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心起步 創建德恒
構建中國律師事務中心
中國律師事務中心要怎么建,以什么架構來建,要實現什么功能,如何籌集資金,如何招攬律師,怎樣開展業務,如何管理運作,如何給律師報酬,是發工資還是提成……一系列的問題層出不窮,像一團飛翔的雁陣終日在我腦海里飛來繞去,盤桓不停。
我捧著司法部的批件翻來覆去地研讀,仔細回想部領導與我的談話,對照我在調研報告中所提的建議,構思中國律師事務中心的籌建與發展。首先,司法部批件明確:中國律師事務中心的性質是大型的高層次的律師事務所,國家對待律師事務所的所有政策適用于該中心。這就是說,中國律師事務中心是一個中國的律師事務所,有權獲得并承擔國家和行業關于律師事務所的所有法律政策所賦予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其次,中國律師事務中心是要建立一個新體制的律師事務所,國家不出資,開辦資金和所有成本花銷都要自籌,經營上自負盈虧,收入納稅后可自行分配,律師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可以獲得報酬。最后,中國律師事務中心要做到“千人大所”規模。這對當時普遍只有十幾個、幾十個律師的中國律師事務所來說,不啻“癡人說夢”,很多人表示懷疑。
中國律師事務中心不是一個普通的律師事務所,它擔負著司法部交給的“千人大所”“龍頭表率”的歷史使命。該中心的組織結構要有管理層和操作層,要有業務部門和公益部門,要有北京總部和分支機構,還要有國內與國外兩條線。該中心的運作要按照一般律師事務所的要求和規律來進行,要有一個名號,也就是要打造一個律師事務所品牌。此時,中國律師事務中心已經招聘了幾十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的博士、碩士應屆畢業生和具有體制內外工作經驗的律師,還有從美國、法國學習回來的海歸。大家湊在一起開腦洞琢磨,七嘴八舌提建議,提出“德恒”“德通”等多個名字。歸攏下來,多個建議都帶有一個“德”字。我想,“德恒”應該是最好的名字。
何以德恒?
厚德載物。律師事務所本業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法律服務之根本則在于律法精道,誠信有德。律師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德才兼備。律師提供法律服務是為當事人排憂解難,是為老百姓做好事,用百姓的話說是為天下人做德行?!抖Y記》謂“德者,性之端也”,以道德為人之根本。而“德者,得也”也是說有德的人,必然也會有所得。中國律師一證(律師執業證)在手,便可“德行天下”,便可以在全國執業,為十幾億人服務,也能為需要中國法律服務的外國人服務。我認為律師事務所一定要有“德”,要“厚德載物”。
有德方恒。律師事務所品牌一定要有一個“恒”字。我們的目標是辦成一個千人大所,更要辦成一個百年老所,律師做得長久必須德才兼備,必須恪守誠信。誠信是律師應當恪守的最高法則,一如人類社會必須遵守的自然法則。辦律師事務所、做律師,要把誠信作為“自然法則”來遵守,才可能“活”得久,走得遠。“恒信自然”者,當仁不讓。有德方恒,“德恒”這個響亮的名字從我的心里跳將出來。從1993年開始,一代一代德恒人為她汗水澆灌、辛勤耕耘,為她嘔心瀝血、奮力拼搏,為她智慧創造、公益奉獻,為她日積月累、風雨兼程,而今鑄成中國法律服務市場上響亮的名字,信得過的品牌。
德行天下。德恒的核心解讀就是“道德永恒”之意。律師為當事人所做的每一件委托事項,都是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通過訴訟、仲裁,通過非訴訟的咨詢、調解,解決他們在生命、自由、財產、尊嚴等方面的法律訴求。律師法律服務的過程就是為當事人解決法律問題,實現法律訴求的過程。
律師法律服務所追求的就是“德行天下”,律師為當事人服務的最終目的就是盡力維護其應有的合法權利。律師在法律范圍內可以為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服務,是所謂“德行天下”。律師服務要恪守誠信,遵從職業道德規范,將誠信作為“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作為永遠遵從的信條?!昂阈抛匀弧笔菍⒙殬I誠信作為不可抗力的自然法則來遵從。于是,當初起名“德恒”,從一個簡單的名號,延伸實踐成為德恒律師事務所的宗旨——“德行天下,恒信自然”。我們一直恪守至今,并將永遠傳承下去。
德恒律師學院
