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秋日,金黃的銀杏葉紛紛揚揚地飄落,給古老的街道鋪上了一層華麗的地毯。微風拂過,帶著絲絲涼意,吹走了夏日的燥熱。瑞燭坊的門口,幾盞新制的花燈高高掛起,燭光透過五彩的紙罩,灑下斑斕的光影。花燈上繪制著精美的圖案,有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神話故事,引得路人駐足觀賞。錦繡閣內,新到的秋裝陳列在顯眼位置,以宋錦為面料,融入了當下流行的款式,精致的刺繡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林宇站在瑞燭坊中,望著店內挑選花燈的顧客,不禁心生感慨。這時,蘇瑤如往常一樣,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店鋪。今日她身著淡紫色長裙,裙角繡著綻放的秋菊,愈發顯得清新脫俗。
林宇迎上前,不自覺紅了臉,眼中滿是溫柔:“蘇姑娘,今日怎么有空過來了?”
蘇瑤微笑著,走近兩步,輕輕捋了捋耳邊的發絲,帶著幾分羞澀說道:“秋意漸濃,我想著和林公子商議,能否推出一些應季的非遺產品,比如這花燈,就很應景?!?
林宇心中一暖,能和蘇瑤一同做事,他求之不得,忙不迭點頭:“蘇姑娘所言極是,有你一同謀劃,此事必成?!?
蘇瑤抬眸,與林宇的目光交匯,兩人相視而笑,店鋪里的喧囂仿佛都與他們無關。這時,老陳匆匆走來,說道:“公子,姑娘,剛收到消息,城東新開了一家‘古韻軒’,也是做傳統工藝品的,聽說生意不錯?!?
林宇微微皺眉:“哦?竟有此事,看來非遺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了?!?
蘇瑤思索片刻,提議道:“這或許是個契機,咱們可以去探探虛實,說不定能從中獲得新的靈感?!?
林宇目光炯炯,點頭贊同:“蘇姑娘所言極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事不宜遲,咱們這便前往‘古韻軒’一探究竟。”
蘇瑤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好,我已打聽過,那‘古韻軒’的老板是個行家,咱們可得小心應對?!?
一旁的阿福撓了撓頭,憨笑著說:“俺不懂啥古董門道,不過俺有力氣,要是有啥需要幫忙的,盡管吩咐!”
幾日后,三人一同踏入古韻軒所在的老街。街面青石鋪路,兩側古舊建筑錯落有致,檐角飛翹,仿佛在訴說著往昔故事。古韻軒的店面不大,卻在這古色古香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協調。
門首高懸一塊牌匾,上書“古韻軒”三個大字,筆鋒剛勁有力,刻痕間似藏著歲月沉淀。店內,暖黃色燈光柔和灑落。林宇不動聲色地開啟了系統探查,眼前瞬間浮現出各類數據。
貨架上,竹編作品精細入微,每一根竹絲都在系統掃描下清晰呈現,其選材精良、工藝細膩程度一目了然;木雕擺件姿態各異,人物神情栩栩如生,系統分析出木材紋理緊密,雕刻技法嫻熟;陶瓷器具散發著溫潤光澤,釉色均勻,系統檢測出其燒制火候精準,配方獨特。
一位身著長袍的中年男子,滿臉笑意地迎上前來,熱情說道:“歡迎光臨小店,二位有什么想了解的嗎?我們這兒的工藝品可都是獨具匠心的。”林宇拱手行禮,客氣回應:“掌柜的過獎了,我們對傳統工藝很感興趣,聽說貴店新開張,特意來看看?!?
這時,店內傳來一陣交談聲。一位年輕女子手捧刺繡,滿臉興奮地向同伴介紹:“瞧這針法,正宗湘繡!繡線顏色過渡自然,系統顯示這出自老手藝人之手,太厲害了!”
林宇和蘇瑤聞聲,與古韻軒掌柜周逸攀談起來。周逸是個癡迷傳統工藝的手藝人,四處尋訪民間作品,匯聚在此,只為讓傳統工藝被更多人看見。林宇心中滿是敬意,感慨道:“周掌柜,您對傳統工藝的執著令人欽佩。我們經營瑞燭坊和錦繡閣,一心傳承非遺,可如今競爭激烈,尤其是市場推廣,試了不少辦法,效果都不太理想?!?
