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9月宣布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積極應對環境與氣候挑戰、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實施綠色發展的決心和雄心。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范圍的資源、環境、氣候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是發達國家率先實現工業化、發展中國家廣泛追隨西方工業化道路后出現的。這條道路的技術體系和制度安排先天性存在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矛盾與沖突,這種缺陷的主要根源在于發達國家的技術體系、產業分工、知識觀念等規制了全球發展的基本秩序,沿襲這條道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固定少數與變動多數的關系,無論從制度安排還是從資源約束上都難以被突破。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接受澳大利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10億中國人擁有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的生活,那將對全球都是一種災難,地球根本無法承擔。”這句話生動詮釋了以上問題,也表達了西方國家的基本認識:“中國人要想過上美國人的好日子,地球都不允許。”如果繼續模仿和沿用發達國家的傳統工業化模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是難以實現的,只有擺脫對歐美發達國家的模仿和追隨,變革傳統技術體系、現有國際秩序和知識觀念,努力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國才能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提供扎實的物質基礎,保障子孫后代能夠實現永續發展。

在不發達階段提出“雙碳”目標承諾,是我國對全球各國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這將引發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任務和途徑,對開拓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重構產業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產業結構包含三產結構、部門結構、行業結構、企業分布、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空間布局、貿易結構、要素結構、需求結構等復雜內容。“雙碳”目標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全面推進制造業實施綠色創新,通過綠色技術、工藝、設備、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實現大規模降碳。因此,制造業轉型升級是“雙碳”目標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核心內容。本書以制造業為切入點,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國內外研究、道路選擇、基礎條件、重點行業、空間布局、風險防范等方面研究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提出一些政策建議。全書分七章:

第一章研究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特點。首先分析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一般規律,包括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核心內容,具有階段性變化特征,受發展階段深層矛盾問題影響,轉型升級成功與否決定現代化成敗等。進而研究了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具體特征,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歷程、主要階段、重要特征和深層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雙碳”目標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核心問題、關聯問題和應堅持的基本原則。這一章是研究總架構,后續章節將從不同方面對核心與關聯問題展開分析。

第二章研究發達國家怎樣解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首先分析了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歷程、特點和原因,總結了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兩種典型模式。進而從降碳成效入手,梳理了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主要經驗、突出問題和深層矛盾。最后研究了我國借鑒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主要經驗的可行性,以及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道路與我國真正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突破國際發展秩序制約存在的沖突,認為工業化后期西方工業化道路不適合我國。

第三章研究三產結構與不同工業化道路的選擇,即在高收入階段不模仿西方道路的情況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應選擇怎樣的道路、達到怎樣的目標以及具有怎樣的基礎。本章通過模型構建和情景分析,測算了我國在選擇美英工業化道路、日德工業化道路、中國工業化道路三種不同情景時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情況。

第四章研究制造業內部結構的轉型升級。強調堅持創新驅動和先立后破,把創新作為制造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整發展綠色生產力的優先順序,全面打造新興產業綠色增長引擎,盡早盡快布局未來綠色產業,加快實現高耗能行業顛覆性創新,逐步壯大傳統制造業綠色產品供給。

第五章研究空間區域維度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問題。我國地域廣袤、空間遼闊,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各異,發展水平也不盡一致。“雙碳”目標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改變了能源資源稟賦結構和區域發展優劣格局,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創造了新契機。推動綠色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地探索各地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途徑,成為“雙碳”目標下空間區域維度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要在鼓勵和支持各地區結合自身條件、“各美其美”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取長補短,從而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實現“美美與共”。

第六章研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風險問題。工業化后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充滿風險和挑戰,我國應重點防范經濟增速進一步下降、產業政策“一刀切”和“激進化”、過早過快去工業化、老工業基地和城鎮進一步衰退、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碳轉移與碳泄漏、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七大風險。

第七章是主要結論和對策建議。

總體看,現實國情與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決定了我國不具備模仿發達國家工業化道路的環境和條件,堅持以實體經濟為主,開拓不同于發達國家的、綠色低碳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面臨的新使命、新機遇、新挑戰,堅持制造業占比長期穩定、堅持產業體系長期完整、堅持科研投入長期增長、堅持新能源使用占比長期逐步提升是保障“雙碳”目標下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成敗的關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扬中市| 葵青区| 建平县| 绥棱县| 阿合奇县| 甘肃省| 昌宁县| 凤台县| 行唐县| 平远县| 尚志市| 肇庆市| 习水县| 万州区| 哈尔滨市| 岑溪市| 天祝| 青阳县| 六枝特区| 衢州市| 郁南县| 伊宁市| 明光市| 砀山县| 兰溪市| 漳州市| 阿拉善右旗| 陕西省| 怀安县| 合水县| 大同市| 岚皋县| 昌宁县| 成武县| 天门市| 东至县| 东乌| 镇安县| 县级市|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