經傳輸線路傳送來的信號后,一般都需要進行必要的“預處理”——信號的放大或(和)波形整形,然后進行調制器的反向操作“解調”,即將高頻信號或數字信號還原成原始信息。將原始信息通過揚聲器(還原的音頻信號)、顯示器(還原的圖像或視頻信號)、打印(還原的計算結果)或進行力學、電磁學、光學、聲學等轉換,對原始信息控制目的物進行作用,從而達到智能控制的目的。
本套叢書就是對智能控制系統中各個環節的一些關鍵技術的原理、特性、基本計算公式和方法、基本結構的組成、各個部分參數的選取,以及主要應用場合及其優勢和不足等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智能控制系統的主要部分在于:原始信息的采集和有效信息的獲取——“傳感器”,也被稱作“人類五官的延伸”;將原始信息轉換成傳輸線路要求的信號形式——“調制器”,也是門類最多、計算較為復雜的部分;傳輸線路技術——諸如有線通信的“載波通信線路技術”“電力載波通信線路技術”“光纖通信線路技術”,無線通信的“微波通信技術”“可見光通信技術”及近距離、小容量的“微信通信技術”“藍牙通信技術”等。還包括未來的通信技術——“量子通信技術”等,對其基本原理、基本結構、主要優缺點、適用場合及整體信息智能控制系統做一些基礎性、實用性的技術介紹。
對于信息接收端,主要工作在于對調制后的信號進行“解調”,當然包括對接收到的調制信號的預處理,并按照信號的最終控制目的,將信號進行逆向轉換成需要的信息,使之達到遠程監測、視頻顯示和數據記錄、狀況或數據調節和智能控制的目的。
本套叢書則沿著“有效信息的取得”“有效信息的調制”“調制信號的傳輸”“調制信號的解調”以及“智能控制系統的舉例應用”這一線索展開,對比較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統,應用于實踐的設計計算及控制的邏輯關系進行舉例論述。
本套叢書分為四本,包括《傳感技術與智能傳感器的應用》《信號的調制與解調技術》《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及其應用》。
本套叢書對于現代智能控制實用技術不能說是“面面俱到”,但基本技術鏈條比較齊全,涉及面也比較廣,但也很可能掛一漏萬。書中的主要舉例都是作者在近三十多年的實踐中,通過學習、設計、實驗、制造、使用中得到驗證的智能控制范例。可以將本套叢書用于對智能控制基礎知識的學習,作為基本智能控制系統設計的參考。本套叢書雖然經歷了十多年的知識積累,但仍然覺得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錯誤與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蘇遵惠
2024年5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