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得勝歸來兮 家人需團聚
- 望龍灘之血脈覺醒
- 掃地聲
- 3611字
- 2025-04-18 15:00:00
眼下怎么辦?眾當家膽戰心驚地議論著,骨子里的兇狠漸漸復蘇,一想到今日像被猴耍了一般,人質又被輕而易舉地帶走,感覺血就快噴出來了,貪婪終究還是戰勝了恐懼。
恐懼對于土匪們刀口舔血的生活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罷了。
三當家一馬當先,吆喝著要去追回人質,斬殺小道士。大當家見手下們悍不畏死,大受感動,便讓三當家和四當家帶領眾嘍啰,朝山路追去。
看到眾人離開大廳,大當家心有余悸,不禁看向木匣子,心里好受了一些。其實,除了被小道士戲耍了一番,貌似也沒損失什么,欣慰地打開蓋子,銀票在手,天下我有!
但是,銀票呢?十幾片樹葉安靜的躺在紅綢布上,那一抹抹扎眼的綠色,擊碎了大當家勇敢的心。“騙子!強盜!”大當家憤怒的聲音回響在空寂的大廳……
小龍不一會兒就追上了小木匠等人,見眾人慢吞吞的樣子,忍不住催促道,你們這是還想回土匪窩嗎?前面山路上就有各位的家人和隨從等候著,快些去和他們匯合。
這句話無疑產生了不小的動力,人質們的行進速度加快了不少。
在時隱時現的月光下,脫離苦海的一眾人質終于和安玄道長帶領的鄉鄰們匯合在了一起。
一時之間,各種呼喚聲,抽泣聲不絕于耳。
小龍看著這一幕,真想親手再將這些人送回土匪窩去,咋就這么不識時務呢?這里是訴苦的地方嗎?再次催促眾人趕緊下山。
與此同時,土匪們的追擊聲已清晰可聞,火把將山林照得亮透起來。
眾人這才慌忙相攜著,加快腳步向山下逃去。
小龍叫過道長,讓他和大家一起下山,阻擊土匪的事就交給自己了。
安玄道長遲疑了一下,想跟隨小龍去,但一想到自己這點水平,怕是只能拖后腿。只能深鞠一躬,動容地說道,主上小心為上,千萬別逞強啊。
小龍笑了,點點頭,又叮囑安玄,讓他告知眾人,就說咱們早有后手安排,一定能確保大家平安無事。
安玄詫異,隨即恍然。這是要多收好處啊!不管是錢財,還是聲望,該收的好處咱們一樣都別落下。
小龍奸笑著。
劉連長這時卻站了出來,說要留下來阻擊土匪。小龍懶得理睬,回身鉆進密林不見了蹤影。
劉連長在原地呆愣了三秒,聽著土匪們如潮的叫喊聲,再看看身邊的三個親隨,不禁跺跺腳嘆息一聲,走!保護鄉鄰們回去。
小龍在林子中喚來三只可愛的靈獸,“小子們,立功的機會到了,去收拾那些可惡的賊人吧。”
狐甲,猴乙,烏丙得令,便各自招呼著部下,撲向了火把閃亮之處。小龍也玩興大起,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大殺四方”了,會不會太囂張了啊?
土匪們做夢都不會想到,今晚將是他們畢生難忘的日子。暗夜中,一群狼豹猴蛇鷹鼠雀蟲,鋪天蓋地地襲來。
小龍一馬當先,化作一道狂風,夾雜著石礫枝刺,沖進了土匪的隊伍中。火把被吹滅了,隊伍也被沖散了。土匪們眼不見物,只聽得周遭一片亂哄哄,有野獸的吼叫聲,有同伴的呼救聲,有各種撕心裂肺的慘叫聲,真個是聲聲入耳,聲聲扎心。
戰斗并沒有持續多久,土匪們狼狽地退回到了山寨之中。
小龍得意收兵,只要能阻止土匪的追擊,就算大功告成,又豈在多殺傷呢?