1993年,我和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文顯教授談起大學法科畢業生的知識能力與律師需求還不相適應,這種能力建設在法學院還是空白。大家深以為然,于是一拍即合,決定合作創辦“德恒律師學院”。1993年10月30日,中國律師事務中心與吉林大學簽訂《關于建立德恒律師學院的決定》,議定在吉林大學南校區建立德恒律師學院。
1993年12月22日下午,中國律師事務中心與吉林大學聯合創辦的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律師人才的全日制高等院?!潞懵蓭煂W院在長春成立。德恒律師學院成立大會在吉林大學逸夫圖書館舉行。我代表中國律師事務中心在成立大會上發言,向社會各界報告了為什么要創辦律師學院,怎樣創辦中國第一所律師學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德恒律師學院的辦學目標是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懂法律、懂經濟、懂外語,能夠適應法律服務市場需求的出色律師人才。德恒律師學院為教育實體,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成立之初由郭德治擔任董事長、院長,我和張文顯、邴玉貴、李貴方擔任副院長。之后,張文顯、王牧、鄭成良、石少俠和我先后出任院長。學院設立國際經濟法學專業、經濟法學專業和法學專業。學院辦學之初,就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有教授2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副教授19名,講師26名,并聘請國內外知名的法學教授、法官及法律專家為兼職教師。我和李貴方等律師被聘為德恒律師學院的教授、副教授。
德恒律師學院是“新世紀中國律師人才工程”的主體項目,是中國第一所專門以培養律師為主的學院。它的成立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轟動,《光明日報》《吉林日報》《中國教育報》《城市晚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德恒律師學院被譽為“中國律師界的首創律師學院”。德恒律師學院的幾大優勢,使其在國內法學院校中脫穎而出,在招生、辦學上具有獨特的特色。第一,德恒律師學院面向全國統一高考招生,屬教育部全日制高校本科院校;第二,德恒律師學院課程設置和教師聘任可以自主遴選決定;第三,德恒律師學院三年級以上在校生可以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第四,德恒律師學院畢業生要持有六證,即學歷證、學位證、外語證、計算機證、律師資格證、駕駛證。
為德恒律師學院募捐辦學
辦學伊始,中國律師事務中心為德恒律師學院設立德恒獎學金、獎教金,獎勵學習優秀的學生和教學優秀的教師。僅靠中國律師事務中心出資還是不夠的,我從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得知,世界銀行的中國法律援助基金項目將改變傳統的項目支持方式,對能夠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產出較大成果的法律援助項目給予較大預算支持。我憑著曾經在大學讀書、教書十年的經驗,認為德恒律師學院應當具有這方面的競爭力,要奮力一試。于是,我帶領大家徹夜不眠地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1993年,在世界銀行通過財政部在北京召開的項目申請會上,中外專家聽取申請人的競標申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武漢大學、華東政法學院等高校法學院依次述標。與會法學大家侃侃而談,初出江湖的我在緊張窘迫中用不太流利的英文進行德恒律師學院“新世紀中國律師人才工程”計劃項目申述。財政部和世界銀行專家顧問對德恒律師學院的官學民合作辦學方式和辦學目標感到新奇。后來我了解到,這個項目的決策關鍵人物在美國,是一位在中美法律文化交流方面非常有名的教授。
1995年年初,我冒著嚴寒,萬里迢迢飛到美國紐約,登門拜訪紐約大學法學院(School of Law, New York University)杰里米·柯恩(Jerome A.Cohen)教授。我用德恒律師學院培養律師人才的新目標、新體制、新實驗,說服他要支持德恒律師學院??吹贸觯犕晡疫@個年輕人的一番話,有些感動?;貒?,我又與吉林大學深化了項目策劃與具體落實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世界銀行50萬美元資金終于全部到位,這筆“巨款”投入德恒律師學院的“新世紀中國律師人才工程”建設,德恒律師學院有了不錯的辦學條件。
