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河淌水唱新歌:北京大學定點幫扶彌渡十周年紀念文集
- 北京大學國內合作委員會辦公室編
- 3216字
- 2025-03-28 10:12:26
健康幫扶惠民生 助力振興見成效
健康幫扶是實現精準幫扶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 北京大學醫學部高度重視健康幫扶工作, 調動優質醫療資源, 不斷探索實踐健康幫扶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 取得了明顯成效, 有力地保障了彌渡人民的生命健康, 為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脫貧攻堅戰期間 (2016—2020年)
(一) 加強頂層設計, 全力推進健康扶貧
為提高彌渡縣醫療水平, 醫學部領導和專家多次赴基層一線調研醫療衛生工作, 研究幫扶對策, 制定幫扶方案, 就彌渡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 進一步完善彌渡縣三級醫療體系發展規劃。
(二) 對接當地需求, 臨床專家深入一線
醫學部先后組織選派附屬醫院百余名醫生組成專家團隊, 針對基層臨床科室需求, 赴彌渡縣開展多學科聯合會診、教學查房、帶教指導、示教手術、優質護理服務等活動, 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免費診療累計超過2 000人次。專家團隊發揮各自醫學專長, 結合實際病例開展專題講座, 進行疑難病癥現場分析和答疑, 為彌渡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緊密對接彌渡縣醫療需求, 以扶持打造緊缺重點醫療科室為切入點, 聚合資源全口徑幫扶。通過指導建設婦產科、兒科、呼吸科等醫療科室, 提升檢驗科、骨科、神經內科等關鍵科室水平, 向一線醫療技術骨干提供臨床技術業務指導,為當地醫院提供先進的醫療技術等工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三) 賦能基層, 線下線上培訓一體推進
做好健康扶貧, 外部幫扶不容忽視, 但增強“造血”機能建設, 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更為重要。醫學部高度重視彌渡縣的醫療人才隊伍建設, 持續安排彌渡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院長、副院長等醫院管理骨干到北京大學醫院進修, 安排多名彌渡縣醫院衛生技術人員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進修, 提高基層醫療技術水平。同時, 積極為基層醫護人員舉辦臨床科研、護理團隊建設和醫院感染管理等學術報告, 更新醫務人員的管理理念, 提升醫院的醫療管理水平, 切實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面向廣大群眾開展健康科普宣教活動, 通過舉辦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醫學專題講座, 普及高血壓防控、營養與食品健康、婦科疾病防治、心理調節等方面的知識, 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 幫助當地居民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依托校辦旗艦教育企業——北京醫大時代教育技術有限公司在彌渡縣開展了基層醫生在線培訓、 “詮醫通”臨床宣教助手兩個在線教育培訓項目。基層醫生在線培訓項目內容涵蓋醫學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方法, 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等, 共計150學時。累計300名彌渡縣基層醫務人員參加了線上學習, 278名醫務人員學習成績合格獲得畢業證書。 “詮醫通”臨床宣教助手項目通過可視化的方式, 直觀生動地詮釋復雜的醫學知識和概念, 共計上線727個醫學動畫視頻, 涵蓋30余個臨床科室, 涉及疾病概念、治療方法介紹、手術過程演示、康復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內容, 累計251名彌渡縣基層醫務人員進行了觀看學習。
(四) 真掛實干, 醫院干部堅守掛職崗位
2015年4月, 時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團委書記、黨院辦副主任史楠,作為教育部第三批赴滇西掛職干部掛職彌渡縣副縣長, 分管醫療衛生和健康扶貧工作。
在兩年的掛職時間里, 他走遍彌渡, 充分發揮專業優勢, 在全縣六鎮二鄉開展《史大夫講健康》的講座巡講; 爭取到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的“H型高血壓與腦卒中防控惠民工程項目”; 為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支持的“全面提升彌渡縣婦幼保健水平項目”牽線搭橋, 推動提高婦幼保健水平, 降低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 以北大“未名”為名, 開展“未名杯”彌渡青年健康科普能力大賽, 進一步推動了健康知識的廣泛普及。
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2021年—2022年5月) ——依托遠程醫療, 助力腫瘤學科發展
