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義猴傳

宋曹(射陵)

建南楊子石袍告予曰:吳越間,有鬈髯丐子,編茅為舍,居于南坡。嘗畜一猴,教以盤鈴傀儡,演于市以濟朝夕。每得食,與猴共,雖嚴寒暑雨,亦與猴俱。相依為命,若父子然。

【注釋】

①宋曹:字彬臣、邠臣,號射陵、耕海潛夫,鹽城(今屬江蘇)人。清初流寓揚州,著作有《會秋堂詩集》《會秋堂文集》。此篇作品出自《會秋堂文集》。又見引于清錢肅潤《文瀫初編》卷十五。

②建南:未詳。如依下文陸舜《楊石袍文集序》所言楊石袍為豫章人,頗疑建南為新建、南昌二縣之省稱,新建、南昌二縣同為明、清時南昌府治所,南昌府古稱豫章,故用其治所二縣之省稱。楊子石袍:楊石袍,祖籍江西,以布衣終生,清陸舜《楊石袍文集序》記:“楊子者,所稱東海布衣高士耶。……楊子豫章士,而實產東海之虎墩。其讀書好古,下帷而不窺園者有年矣?!?/p>

③吳越間:指春秋吳、越故地(今江蘇、浙江一帶)。

④鬈(quán)髯:兩腮有卷曲胡子。

⑤編茅為舍:用茅草搭建房屋。

⑥盤鈴傀儡:手執盤鈴表演傀儡雜技,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入市看盤鈴傀儡”。盤鈴,古代一種搖擊的樂器。

⑦朝夕:指度日之需。

【譯文】

南昌府人楊石袍告訴我說:在吳越一帶,有一個兩腮長有鬈曲胡子的乞丐,用茅草搭建房子,住在南坡上。他曾經養了一只猴子,教猴子拿著搖鈴表演傀儡雜技,到街市上去表演以糊口度日。每次得到食物,就和猴子一起分享,即使遇到冬日嚴寒、酷暑暴雨,也和猴子在一起。他們相依為命,關系如同父子一樣。

如是者十余年,丐子老且病,不能引猴入市。猴每日長跪道旁,乞食養之,久而不變。及丐子死,猴乃悲痛旋繞,如人子躄踴狀。哀畢,復長跪道旁,凄聲俯首,引掌乞錢。不終日,得錢數貫,悉以繩錢入市中,至棺肆不去。匠果與棺,仍不去。伺擔者輒牽其衣裾。擔者為舁棺至南坡,殮丐子埋之。猴復于道旁乞食以祭。祭畢,遍拾野之枯薪,廩于墓側,取向時傀儡置其上焚之。乃長啼數聲,自赴烈焰中死。行道之人,莫不驚嘆而感其義,爰作義猴冢。

【注釋】

①長跪: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后跟上。長跪時,則將腰股伸直,以示莊重。

②躄踴(bì yǒng):哀痛貌,親人去世后捶胸頓足。

③衣裾:衣襟。

④廩(lǐn):積聚。

⑤向時:以前,過去。

⑥爰(yuán):乃,于是。

【譯文】

就這樣過了十多年,乞丐年老患病,沒法再領著猴子去街市了。猴子便每天直身跪在路旁,乞討食物來養活主人,很久都不改變。等乞丐死了,猴子悲痛得圍繞著主人的遺體轉,如同孝子那樣哀痛地捶胸頓足。哀悼后,便又挺直身體跪在路旁,低著頭發出凄婉的叫聲,伸出猴掌乞討錢財。不到一天,就得到了幾貫錢,把錢都用繩穿起來去街市中,到一家棺材鋪前不肯離去。棺材匠最后給了它一口棺材,它仍然不肯離開。猴子等待杠夫過來,就扯住他們的衣襟。幾個杠夫替它把棺材抬到南坡,裝殮并埋葬了乞丐。猴子又跪在路旁乞討食物來祭奠主人。祭奠完,猴子四處拾來野外的枯枝,堆在主人的墳旁,取出過去表演用的傀儡放到枯枝堆上焚燒。猴子這才長聲啼叫數聲,自己跳進大火中燒死了。過路的人們對此無不驚嘆,都被猴子的義氣所感動,于是為它筑起一座義猴墓。

張山來曰:有功世道之文,如讀《徐阿寄傳》。

【注釋】

①《徐阿寄傳》:又名《阿寄傳》,明代田汝成的小說。講述老仆阿寄為主人徐寡婦做生意,二十年后,致產數萬金,“財雄一邑”。死后自己卻無寸絲粒粟之儲,妻子、兒子仍衣衫襤褸。故事突顯了忠義、孝悌的儒家觀念,被馮夢龍《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引為本事。

【譯文】

張潮說:這是有助于宣揚社會道德風尚的文章,如同讀《徐阿寄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博客| 新营市| 乌拉特前旗| 如东县| 醴陵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阳泉市| 营口市| 榆树市| 汕头市| 阿坝县| 灵寿县| 烟台市| 汕尾市| 宁强县| 合阳县| 广西| 汤原县| 武清区| 和林格尔县| 武夷山市| 祁阳县| 蛟河市| 本溪| 博乐市| 碌曲县| 波密县| 陆川县| 武川县| 财经| 浦县| 启东市| 绥宁县| 吉林市| 西安市| 正蓝旗| 谷城县| 塘沽区| 南城县|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