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見火
- 諸天大醫:從大明太醫開始
- 落羽聽音
- 2574字
- 2025-03-23 12:01:00
辭別王太醫,吳桐走出道館,門外一隊披掛整齊的騎兵早已等候多時。
馬蹄濺起朵朵水花,為首那位青年騎兵勒住馬韁,他掀開綴銅泡的斗笠,露出一張曬成小麥色的英挺面龐。
吳桐頜線微揚,抬頭看著駿馬上的青年。
他那山西人特有的高顴骨上沾著幾粒泥點,眉宇間卻始終昂揚著世家子弟獨有的矜傲,在他鑲嵌犀甲的護心鏡邊緣,烙刻有篆文“裴”字花印徽記。
這正是山西平陽裴氏嫡系,才配使用的五瓣海棠紋飾。
“裴氏三郎奉袁總兵將令,暫替藍百戶職務,迎候大人!”
青年甩鐙下馬,山風中玄色戰袍在他身后翻涌,露出下擺銀線繡的《出師表》章句,這正是洪武八年御賜山西裴氏的殊榮。
這般武夫氣混著膏粱味的做派,倒把鍍金將門的底細透了個干凈。
“裴將軍來此何事?”吳桐收回視線,笑意清淡。
裴三郎合手抱拳,語調高亢有力地稟道:“今晨觀廬營有病患生事,標下認為茲事體大,特來奏請大人!”
吳桐點了點頭,他話鋒一轉,問道:“不知裴將軍當下在軍中,是何職務?”
“回大人話,標下目前在前軍宿衛營麾下,任個總旗。”裴三郎攙扶吳桐上馬時,鎏金護腕與鱗甲相撞錚然作響。
小伙子頓了頓,后半句說給吳桐的私話,卻是十分坦蕩:
“總兵大人在五軍都督府帳下,聽聞道長在軍民之中廣施仁術,特命小子來沾些濟世功德。”
話里話外,都分明是將吳桐當作了刷軍功的功德箱。
吳桐輕輕一笑,他挽過馬韁,揮鞭一指。
“頭前帶路!”
“是!”
……
在前往觀廬營的路上,吳桐突然想起,那支釘在藍朔樓肩上的毒箭,碎成這般模樣,王太醫依然可以處理得干干凈凈。
如此說來,自己當初自作聰明,料錯了一件事——永昌侯藍玉肩上的那半截斷箭,以王太醫的本事,是沒有理由發現不了的。
或許這就是王太醫獨特的生存哲學——自我創造價值,并產生長期收益。
回望身側意氣風發的裴三郎,在那一刻,他意識到了一個隱晦的道理:
沒有不落的王朝,只有不朽的士族。
馬蹄愈發急促,駐扎在山腰茂林中的觀廬營近在咫尺。
蒼山十九峰籠罩在鉛灰色雨云下,似有更大的雷雨沉蓄其中。
還不等來到營前,吳桐就遠遠望見,大片黑壓壓的人群簇擁在觀廬營轅門口,把原本能容納六匹戰馬并駕齊驅的寬闊門道,愣是堵了個水泄不通。
裴三郎勒韁抱拳,甲胄鱗片錚然作響:“大人請看,這便是觀廬營今晨生出的變故。”
“細講。”吳桐望著人聲鼎沸處,眉心漸蹙。
裴三郎道:“按您七日前的鈞令,種痘患兒需與親眷隔帳而居。”
“然今晨發痘患兒頗多,那些苗彝白族的爹娘聽得孩兒啼哭,竟是沖破柵欄……”
他揮鞭遙指轅門處攢動的人頭,鎏金護腕在陰云下泛著冷光:“此地為漢夷雜處,言語不通習俗各異,末將等驅散之時,著實棘手。”
吳桐點點頭,忽然問道:“可曾見血?”
“斷不敢違大人嚴令。”裴三郎趕忙答道:“兒郎們不敢害民,只列開藤牌陣隔開人潮,大伙倒是被潑了三罐符水,折了兩面旌旗。”
青年將領說著解下佩刀,只見在這把用華麗琺瑯彩裝飾的刀鞘上,有一方由整塊上等和田籽料雕成的虎紋配飾,上面赫然留著幾道新鮮的裂痕。
“您瞧,這是方才白族石匠爺爺給我砸的。”裴三郎苦笑著收起佩刀:“他老人家嚷著要見‘漢人巫醫’,小子攔他時,挨了這一下。”
吳桐聞言輕笑,他扯動襟袍露出金批箭,宣道:“傳令下去,裴總旗即日起,擢升百戶。”
“大人……”裴三郎瞳孔微震,他立即翻身下馬單膝及地,響亮喝道:“裴氏三郎謝領!”
