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背景下電氣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建議
- 《“雙碳”背景下電氣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建議》編寫組
- 1108字
- 2025-03-13 17:44:52
1.2.3 重點攻關方向
1.電磁場與多物理場
①多尺度、非線性、復雜介質的電磁場與多物理場耦合理論;②電工材料、器件與裝備多尺度多物理場高性能計算方法;③電工材料、器件與裝備服役特性參數測量、分析與全生命周期物理表征;④基于數據與模型驅動的電工裝備數字孿生技術;⑤低頻電磁超材料的電磁場調控機理與分析、計算方法。
2.電路及其應用
①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新型寬禁帶半導體器件的電路行為模型和基于數據驅動的新型電路元器件及其集成裝備的數字孿生分析模型;②多時間、多空間尺度的復雜電力系統的電路耦合建模仿真;③非線性混雜電網絡的多時間尺度非線性動力學表征建模方法、暫穩態寬頻域分析方法和多時間尺度非線性現象的準確觀測;④復雜電網絡故障診斷相關的共性理論與方法;⑤集計算、通信和控制為一體的信息物理系統的調控和性能分析。
3.電磁測量與傳感
①傳感新材料和物理新效應下的傳感器微觀電磁學模型,面向深植入、非侵入等特種應用的傳感技術及多物理量耦合下的信號解調方法;②物質在原子時空尺度下的動力學行為過程的探測新方法與物質基本微觀運動規律;③傳感器集群化工作模式與產生的大規模測量數據集相互作用關系及深度融合的新理論、新方法。
4.靜電理論與防護
①航天器復雜結構靜電帶電動態模擬方法;②極端環境多因素協同作用下航天器靜電防護技術;③微尺度多層級電介質靜電產生機理與模型;④微氣隙微介質靜電擊穿機理;⑤有限區域內靜電放電過程的精準診斷分析技術;⑥超細粉塵靜電捕集技術;⑦靜電放電物化效應催化技術;⑧靜電生物傳感和信息智能提取技術。
5.電磁兼容
①新系統/新裝置的電磁干擾源特性及分析方法;②強電磁脈沖環境廣域時空分布建模分析方法;③復雜系統的多尺度電磁耦合高效建模與計算方法;④復雜電磁環境中電磁干擾源的探測、感知、重建與定位技術;⑤系統級電磁環境效應試驗與評估技術;⑥電磁干擾抑制及綜合電磁環境防護技術。
6.極端條件下的電磁基礎
①強磁場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機制及離子體穩定性控制的多時空電磁調控技術;②超高功率大電流脈沖電磁能傳輸、疊加的新原理及電磁能量轉化方法;③極端環境下等離子體與推進器磁場耦合匹配機制以及高磁場約束理論和電磁位形計算方法;④電磁熱力多場耦合極端沖擊條件電磁能與材料相互作用時空演化機理;⑤極端場磁體設計理論、建造方法及電磁時空特性調控方法。
7.無線電能傳輸
①具備廣域電磁能量傳輸特性的全向型電磁耦合與定向電磁能量調控;②基于特斯拉線圈的兆赫茲空間電磁能量遠距離無線傳輸;③基于時、空對稱性的電磁場分布調控關鍵技術;④面向非用電設備的電磁屏蔽、異物檢測及活體保護技術;⑤電磁超材料/高功率超表面微波波束調控關鍵技術;⑥遠距離定向能無線傳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