周逸嘆了口氣,無奈地說:“是啊,非遺傳承之路困難重重。就拿竹編來說,會這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愿意學的更是寥寥無幾。而且原材料供應不穩定,價格還不斷上漲,成本控制壓力很大?!?
蘇瑤接過話茬,點頭附和:“周掌柜,我們感同身受。傳承宋錦技藝時,找合適織工、創新設計都耗費大量精力。現在消費者口味變化太快,我們很難及時跟上市場需求。”
周逸思索片刻,提議道:“既然難題相似,不妨合作試試。整合資源,搭建線上銷售平臺,集中推廣非遺產品;聯合舉辦線下活動,像傳統工藝體驗課、非遺文化展覽,吸引更多關注。原材料采購方面,咱們一起協商,爭取穩定供應和優惠價格。”
正說著,一位老者拿著竹編作品走來。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鳳凰,竹絲細如發絲,編織精巧。周逸介紹道:“這是李師傅,汴京有名的竹編大師。李師傅,這兩位是瑞燭坊的林公子和錦繡閣的蘇姑娘,也在為非遺傳承努力?!?
李師傅微微點頭,神色憂慮:“傳承不易啊,我這竹編手藝跟了大半輩子,真不想失傳。要是能合作,說不定能讓更多人看到竹編的魅力?!?
林宇看著竹編鳳凰,靈感突發:“李師傅,您手藝精湛,要是和我們的蠟燭、絲綢結合,說不定能創造獨特產品。比如用竹編做蠟燭燈罩,在絲綢上繡竹編圖案,您覺得如何?”
李師傅眼睛一亮,卻又有些猶豫:“這主意新穎,只是具體怎么操作呢?”
蘇瑤趕忙說道:“李師傅,您放心,我們有專業工匠,一定能完美呈現您的竹編技藝。咱們可以一起探討,總能找到最佳方案。”就在這時,店鋪外走進來一位年輕女子。她身著簡約布衣,背著包袱,神色間透著拘謹。周逸連忙迎上去,熱情問道:“姑娘,您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嗎?”
女子輕聲說道:“我……聽聞此地收傳統工藝品,我研習了宋代朱克柔的緙絲技法,還將其融入剪紙創作,做了些作品,不知你們要不要。”說著,她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一幅幅精美的剪紙映入眾人眼簾,花鳥魚蟲靈動活潑,人物風景栩栩如生。其中一幅以李清照賞花為主題的作品,將詞人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蘇瑤拿起一幅剪紙,仔細端詳,贊不絕口:“姑娘,你這剪紙手藝太贊了!線條流暢,圖案精美,細節處理得堪稱一絕。你叫什么名字呀?”
女子微微紅了臉,羞澀地回答:“我叫阿秀,從小跟著奶奶學剪紙,這是我唯一拿得出手的手藝。我就想著,蔡倫能改進造紙術,我也想給剪紙來點創新?!?
林宇在一旁點頭,接過話茬:“阿秀姑娘,你這想法特別好。而且你的剪紙要是和其他傳統工藝融合,那潛力不可估量。比如說,把剪紙貼在花燈上,或者用作絲綢包裝的裝飾。就像張衡發明地動儀,開拓了新領域,你的作品換個形式,肯定也能大放異彩?!?
阿秀聽后,眼中閃過驚喜,忍不住說道:“真的嗎?我從來沒想過還能這樣!可具體咋融合呀,我不太懂?!?