2021年11月, 彌渡縣委書記舒進與北京大學田定方老師一同到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會診中心開展調研工作。調研期間, 舒進書記講述了自北京大學開展定點扶貧彌渡縣工作以來取得的種種成果, 并希望能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開展進一步合作, 提升當地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造福當地百姓。針對彌渡縣當地需求,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決定先建立遠程醫療合作關系,通過線上幫扶的形式, 對當地醫務人員開展遠程培訓, 提升醫務人員整體診療水平。
通過開設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會診等線上診療服務,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實現對彌渡縣域腫瘤患者的門診、檢查、住院、康復等就醫全流程的線上指導與支持, 打造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 緩解了患者“看病難”的問題, 減少了基層醫療機構設備閑置的現象, 破解了縣域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 有效整合了醫療資源, 提高了當地腫瘤規范化診療水平, 幫助彌渡縣人民醫院培養培訓臨床專業技術人才和醫院管理人才, 為醫療供給側做了增量。
2021年12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與彌渡縣人民醫院正式開啟遠程醫療合作。同年12月20日,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與彌渡縣人民醫院開展首次遠程會診。此次遠程會診討論的為消化道惡性腫瘤術后患者, 患者家屬考慮到患者后續治療方案及費用, 在得知兩院有合作后, 將患者相關就診資料(包括就醫經過、病理檢查、腹部增強CT結果及化療方案等) 交予彌渡縣人民醫院醫生, 醫生經遠程醫療協同平臺將患者信息上傳, 在平臺相關部門逐級審核信息后, 安排會診時間。最終, 會診幫助患者明確了下一步治療方案, 也為患者節約了時間及治療費用。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與彌渡縣人民醫院搭接的遠程醫療合作, 為彌渡縣域內的腫瘤患者節約了看病的時間和往返費用, 特別是為那些不能長途顛簸的重癥病人贏取了寶貴的就診時間, 減少了痛苦; 同時輔助確診腫瘤方面的疑難雜癥, 提供醫療技術方面的支持。遠程醫療會診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 可以達到醫療資源、人力資源的共享; 它可以使醫生共享病人的病歷和檢查、檢驗資料, 從而使彌渡縣的患者不出縣就能接受北京醫療專家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2022年1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在彌渡縣人民醫院開放遠程聯合門診。遠程聯合門診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為更好地提高合作單位腫瘤規范化診療水平,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在2020年探索建立的遠程醫療新模式: 患者在當地醫院預約掛號, 當日由1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專家 (線上) 與1名當地醫生 (線下) 共同為患者進行門診診療, 當地醫生根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專家建議開立醫囑, 患者留在當地進行后續診療。
該模式的建立是基于互聯網+智慧合作的模式創新, 進一步完善實現了患者基層首診、聯合問診、當地檢查、云端診斷、疑難會診、重癥轉診的線上線下協同一體化分級診療服務模式。隨著彌渡縣人民醫院內部制定相關支持激勵制度與在科室層面積極宣傳, 在院醫生更加積極地利用遠程醫療協同平臺開展多種模式的遠程醫療工作, 平臺線上活躍度增加, 惠及了更多當地百姓。
自兩院開展合作以來, 為解決彌渡縣腫瘤學科醫務人員和技術骨干不足的問題,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整合優質的專家資源, 每周開展1~2次的常態化的遠程培訓課程, 組織臨床、護理、醫技及行政管理相關科室的專家定期開展學術講座, 通過體系化教學課程, 實現對當地腫瘤專業人才的培養;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每月還會定期開展院際間遠程多學科病例討論會,組織多學科專家組對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的疑難病例進行院際間病例討論,同時邀請遠程醫療協同平臺上全國各地的基層醫療機構參與課程直播討論,通過定期開展真實案例的多學科討論, 實現了以病人為中心、多學科診療模式的推廣。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現已實現使用遠程醫療協同平臺配套的手機小程序查看課程, 同時支持轉發課程介紹和報名鏈接到微信群, 醫生可在手機端直接報名, 提高了管理效率。自兩院合作以來, 已累計開展教學90次, 培訓當地醫務人員145余人次。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依托自身資源, 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本院特色的創新嘗試, 引導兩院幫扶合作工作成功過渡到新階段。下一步,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將繼續落實上級要求, 在北京大學統籌領導下, 做好新階段工作, 創新支援合作的思路, 緊跟時代要求, 凝聚工作力量, 更加有針對性地鞏固合作成果, 爭取更加優異的成績, 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 北京大學醫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