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小品排演
- 重啟人生:校園網紅橫掃娛樂圈
- 外面下雨咯
- 2581字
- 2025-06-18 21:28:27
陸士寧并未理會周圍的反應。他迎著那位提問高管略顯驚訝但更多是探究的目光,以及主考官老教授深邃難辨的眼神,繼續冷靜地闡述他的改進思路。
“如果讓我來調整,弱化時鐘的符號感,減少其刻意、突兀的特寫和音效強調,我會考慮加入其他相關的輔助意象,比如墻上褪色的家庭合影,窗臺上枯萎的植物。這些意象相互交織、呼應,形成一個更富有解讀空間的象征系統,共同指向主題?!?
“主角的內心掙扎的秘密,應更多地通過他與環境的互動細節來展現。比如他對某些特定空間,像對閣樓的回避或異常關注,對某些物品,像是信件、或者舊衣物的異常處理方式。環境本身應成為承載心理和敘事的重要部分,而非僅靠一個核心道具?!?
那位提問的老師,臉上的嚴肅早已被濃厚的興趣取代,他微微頷首,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什么。
而主考官老教授,鏡片后的目光銳利依舊,但嘴角那絲之前幾乎看不見的弧度,似乎加深了些許。他沒有評價陸士寧的“低級”之說是否妥當,只是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面,目光掃過全場。
“關于藝術表達手法的高級與低級,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命題。陸士寧同學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提供了具體的創作思路,這很好。藝術創作,既需要嚴謹的技藝,也需要批判的勇氣和獨立的思考。今天的討論環節到此結束?!?
他宣布散場,目光最后落在陸士寧身上,臉上寫滿了滿意。
陸士寧平靜地收拾東西起身,和同組的其他成員告別后獨自離開。
教室內,待其他考生也陸續離開,只剩下三位考官時,那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端起保溫杯,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目光卻依然銳利,仿佛穿透了墻壁,追隨著剛剛離去的背影。
他轉向身邊那位面容嚴肅的中年男子,嘴角牽起一絲笑意:“啟明,怎么樣?陸士寧這小子?”
趙啟明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臉上嚴肅的表情褪去,露出一抹無奈又帶著幾分欣賞的笑意:“年紀是真不大,這口氣,也是真不小。當著這么多人的面,直接點片子手法低級。”
他頓了頓,眼神變得認真起來,“不過,徐老,您得承認,他說的句句戳在點子上,改進思路也清晰可行,不是空放炮。這小子肚子里,確實有貨?!?
他重新戴上眼鏡,看向老教授徐國璋的眼神帶著調侃,“倒是辛苦您老,費這么大勁兒,特意搞來這么一部犄角旮旯、電影節都刷下來的冷門短片,就為了在這兒難為他一下?”
徐國璋聞言,花白的眉毛一豎,兩眼一瞪,帶著點老小孩似的惱羞成怒:“哼!什么叫難為他?你以為我老頭子閑得慌?要不是馮語那小丫頭片子,三天兩頭打電話在我耳朵邊嗡嗡嗡,把陸士寧夸得天上少有地上無雙,說他怎么怎么有天分,怎么怎么有想法,在劇組里怎么怎么鎮得住場子,你以為我愿意費這個心思?”
他放下保溫杯,手指敲了敲桌面,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和考校成功的滿意:“你也不想想,趙啟明!這小子,才多大?二十出頭!一個電影劇組,從上到下,從制片人到老油條場工,還有馮語那心高氣傲的丫頭在旁邊盯著,他能把這么一幫子人弄得心服口服,安安穩穩拍到現在,還能讓馮語心甘情愿給他保駕護航、讓整個劇組停工等他考試!”
“你以為,像往年那樣,隨便找點經典老片或者大路貨的獲獎短片,能探得著他的底?”
徐國璋哼了一聲,帶著點炫耀的意味:“這片子,法國一個新人導演的習作,在克萊蒙費朗短片節連初選都沒進,幾乎沒人看過!我托了好幾個老朋友才淘換來拷貝。要的就是這股子生勁兒!要的就是他沒看過,沒法靠知識儲備取巧!就得讓他憑真本事,靠現場那點時間,去抓、去剖、去判斷!這才試得出斤兩!”
他看向趙啟明,眼神精亮,“你瞧瞧,這不就試出來了?甭管他話說的扎不扎耳,這份眼力、這份思辨、這份敢下判斷的膽氣,是塊好料子!”
趙啟明聽著,臉上的笑意更深了,也帶著深以為然。他掏出煙盒,遞給徐國璋一支,自己也點上,煙霧繚繞中,他慢悠悠地說:“是塊好料子不假。就是不知道,明天的小品排演,這生猛的小子,還能不能繼續生猛下去?”
徐國璋吸了口煙,瞇著眼,半晌才吐出一句:“急什么?明天試試不就知道了?馮丫頭把他夸成一朵花,是騾子是馬,最后這一哆嗦,拉出來遛遛,全清楚?!?
他頓了頓,嘴角又勾起那絲老狐貍般的笑意,“不過,啟明啊,你要是看上了就給他弄去你們班,盡快吧,我怕中戲那幫家伙早就盯上了。”
兩人相視一笑,裊裊的煙霧中,全是各自的算計。
事實也確實如此,之前陸士寧報考北電的時候,其實中戲、上戲都已經得到消息了,而且和陸士寧說的很清楚,只要愿意報他們學校,會適當給他照顧,但陸士寧卻是一門心思考北電。
第三天,陸士寧和其他考生們散坐在教室里,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交談。不同于前兩日的筆試和思辨,今天將要面對的,是實打實的、需要瞬間爆發力、協作力和現場調度能力的表演創作。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大戰將至前的沉靜,有人閉目養神,有人反復搓著手心,有人則盯著空白的筆記本,仿佛在預演即將到來的風暴。任務重,時間緊,成敗在此一舉,所有人都默默調整著自己的狀態,積蓄著能量。
教室門被推開,打破了沉寂。徐國璋教授和趙啟明率先走了進來。與昨日不同的是,他們身后還跟著幾位氣質各異、但眼神都透著機敏和觀察力的年輕女孩。
徐國璋站定,目光如同探照燈般掃過全場,那股無形的壓力感瞬間提升了幾個量級。他沒有任何多余的客套,聲音洪亮而清晰地宣布規則,“各位考生,今天是四試的最后一關:表演即小品排演,規則如下。”
“延續昨天的分組,每組八人?!?
“現在,每組派一位代表上來抽題。”他指了指講臺上一個不透明的紙箱。
“抽到題目后,你們有獨立排練室可以使用。整個上午,是你們的構思的時間。期間,”他指了指身后的幾位女生,“這幾位你們的師姐,會作為觀察員,全程在場記錄你們的創作過程、討論狀態和排練情況。同時老師會不定時地串屋觀察。記住,你們在排練室的一舉一動,都是考察的一部分。”
“中午有一小時的吃飯和休息時間。這個時間段內,允許你們小組討論、對詞、完善構思,但絕對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走位排練或表演模擬!”他強調的語氣不容置疑。
“下午兩點整,所有人移步北電小劇場。按照抽簽順序,每組直接上臺表演你們的小品。在其他組表演時,所有人必須保持絕對安靜,認真觀看。這是基本的尊重,也是學習的機會。”
“最終評判,不僅看下午舞臺上的呈現效果,也將綜合考量你們上午排練過程中的組織協作、創意碰撞、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觀察員的記錄反饋。明白了嗎?”
“明白!”考生們齊聲回答,聲音里帶著緊繃。
“好,”徐國璋點點頭,示意講臺上的紙箱,“各組代表,上來抽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