周逸思索片刻,建議道:“要不試試和咱們店里的竹編結合?把剪紙貼在竹編器具表面,說不定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李師傅也開口了:“我覺得可以在制作蠟燭的時候,把剪紙圖案嵌入其中,等蠟燭點燃,光影投映出來,效果肯定很驚艷。”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阿秀聽得連連點頭,眼中滿是憧憬。經過一番深入商議,林宇、蘇瑤與周逸、李師傅、阿秀達成了合作意向。他們決定共同推出一系列融合多種非遺技藝的產品,將竹編、剪紙與蠟燭、絲綢巧妙結合。
接下來的日子里,眾人齊心協力,全身心投入到產品的研發中。林宇和蘇瑤回到瑞燭坊,召集了老陳、小李等伙計,將合作的事情告訴了他們。老陳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公子,這融合多種技藝,制作過程怕是復雜得很,咱們能行嗎?萬一搞砸了,不僅浪費時間精力,還可能折了咱們瑞燭坊的招牌。”
蘇瑤連忙解釋:“老陳,我明白您的擔憂。但您想想,咱們瑞燭坊一直守著傳統工藝,雖說在汴京也算小有名氣,可這么多年,生意也沒什么大的突破。這次融合多種非遺技藝,是個難得的機會。每種技藝都有其獨特之處,相互結合,說不定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小李則興奮得滿臉通紅,揮舞著手臂說:“我覺得這主意太棒了!您想啊,竹編的精巧、剪紙的靈動,再配上咱們的蠟燭和絲綢,做出來的東西肯定精美絕倫。說不定咱們的產品能在汴京引起轟動,到時候瑞燭坊的名聲可就傳遍大江南北啦!”
林宇目光堅定,看向眾人:“老陳,小李,還有各位,這不僅是為了咱們的生意,更是為了非遺傳承。如今,很多非遺技藝都面臨著失傳的困境。咱們這次合作,把竹編、剪紙這些技藝融入到咱們的產品中,能讓更多人看到、了解這些技藝,說不定還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學習傳承。只要我們齊心協力,精心制作,就一定能成功。”
老陳微微點頭,神色緩和了些:“公子,既然您和蘇姑娘都這么有信心,大伙又干勁十足,那我也沒什么可說的了。我這把老骨頭,一定全力以赴!”在制作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不少難題。比如,竹編燈罩與蠟燭的適配性問題,剪紙在絲綢上的粘貼牢固度問題等。但眾人并未氣餒,他們不斷嘗試,不斷改進。李師傅日夜鉆研,調整竹編的結構,使其既能完美地作為燈罩,又能保證蠟燭的光線透出。阿秀則反復試驗不同的粘貼方法,確保剪紙在絲綢上不會脫落。
與此同時,孫富得知林宇和蘇瑤又有了新的合作項目,心中的嫉妒之火再次熊熊燃燒。他匆忙召集來李師爺、賬房先生和幾個心腹家丁,在書房里商議對策。孫富怒目圓睜,猛地一拍桌子,吼道:“這林宇和蘇瑤,三番五次壞我好事,這次他們又搞新花樣,絕對不能讓他們得逞!”
李師爺滿臉諂媚,瞇著眼睛,湊上前低聲說道:“老爺,您別急,我已經有了對策。咱們在他們的工坊附近安排幾個親信,趁著夜色潛入,把一些材料偷偷替換成次品。等他們的產品做出來,肯定會有瑕疵。到時候,咱們再散布謠言,說他們用劣質材料,粗制濫造。”
賬房先生皺了皺眉頭,猶豫著說道:“老爺,這樣做會不會太冒險了?要是被發現,咱們可就麻煩了。”
一個家丁頭目連忙附和:“是啊,老爺,萬一失手,咱們可沒法收場?!?
孫富冷笑一聲,說道:“怕什么?只要做得干凈,他們抓不到把柄。就算被發現了,憑我孫富的勢力,他們又能怎樣?”
“可是……”其中一人面露難色,話還未說完,便被孫富打斷。
“可是什么?都給我聽好了,這件事必須辦成!”孫富目光兇狠地掃過眾人。
眾人面面相覷,最終都低下頭,不敢再言語。這時,李師爺湊到孫富耳邊,低聲密報了幾句。孫富眉頭輕皺,眼中瞬間閃過一絲陰狠,旋即微微點頭,壓低聲音道:“好,就這么辦!不過手腳務必麻利,千萬別被那林宇察覺,否則后患無窮?!?
