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陽縣,一個看似寧靜的小鎮(zhèn),卻隱藏著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十幾年前的青陽縣西南方向,有一座荒廢的官廟,每到雨夜,廟宇周圍便會亮起三十六盞白燈籠。這些燈籠并非尋常之物,它們的表面總是映著女童讀書的影子,然而,當(dāng)你靠近時,卻只能聽到金鐵碰撞的詭異聲響。
三年來,到任的江州司馬范一舟對這坊間傳聞感到十分疑惑,每日都想查明真相,道明何種緣由,這青陽縣是否存在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遂遍訪各方,收集了這樁奇案的四個視角,試圖拼湊出真相。然而,真相卻比任何鬼怪故事都要讓人脊背發(fā)涼。
卷一:衙役張守銀的供詞
那是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常一樣在縣衙值守夜班。夜深人靜,只有雨聲和風(fēng)聲在耳邊呼嘯。大約在三更時分,我突然聽到廂房那邊傳來一陣異樣的聲響。我心中一驚,連忙拿起燈籠,朝廂房走去。
走到廂房外,我看到窗戶破了一個大洞,月光透過破洞灑了進來。就在這時,窗紙上突然冒出一個巨大的黑影,那影子足有兩人高,還長著山羊角!我嚇得幾乎癱倒在地,但還是鼓起勇氣湊近了一些。只見那黑影的爪子上滴著黑水,滴在青磚地上,發(fā)出“滋滋”的聲響,仿佛那黑水是滾燙的鐵水,將青磚燙出了一個個窟窿。
正當(dāng)我驚恐萬分之際,趙夫人的梳妝鏡從門縫中摔了出來。月光映在鏡面上,我定睛一看,鏡中映出的哪里是什么妖怪,分明是穿著官服的趙大人自己!只是他的臉上長滿了白毛,嘴角還沾著雞血,那模樣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我和其他幾個衙役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推開了廂房的門,只見滿地都是帶血的碎銀。最蹊蹺的是,趙大人的官印掉在香爐灰里,印紐上雕的貔貅竟然變成了狐貍頭。就在這時,廟門口的老槐樹上突然掉下了一串銅錢,每枚錢眼都穿著三根女孩的頭發(fā)。樹洞里還傳出一陣女人的冷笑聲。后來我才知道,那串銅錢正好是三十六枚。
卷二:玉虛子道長的驅(qū)邪日志
貧道玉虛子,云游四海,行至青陽縣時,便察覺到整個縣城籠罩在一股濃重的妖氣之中。我取出羅盤,循著指引來到了那座荒廢的官廟。廟內(nèi)破敗不堪,蛛網(wǎng)密布,一股陰森的氣息撲面而來。
我在房梁夾層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道前朝圣旨,上面寫著:“特許青陽縣令歲收狐稅,童女三十六抵銀萬兩”。這字跡雖已有些模糊,但依然清晰可辨。我不禁心中一驚,這究竟是何等邪惡的命令?
繼續(xù)在廟內(nèi)搜尋,我在一處角落掘地三尺,挖出了一個鐵匣。打開鐵匣,里面竟鎖著一條雪白的狐尾,尾巴尖的金毛竟拼出了“替天行道”四個字。正當(dāng)我驚愕不已之時,狐尾突然自燃起來,灰燼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幻象:歷代縣令都在后山的洞穴中喂養(yǎng)金蠶,而那蠱蟲啃噬的竟然是百姓的戶帖黃冊!
貧道離開荒廟時,我經(jīng)過縣衙,看到大門上掛著白燈籠,細(xì)看之下,那些燈籠竟是用《大明律》書頁糊成的。夜風(fēng)中,燈籠搖晃,傳出趙夫人念誦《孝經(jīng)》的聲音,可仔細(xì)一聽,《孝經(jīng)》的句子全被篡改成了征稅的名目。
卷三:洗衣婦人柳寒枝的見聞
那天,我給賭鬼丈夫送飯,路過縣衙后門時,撞見趙大人提著一個黑木箱往后山走去。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長,那影子突然自己站了起來!我驚恐萬分,只見影子的頭突然變成狐貍的模樣,爪子刨地,挖出了一個深坑。
第二天,官差搜山,在亂葬崗找到了三十六個陶罐,每個罐里都蜷縮著一具女童的骸骨。骸骨的額頭上釘著銅錢,罐底還壓著寫有生辰八字的黃紙。最老的那個陶罐,封泥上竟蓋著洪武三年的官??!