再次召集眾部下到跟前,小龍甚為滿意,口頭嘉獎了一番,叮囑三小只要多加小心,有什么危險就在心里默念“主上救我!”,我定會最快速度趕來的。待養精蓄銳后,再給大家論功行賞!
三小只受寵若驚,再次叩謝,便各自散去。
小龍已疲憊不堪,用盡了全部氣力化作清風飛回石洞,躺倒在石床上,沉沉睡去。
漆黑的夜幕下,一隊相互攙扶,步履艱難的隊伍在幾支火把的照亮下緩緩走向陶家鎮。
早有腿腳利索的隨從提前跑到鎮上報信。隊伍剛走到街口,就看見各家各戶早已迎候在此。
兩撥人匯聚到了一起,劫后余生的喜悅,大難不死的幸運,親人相見的溫馨,諸般種種混雜在一起,讓人淚流,讓人唏噓,讓人感嘆!
安玄道長這一次真是長臉了,知情不知情的人都知道是安玄道長的師侄將人質解救回來。為了堵住土匪的追擊,小道長又只身迎敵,才保證了眾人的安全回歸。此恩此德,比天高比地厚,但卻未能找到小道士當面答謝,實為莫大的遺憾!
隨著輿論的發酵,小道長在山寨的傳奇表現被傳得神乎其神,諸多細節讓人不禁扼腕,這樣的俠義之舉,無畏之心,日月可鑒。鄉鄰們都想為小道士立下生祠了。
小孩子們在街上拍著手歡快地唱著:
小小道士了不起,
戲耍土匪還講理,
欺得惡人難生氣,
卻又送上見面禮。
茶館里說書人也不甘落后,醒目拍響,給眾客官娓娓道來:
望龍灘上有兇險,
鄉鄰無辜遭劫難。
計將安出苦無奈,
骨肉分離垂淚眼。
卻有小道橫空出,
只身闖進桃花山。
英雄膽魄戲眾匪,
兵不血刃誰敢攔?
是為俠,
是為道,
化解血光樂稱道。
來無影,
去無蹤,
大恩難報念心中。
誰又能想到,人們眼中的大英雄,卻孤零零地在江邊的石洞中,餓著肚子,埋頭酣睡。
小木匠在鎮子上安頓好師父,心里擔心著小龍,便迫不及待地收羅了一背簍的吃食,匆匆趕往碼頭,乘船回到了望龍灘。
安玄道長則繼續留在鎮子上,為小龍和自己的聲望提升進一步添磚加瓦。同時勉為其難地收下了各家送來的謝禮,這次算是賺得盆滿缽滿了。
小木匠風一般地回到石洞中,卻看到小龍依然還在安睡。
這就是那個人們口中夸贊的大英雄啊!小木匠看在眼里,樂在心中,仿佛是一場夢,昨天還是小小的一只,今天卻一下子變得高大威武起來!