窗外,雨絲淅淅瀝瀝地打在窗欞上,仿佛在為這場陰謀奏響序曲。屋內,搖曳的燭火映照著孫富扭曲的面龐,李師爺站在一旁,低著頭,臉上露出諂媚的笑容。當晚,夜色如墨,李師爺安排的幾個黑影,趁著朦朧月色,偷偷潛入工坊。工坊外的竹林被風吹得沙沙作響,似在發出無聲的警告。然而,他們渾然不知,林宇早料到有人可能搗亂,此前已暗中加強了安保部署。這些人剛躡手躡腳地靠近工坊核心區域,準備動手,剎那間,四周燈火通明,一眾守衛迅速將他們團團圍住,抓了個現行。
“你們是什么人?為何深夜潛入工坊?”守衛隊長怒目圓睜,大聲質問道。幾個黑影嚇得臉色慘白,身體瑟瑟發抖?!拔覀儭覀冎皇歉F瘋了,想偷點稀罕物件賣錢。”其中一個黑影顫抖著聲音說道。“哼,嘴還挺硬!”守衛隊長冷哼一聲,“給我搜!”眾人搜遍了幾個黑影的全身,卻并未發現什么可疑的線索。
幾日后,汴京的街頭巷尾,流言蜚語再度甚囂塵上。茶樓里,人們圍坐在一起,交頭接耳。一位穿著長衫的中年人眉頭緊皺,壓低聲音道:“聽說了嗎?瑞燭坊和錦繡閣的東西好像出了岔子?!?
“可不是嘛!”旁邊的年輕人神色夸張,連忙附和,“我還聽聞,他們為了貪圖暴利,竟用了劣質材料,這不是坑咱們這些老百姓嘛!”
“真有此事?我本還想著去瑞燭坊買些新研制的精美香燭,這下可不敢了?!币晃粙D人面露擔憂,輕輕搖了搖頭。
“我也是,錦繡閣新推出的華服繡品,我瞧著樣式挺好看,本打算給閨女添置一件,聽你們這么一說,還是算了吧。”另一位老者嘆了口氣,滿臉失望。
原本對瑞燭坊的香燭和錦繡閣的繡品滿懷期待的顧客們,聽聞這些流言后,紛紛心生疑慮,對新產品表示懷疑。一時間,瑞燭坊和錦繡閣的生意再次遭受重創,往日里門庭若市的熱鬧景象不再,前來詢問、購買的顧客明顯減少。林宇和蘇瑤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
蘇瑤秀眉緊蹙,氣憤地說道:“林公子,這肯定又是孫富那奸人在背后搞鬼,我們絕不能任由他這般肆意污蔑我們,毀了咱們的心血?!?
林宇身旁的助手阿福也附和道:“公子,蘇姑娘所言極是,那孫富近來行事越發囂張,這次定要給他個教訓。”
林宇緊緊握緊拳頭,關節泛白,眼神堅定:“沒錯,蘇姑娘。阿福,我們必須盡快想辦法澄清事實,不能讓孫富的陰謀得逞?!?
一直沉默的繡坊老工匠張叔,皺著眉頭,語氣中滿是憤懣,率先打破了沉默:“要我說,咱們得先找到那些謠言的源頭,順藤摸瓜,才能揪出孫富的把柄,讓大家看清他的真面目。不能就這么白白被他污蔑了去!”
二人于瑞燭坊后院落坐,周遭花草隨風輕搖,似也在為他們的境遇喟嘆。林宇神色凝重,沉吟片刻,緩緩道:“依我之見,可辦一場產品展示會,邀汴京各界人士前來,親睹產品制作工序與上乘品質。唯有這樣,才能讓咱們的清白得以昭顯。”
“此計大妙!”蘇瑤眼眸一亮,興奮地拍了下手,連忙頷首稱是,“林公子人脈廣博,便勞煩您多方奔走,邀請些文人墨客、富商巨賈以及官府官員。我一定精心籌備展示會場地,將融合非遺技藝的各類產品錯落陳列,讓大家都能看到咱們的心血?!?
一旁的伙計小李也忍不住插話:“我也能幫忙跑腿,做些雜事,絕不能讓那孫富得逞!”