趁亂之際,我撿了一片碎瓷,后來才看清上面燒著“歲貢”二字。那瓷片在我懷里揣了三天,竟長出了一層白毛,嚇得我趕緊將它扔進了河里。
卷四:陰司的生死簿
獲知三人口供,范一舟心中已經(jīng)有了猜測,只需再求證一番。他從懷中小心地取出半片魚形的玉佩(范一舟被天師觀的師兄在山門前見到時,不知是何人在中襁褓所放,從小到大一直帶在身上,他也一直都想查明自己的身世之謎),取一滴眉心血,玉佩發(fā)出淡藍色幽光,指尖觸碰玉佩的一瞬間,被傳送到地府的奈何橋旁的池里,碰巧遇到陰司的閻王巡查。(閻王還熱情接待,可見是老相識了,要說緣由那可說來話長,后續(xù)揭曉)
得知其來意后,閻王立即招呼小鬼們升堂,并命人查找生死簿,主薄念道:“趙明誠,陽壽本應(yīng)為四十二載,卻借金蠶蠱續(xù)命至五十四歲。查其命格,本應(yīng)為七品縣丞,因獻上“狐女稅”,得到了當(dāng)朝嚴(yán)閣老的提攜,連任青陽縣令二十八年。”
在陰司的公堂上,堂下無頭女鬼呈上了證物:三十六個繡著“忠孝節(jié)義”四個大字的肚兜,每個肚兜都浸透了人血。鬼判官翻開趙明誠的功德簿,只見墨字竟化作金蠶四散逃竄,啃食完“愛民如子”四個字后,吐出了一串帶血的銅錢。
驚堂木拍響時,公堂地磚縫里鉆出了白毛,轉(zhuǎn)眼間凝成了一只九尾狐的形狀。那狐一爪捏碎了金蠶,散落的金粉在空中拼出了歷任縣令的名諱,末尾都綴著“借命三十六載”的小字。
終章:尾聲——說書人的感嘆
如今,那荒廟已成了狐窩。每逢初一十五,總能看到一只褪毛的老狐在教導(dǎo)小妖們識字。然而,它們所學(xué)的并非《千字文》,而是《大明律》中的田賦條款。
前些日子,有個醉漢闖進了廟里,說他聽見女童在背誦“苛政猛于虎”,可那教書先生分明頂著趙大人的臉。最奇怪的是,廟里的香案上供著一塊破匾,仔細(xì)辨認(rèn),上面竟是“明鏡高懸”四個字,只是“鏡”字缺了金字旁,倒像是“明竟高懸”的諷喻。
諸君且看,那三十六盞燈籠照亮的,哪里是什么鬼怪,分明是那吃人的官袍下,千百年來未曾洗凈的血漬!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茍在初圣魔門當(dāng)人材
呂陽穿越修仙界,卻成了魔門初圣宗的弟子。幸得異寶【百世書】,死后可以重開一世,讓一切從頭再來,還能帶回前世的寶物,修為,壽命,甚至覺醒特殊的天賦。奈何次數(shù)有限,并非真的不死不滅。眼見修仙界亂世將至,呂陽原本決定先在魔門茍住,一世世苦修,不成仙不出山,奈何魔門兇險異常,遍地都是人材。第一世,呂陽慘遭師姐暗算。第二世,好不容易反殺師姐,又遭師兄毒手。第三世,第四世……直到百世之后,再回首,呂陽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一代魔道巨擘,初圣宗里最畜生的那一個?!澳чT個個都是人材,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里的!”
太虛至尊
(又名《玄靈天帝》方辰)”江凡,我后悔了!“當(dāng)許怡寧發(fā)現(xiàn),自己寧死不嫁的窩囊未婚夫,娶了姐姐,將她培養(yǎng)成一代女帝時,她后悔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不會任性的讓姐姐替嫁!
玄鑒仙族
陸江仙熬夜猝死,殘魂卻附在了一面滿是裂痕的青灰色銅鏡上,飄落到了浩瀚無垠的修仙世界。兇險難測的大黎山,眉尺河旁小小的村落,一個小家族拾到了這枚鏡子,于是傳仙道授仙法,開啟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家族修仙,不圣母,種田,無系統(tǒng),群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