終于可以放心了,一夜未睡的小木匠倚靠著石床,也沉沉睡去。
小龍睡了一天一夜,睡得格外香甜,醒來后,第一眼就看到了小木匠。
小木匠正安靜地坐在角落里,專心致志地擺弄著木雕。洞口的灶臺上,鐵鍋裊裊地冒著熱氣,誘人的香味,依然是熟悉的味道,無法抗拒的味道。
“我餓了!”小龍一聲叫喊,沉悶的空氣一下子歡騰了起來。
安玄道長在陶家鎮忙得不亦悅乎,雖累,但卻滿足。心中充滿了期翼,再累也不會覺得累了。待處理了一應瑣事后,道長也背著個大背簍樂滋滋地回到石洞,向小龍匯報這次的大收獲。
此次收獲頗豐,既在意料之中,又在驚喜之外。
安玄道長不禁揚眉吐氣,一掃晦氣,同時,還加深了和陶家鎮、石船鎮的鄉紳大戶們的關系,救命之恩豈能用錢財來衡量,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陶家鎮的陳家,石船鎮的王家,皆是當地的望族,家底殷實,資產豐厚,產業也分布多地,族中子弟多有為官為商之人,這就是望族的優勢。
更令安玄道長沒想到的是,小木匠居然和石船鎮的王家還是親戚。
石船鎮王家的大房五少爺當時也被土匪擄去了,王家礙于顏面一直未有聲張,想學著陳家的方式,派人上山去和土匪私下交易贖回五少爺。不曾想到,待一切籌措妥當了,五少爺卻幸運地被解救出來了。
大管家帶人來到陶家鎮接五少爺時,意外地看到了小木匠,從旁人口中得知,這個少年一直跟隨在小道長身后,在解救過程中出力不小,似乎是小道長青睞之人。
大管家哪還有耐心聽這些絮叨,上前叫了聲“表少爺”,卻把小木匠弄得不知所措。幾經提示后,才想起小時候似乎見過大管家。
原來,小木匠的母親本是王家的閨女,因為婚事和家里鬧翻,被父親趕出家門后便與家里斷了往來。母親的執拗深深地影響著小木匠,讓他也認為自己已不是王家的人了。
大管家曾經見過小時候的劉六,因此依稀還記得。得知其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大管家不覺悲從中來,想著一個半大孩子艱難地在這亂世中求存何其難也,更堅定了要將其領回王家的想法。
但小木匠卻躊躇著沒有立即答應下來,畢竟,要是回了王家,是不是就違拗了母親的意志呢?
道長見大管家和小木匠僵持不下,便讓大管家先緩緩,自己也再勸解一番,希望能讓小木匠轉變過來。
臨行前大管家還不忘再次和小木匠嘮叨,和王家畢竟是一家人,始終是血親,上輩人的愛恨糾葛,不應該延續到小輩們的身上。家人始終是家人,任誰都是割不斷分不開的,家才是根本,是歸宿。
大管家又懇請安玄道長一定要想盡辦法勸解,定要將小木匠帶到石船鎮,老人家其實對于女兒的決絕也頗為后悔,如今女兒已然亡故,就該讓這份積怨徹底了斷,不能再成為親人間的阻礙了!
聽完安玄道長的介紹,小龍看向小木匠,小木匠卻是默不作聲。心里的那道坎,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邁過去的,畢竟那是對母親的一份懷念。
安玄道長語重心長地勸解道,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謹遵母親教誨和愿望本也是天經地義之事,但家中尚有老一輩的長者,于情于理都應該去探望探望,也算是晚輩的本分。
再者,小龍要立足望龍灘發展,和王家打好關系也是個中關鍵,這是一個極好的契機,希望小木匠從大局出發,于公于私都應該到王家去看看。至于今后是否相認,如何往來,去了之后再作定奪吧,先不要急著將善意的門關上。
小木匠微微點頭,眼睛有些濕潤,默默地走出石洞。
從情感上來說,他還是想去王家看看,那里畢竟是母親成長的地方,有著諸多關于母親的故事。去看看母親常常掛在嘴邊的大槐樹,小荷塘,還有墻里墻外的桃樹桂花樹,和自己的外公外婆。
母親雖然表面上討厭外公的強勢霸道,但卻依然念叨著小時候慈父對愛女的關愛,從各地專門為她帶回來的小玩意兒和零嘴小吃,那時候的小女孩兒,該是多么的幸福。還有心靈手巧的外婆,一針一線將小女孩打扮得艷如牡丹燦若桃花,就連經常變換著樣式的發辮,也浸潤著無限的歡笑。
美好總是記憶的催化劑,也是無法抹去的甜蜜。縱有千般恨萬般怨,思念也會在不經意間滲入,將那一絲甜,融化在苦澀的生活中,任嘴角輕揚,眼瞼微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