林宇點頭應允:“好,大家齊心協力,定能讓這次展示會圓滿成功?!北娙诵礉M懷斗志地投身展示會的籌備事宜。
展示會當日,瑞燭坊與錦繡閣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四方賓客聞風而至,對那些匠心獨運的產品贊不絕口。林宇親自為眾人講解產品制作流程,講述背后的非遺故事;蘇瑤則在一旁展示宋錦編織巧技。李師傅與阿秀也在現場演示竹編、剪紙技藝,引得觀者驚嘆連連。
展示會進行到一半時,孫富帶著幾個手下大搖大擺地來到現場。他故意扯著嗓子高聲道:“哼,我瞧這些產品不過爾爾,說不定都是唬人的玩意兒。”
人群中一陣騷動,不少人面露疑惑之色。這時,一位身著華服的老者站了出來,皺眉道:“孫富,你莫要信口雌黃。今日親眼所見,這些產品皆是匠心之作,豈容你詆毀?”
孫富臉色一沉,冷哼道:“劉老爺,您莫不是被他們蒙蔽了雙眼?”
“孫公子,話可不能亂說!”一位年輕書生眉頭緊皺,滿臉憤慨地站了出來,雙手抱拳,語氣懇切,“若無真憑實據,肆意污蔑,這可不是君子所為。”
林宇濃眉一豎,闊步上前,神色冷峻,雙手緊緊握拳:“孫富,你三番五次無端詆毀我們。今日當著眾人的面,只要你能指出產品一處瑕疵,我林宇甘愿受罰!”
孫富的臉一陣白一陣紅,眼神閃躲。他本想蓄意挑釁,沒料到林宇如此強硬,一時語塞。
“孫富,休要無理取鬧!”人群中,一位氣度不凡的官員穩步走出,正是李知府。他目光如炬,神色威嚴,看向孫富,微微皺眉,沉聲道,“林公子協助朝廷偵破蛇紋教一案,立下大功,人品與能力皆有目共睹。今日我看過這些產品,匠心獨運,融合了多種非遺技藝。若無證據,不可隨意詆毀他人?!?
孫富仍不死心,雙眼圓睜,跳出來,脖子上青筋暴起,手指著展品,大聲嚷嚷:“這些所謂的非遺作品,不過是徒有其表!就說這鐵頭劈磚,表演者試了多次都沒成功,這算什么硬氣功?簡直是拿非遺博眼球!還有這些刺繡、木雕,針法不細膩,雕工粗糙,哪配得上非遺之名?分明是打著非遺的幌子哄騙大家!”
眾人聽了,紛紛皺眉。人群中的一位大漢扯著嗓子反駁:“孫富,你別胡言亂語!師傅雖一時失誤,但他平時的功夫大家都清楚。這些非遺作品,都是匠人們的心血,容不得你詆毀!”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氣得胡須直顫抖,用拐杖重重地敲著地面,怒斥道:“你這小子,完全不了解非遺的內涵和價值,就知道在這兒信口開河!”
旁邊一位年輕的姑娘也忍不住開口:“就是,非遺傳承多不容易啊,哪能被你這樣污蔑。”
緊接著,其他在場的人也紛紛附和,你一言我一語地指責孫富的無禮。孫富見形勢不妙,在眾人的聲討中,只好灰溜溜地帶著手下離開了。
經過這次展示會,林宇和蘇瑤的新產品獲得了廣泛認可。訂單像雪片一樣紛紛飛來,他們的生意蒸蒸日上。林宇和蘇瑤看著忙碌的店鋪,心中滿是欣慰。
林宇轉頭看向蘇瑤,感慨地說:“蘇姑娘,這次能成功,全靠大家齊心協力。咱們的非遺傳承之路,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蘇瑤微笑著回應:“是啊,林公子,只要咱們堅持下去,肯定能讓更多的非遺技藝綻放光彩?!?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林宇和蘇瑤繼續在非遺傳承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他們不斷尋找新的非遺項目,與更多手藝人合作,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創造出更多新穎獨特的產品。他們的感情也在這一次次的挑戰與成功中,愈發深厚。然而,就在汴京非遺傳承事業看似蒸蒸日上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悄然降臨。
他們知道,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他們并不孤單,因為有彼此的陪伴,有眾多熱愛非遺的人共同努力。但面對這場未知的風暴,他們能否攜手度過?古老的技藝在這繁華的汴京,又將迎來怎樣驚心動魄的轉折?欲知后事如何,請跟隨林宇和蘇瑤的腳步,一同翻開下一章,見證他們如何在困境中,繼續書寫屬于他們的非遺傳承傳奇,讓古老的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