1998年6月19日至21日,世界銀行法律局亞太處首席律師德威特(Dewitt)女士在財政部代表陪同下,到德恒律師學院檢查世界銀行款項的使用情況。他們對德恒律師學院實施“新世紀中國律師人才工程”的過程和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德恒律師學院在各方努力下,培養了十屆本科生,為法治建設培養了大量學識廣博的法律實務專業人才,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辦學成果。此是后話。
德恒論壇走進校園
中國律師事務中心成立之時,正值改革開放引發的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熱潮初起。各個大學法學教育和各個法學門類及各種法律立法修法需求旺盛,各種法律服務實踐中涌現出關于法律理論和立法、司法與實務應用等方面課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層出不窮。老一輩法律大家和1977年、1978年入學后的改革開放新人,在法學研究上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和李貴方等律師都有著強烈的學術情結和教育理念。我們把律師事務所與校園看成永遠的實踐與學習的陣地,把教授和律師看成法律共同,當然也包括法官、檢察官、公安機關以及行政執法人員,大家都是法律的實施者和實踐者。離開校園脫離理論研究,律師就會逐漸變成“律匠”;離開社會法治實踐,法學院也會變成脫離“追求法律正義”的“空中樓閣”。
德恒律師與法學家們基于共同的認識,牽手合作創辦“德恒論壇”。德恒論壇是多方位合作的法律專業系列論壇,包括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合作開辦王利明教授領銜的“德恒民商法論壇”、陳興良教授領銜的“德恒刑事法論壇”;與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合作開辦陳衛東教授領銜的“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論壇”、何家弘教授領銜的“德恒證據學論壇”;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開辦江平教授領銜的“德恒法學名家論壇”、卞建林教授主持的“德恒程序法論壇”;與清華大學法學院合作開辦王晨光教授領銜的“德恒比較法論壇”、田思源教授領銜的“德恒行政法論壇”;與中南政法大學合作開辦吳漢東教授領銜的“德恒知識產權論壇”;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合作舉辦林維教授領銜的“德恒法律實務講堂”;與吉林大學法學院合作開辦李韌夫教授主持的“德恒法碩講壇”;與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合作舉辦鄭成良教授領銜的“德恒法學前沿論壇”;與德恒律師學院合作舉辦“德恒律師論壇”;等等。德恒律師事務所創建三十年中,這些中國頂級法學大家領銜主辦的德恒論壇,為中國法律學子和實務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德恒論壇舉辦了數百期論壇活動,是橫跨校園和律師界的重要法律與實務研究陣地。僅何家弘教授領銜的“德恒證據學論壇”就舉辦百期,聲名遠播。德恒論壇遍請中國最優秀的法學名家和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實務領域的精英登臺演講。德恒論壇涉及的主題范圍之廣,幾乎包含法治建設改革發展的所有領域和話題。德恒論壇在全國各大法學院校、學術圈樹立了特有的德恒學術研究品牌。德恒論壇紅紅火火地開壇創辦,彰顯了在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一輪大潮里,中國律師在法治建設潮起潮涌中的蓬勃發展。形式多種多樣的德恒論壇,在三十年中幫助支持了幾代法律學子的成長。誠如一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畢業的律師說,他是聽著德恒論壇成長起來的。德恒論壇的所有經費均由德恒律師事務所和德恒律師提供。德恒人曾為學子不忘初心,身為律師牢記使命,始終在法律領域亦學亦做,亦研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