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興漢的野望【求追讀!!感謝!】
- 從負債百萬開始抽取黑科技
- 富土康在逃保安
- 2307字
- 2025-03-29 12:00:00
略有些激動地從李興漢手中接過了那個U盤,迫不及待地插進了辦公室的電腦里查看了起來。
兩個文件夾出現在他的面前。
他下意識地點開了放在前面的那個尾號標為0.98的【鋰離子電池封裝疊片工藝】,然后直接翻到了對于這份技術的簡介內容。
“三明治結構疊片工藝,將正極/隔膜/負極單元堆疊層數提升至48層……”
“使用改性聚丙烯/鋁塑復合膜作為封裝材料……電解液注入量精確控制在±0.15ml容差范圍……”
凌正輝越看,眼睛就睜得越大。
同樣是李興漢拿出來的技術資料,有【鈷酸鋰電池技術LCO001】的珠玉在前,他根本就沒有去懷疑這份文件的真實性。
光看這份【鋰離子電池封裝疊片工藝】的簡要介紹,凌正輝就知道,這絕對是一份不輸于【鈷酸鋰電池技術LCO001】的技術資料。
雖然這份資料,內容只不過是一種疊片封裝工藝,但是能把疊片層數提高到48層,對聚合物電池的生產,無疑是一次極大的進步。
就他所知,國內目前在聚合物電池領域工藝最好的公司是欣旺達和德亞這兩家。
他們的疊片工藝最多也就做到40層。
疊片層數提高了20%,意味著至少可以讓聚合物電池的核心性能提高10%以上。
10%的性能提升,就能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產品領先一代。
在看過技術簡介之后,凌正輝并沒有繼續往下看,而是抬起頭看向了李興漢,滿臉的不可思議。
他越來越好奇李興漢背后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研究團隊了。
每次拿出來的技術,都能對國內的主流產品實現斷層式的領先。
那這個團隊的研究成果究竟領先了自己多少?領先了整個國內高校圈多少?
不過見李興漢一臉疑惑地看著自己,估計他并不知道給自己的資料究竟有多么強大。
苦笑著搖了搖頭,凌正輝索性關閉了【鋰離子電池封裝疊片工藝】的材料文件,打開了另一份【極片輥壓控制系統】。
這份文件名稱后面標出來的系數是0.96.
凌正輝猜測,這可能是李興漢背后的神秘團隊對技術資料的評級體系。
看完資料介紹后,果然印證了他的猜想。
這份【極片輥壓控制系統】雖然比國內主流廠商有所領先,但也僅僅如此而已了。
不過這份技術正好是現在的星漢新能源能用上的技術。
如果能把這份技術應用到接下來的生產中,凌正輝預估電池正極的生產速度至少能夠提高15%,正極生產成本能夠降低8%左右,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技術。
見凌正輝把兩份文件的簡介看完之后就直接關閉了文件夾,李興漢開口問道:“怎么樣?這兩份文件對現在的星漢新能源有幫助嗎?”
凌正輝聞言點了點頭。
“【極片輥壓控制系統】是馬上就能用上的,只需要跟輥壓設備廠商那邊聯系,對設備進行適當的技術優化就行。能讓廠里的生產效率提升一些,還能降低電極生產成本,具體效果還要等生產開始后才能看出來。
至于【鋰離子電池封裝疊片工藝】,就要等到我們的聚合物電池生產開始后才能用上了。
不過想要用上這個工藝,我們得采購日本進口的疊片機才行,國產疊片機的精度肯定達不到工藝要求!”
聽完凌正輝的建議之后,李興漢點了點頭,說道:“你到時候跟輥壓設備廠商聯系的時候,可以問一下他們對【極片輥壓控制系統】感不感興趣,我們可以授權給他們使用,具體授權費用我也不是很懂,你看著談就是。
最好是能用這筆授權費把進口疊片機的錢賺到才好!”
聽李興漢如此說,凌正輝也是笑著點了點頭,按他對行業現狀的了解,一臺能滿足星漢新能源生產需求的疊片機價格,大概是在150萬美元左右。
而【極片輥壓控制系統】能夠極大地提升輥壓設備的市場競爭力,輥壓設備生產廠絕對愿意出大價錢購買,不說多了,一年200萬美元的授權費肯定是要有的。
說不定靠著這筆授權費,就能把生產聚合物電池的設備湊齊了!
想到這,凌正輝不由感慨起來,有技術就是牛逼呀!光靠授權費就夠公司擴建升級了。
不像是當初雷東寶的時候那樣,還得去銀行貸款借錢才湊齊了生產設備。
有一個能隨手掏出領先技術的老板,讓他這個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當得底氣十足。
“凌教授,公司交給你,我很放心,在待遇上也絕對不會虧待大家,我打算設立一個獎金池,獎金池的總量全廠所有員工年薪的30%,到年底按照貢獻度進行發放。”
李興漢拍了拍凌正輝的肩膀,又一個大餅甩了出去。
凌正輝聞言還算淡定,以他的技術水平,不管到哪里都能實現財富自由。
但是有一個如此巨大的獎金池,無疑能夠激發下面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極大降低他的管理難度。
在謝過李興漢之后,凌正輝就帶著裝有兩項技術的U盤離開了。
待凌正輝走后,李興漢靠在原本屬于雷東寶的寬大辦公椅上,思考起了星漢新能源未來的發展。
星漢新能源有現在的局面,要歸功于李興漢抽出來的【鈷酸鋰電池技術LCO001】。
但是寶箱里開出來的技術是有隨機性的。
李興漢這次十連抽運氣還算好,有兩項技術跟電池生產相關,能讓公司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技術領先。
但是這個領先也只是暫時的。
要是李興漢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系統抽獎上,萬一后面幾次抽獎不出電池生產相關的技術,那星漢新能源就會陷入發展停滯狀態。
這肯定是李興漢無法接受的。
而且抽出來的技術也過于碎片化,通常只能在某項工藝上面做到領先,這樣的領先只是在某個點上。
不像現在日韓新能源企業那樣,是對國內新能源行業的全面領先,這是一整個面的領先。
不只是新能源領域,這種國外對國內的領先,在2012年這個時間段,體現在各行各業。
想要把技術領先從單項工藝擴散到整個行業,又或者把單個行業的技術領先擴大成全國科技對國外的全面領先,光靠一個系統抽獎肯定是做不到的。
李興漢一人之力,又如何及得上十數億華夏兒女的共同努力。
抽獎系統可以用來突破一些關鍵的技術節點,指出科研的正確方向。
但是想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帶領整個行業乃至全國科技產業進步,必須要擁有自主研發能力才行。
“是不是可以先建設一個技術研究院,以后抽出來的技術可以在研究院進行內部消化,等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吃透先進技術之后,再想辦法進行改進提升,從而帶動整體技術的進步?”
李興漢如此思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