“那就好。”吳桐點點頭,轉而說道:“那我現在要你去做一件事。”
“大人盡管吩咐!”
“你現在立刻前往感通寺,速請慧覺大師!”
青年將領怔了怔,他抬起頭說道:“可大人安危……”
“這是軍令。”吳桐的語氣不容置疑:“半炷香內,我要見你打個來回!”
“得令!”
一騎快馬離隊而走,吳桐率人奔向大營門前,剛停下馬蹄,巨大的吵嚷聲直震得吳桐耳膜發顫。
“保護大人!”身后眾軍紛紛下馬,霎時間把吳桐身側圍得猶如鐵桶一般。
這聲大喝頓時引來了所有人的目光,一時間所有人轉向了這邊,氣勢洶洶地向吳桐壓來!
“阿弟脖頸生出閻王印了!”彝族漢子巖罕操著一口生硬的漢話,這名身材高大的獵戶沖出人群,用力指著營中柵欄里的一名孩童。
在那名孩童黧黑的胸膛上,密布著殷紅疹點。
巖罕腰間的銀鞘匕首不住晃動,刀柄上閃爍著明亮的孔雀藍色,他逼上一步,厲聲質問道:“漢人道士給的什么毒藥!”
營帳前聚集的上百人頓時爆發出附和的齊呼,人群擠擠挨挨往前涌來。
嘈亂中,吳桐看到,人群中各族混雜,白族老嫗捧著本主廟求來的符水,彝族姑娘的百褶裙掃過滿地泥濘,納西族的羊皮鼓在雨聲中發出沉悶的叮咚聲……
不同語言的咒罵,混著營內傳來的孩童啼哭,驚飛了檐下的雨燕。
吳桐恍惚間,回想起方才王太醫對自己說過的話。
“這世間最難醫的不是蛇毒瘟疫,而是藏在膏肓間的猜忌,是烙在魂魄里的愚妄。”……
“全部退后!”眼見情形控制不住,眾軍陣線收縮得更加緊密,他們手握長刀隨時準備出鞘,團團護住吳桐。
其中距離巖罕最近的那名軍士,更是腰刀出鞘三寸,他厲聲斥令:“你若膽敢再近大人一步!格殺勿論!”
“把刀都收起來!”
隨著話音,吳桐按住那名軍士的手,將雪亮的利刃一點點按回鞘中。
迎著巖罕憤怒的目光,吳桐問道:“你會漢話?”
“會又怎樣!”巖罕雙眼通紅,對著吳桐大聲咆哮:“我們彝族生在火塘邊,死在火堆上,是火的子民!若是阿弟出了半點岔子!我們會像烈火一樣燒光你們!”
看著眼前怒不可遏的巖罕,吳桐的神色卻不見半分慌亂。
他直視巖罕通紅的雙眼,一字一句地問道:“七日前種痘時,你可還記得,你在感通寺的慧覺大師面前,發過什么誓嗎?”
暴雨將吳桐的道袍呼啦啦卷起,面對著這名毫無怯色的漢人,巖罕握刀的手忽然有些顫抖。
那日他在藥師佛前立誓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當時現場不僅有代表大乘佛教的慧覺大師,還有大理十八寨全部宗教首領。
那天大雄寶殿中,佛前燈火通明,彝族本家大祭司畢摩捧著《查姆經》,白族本主廟的經母搖動法鈴,納西東巴在羊皮鼓上畫下三朵神像……
“漢家巫醫若救我弟……”巖罕的漢話說到一半,就卡在了喉間。
“慧覺大師告訴我,說我若能做到,你就承諾帶十八寨全體百姓,前來我處接種人痘。”
吳桐目光如炬,替他補完了后半句。
他說罷揮手指向觀廬營中的孩童,陡然提高音量:“如今你弟這‘閻王印’乃是初發,實屬正常現象,一切更是盡在我掌控之中!你難道要違背在神靈面前許下的誓言嗎?”
巖罕被吳桐身上散發的氣勢喝退兩步,彝族漢子腰間的孔雀石護身符叮當亂響。
“七日見紅,九日退兇,這可是慧覺大師教你們的種痘歌里唱過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