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入住董卓郿塢老巢
- 劉協: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113字
- 2025-04-15 07:00:00
“你怎么一個人跑出來了?”董卓眉頭微皺,“身邊的侍女何在?”
“她們太煩人。說我現在身份不一般,這也不讓,那也不讓的,被我趕去織坊了!”
這少女得意的笑著,聲音好似銀鈴:“我讓她們給大父新制幾套袍服,用作賀壽之用,他們自是不敢違抗……大父,你看我是不是很聰明?”
“你啊!”董卓無奈的搖了搖頭。
然而在少女的一番癡纏下,很快就露出笑意,不再有任何計較:“罷了,且來見過陛下。你這縣君之位,即是由陛下親封。”
或許是想到了這點,董卓對劉協的態度也好了一些,為劉協引見道:
“此為老臣的孫女董白,向來在涼州邊地長大,不太識得閨中禮儀。又因幼年失去雙親,家中皆憐之,很少有所約束,如今性子未免放縱了一些,倒是讓陛下見笑了。”
劉協打量著這少女,見她身姿挺拔,頭發簡單盤起,施以玉釵,眼睛大而明亮,容貌不失少女的清秀,眉宇間卻頗有英氣。
她的膚色微呈小麥色,不似一般閨秀那般白皙,大概如董卓所言,沒少沐浴涼州邊地的陽光。
見到劉協望著她,她也沒有一般少女初見外人的羞澀,反而好奇的回望過來,眸光清澈,帶著幾分好奇的神情。
“你就是陛下啊?”她爽朗的說道,依董卓之言奉以拜揖,“董白謝過陛下的封賞!”
“渭陽君免禮。”劉協點了點頭,心中隱隱覺的這少女有些面熟,但更多的還是荒誕之感。
這樣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女,居然是大漢建國近四百年來,非皇室的女子中,地位和身份最為崇高的一位!
往常依制度受封縣君的,大多是皇后的母親,甚至是太后的母親,想來都是那種老態龍鐘、威嚴慈祥的模樣?哪有如她這般青春靚麗、甚至微帶稚氣?
而且,董卓還專門為她筑壇受封,請群臣觀禮,甚至連他這天子也親自到來。如此規格,已經不遜于冊封諸侯王了。
只能說,董卓對他這孫女,真是疼愛到了極致啊!
……,……
天子駕臨,郿侯宅邸中自是一片忙碌。
內門之后最為尊崇的后寢東院正室,本為董卓母親池陽君所居,如今也要挪縢出來,讓天子及隨行的少府諸署入住。
事情麻煩不說,還要驚動年近八十的老人,也難怪董卓不愿劉協過來,拜見時也沒給什么好臉色。
劉協也明白此節,攜董承拜會過池陽君后,就笑著對董卓說道:
“朕本不速之客,這正堂正室房間甚多,擇一間居住即可,何必勞動老封君搬遷?譬如先漢,未央宮建成之前,孝惠皇帝與高皇后、高皇后之母呂媼,皆居于長樂宮內,于制度無違也。”
“隨從于朕的少府諸署,亦可就便于東院的南廡安置,不必太過麻煩宅中。”
董卓見劉協待老母池陽君有禮,又如此為老人考慮,話語間更加溫和:“倒是陛下考慮得周到。”
一旁的董白忽然插話道:“既然曾祖母不用搬遷,那我也繼續住她的西廂,不遷去西院了。”
西院是董卓的居所,一向由董卓的姬妾居住。
除了那幾位育有子女的妾室之外,還有一些頗為受寵的姬人,一個個爭奇斗艷、爭風吃醋。自長安遷來一月多,已經鬧得宅中不寧,讓董白頗為厭煩。
董卓也知道此事,前日回來即斥責過數人,鬧得最厲害、以致沖撞了董白的那名姬妾,甚至被他下令處死。
想想天子也就十一歲,后宮一無所幸御,他點了點頭:“也罷,只是不得擾了陛下一行。”
董白笑著謝過祖父董卓,轉身雀躍而去,自與曾祖母敘話。
劉協入住東院東廂正間,把董承、王斌安排在右間,王蓋、法正安置在左間,一些侍從則居于他正間外的耳房侍奉。
稍事休息之后,劉協叫來法正,問他道:
“朕觀太師這郿塢,城墻極高極厚,外圍有寬達三丈的壕池、城內建筑眾多,想來頗費人力,必然要在縣中征發勞役的。你家離此不遠,族中可曾應役么?”
“回稟陛下,自是有的。幾乎所有年十五以上的男丁,都曾應役前來。待到郿塢建成,有的人也沒能夠回去,想是奠了這郿塢的地基。”
“臣還聽說,除了本縣的男丁之外,還有不少司隸各郡送來的人。有的是犯了司隸校尉的禁令,有的是對太師本人不敬的朝臣家屬,他們的勞役更加繁重,幾個月下來,基本不可能還活著。”
“可見太師對我等本縣之人,還有幾分身為邑君的體恤。”
說到這里時,法正微微露出一絲笑意。但聽其措辭,顯然含有隱怨。
劉協不禁有些側目。
這法正,恩怨分明不說,膽量也是不小。
在這董卓的宅邸之內,就敢說他的壞話,也不怕隔墻有耳,傳揚出去么?
他本來還想多了解一些,這會也不好多問了,轉而問起了法正的學業,聊起他祖父法真生前著述之事。
如此閑敘了一會,法正請教道:
“前一會陛下言及,孝惠皇帝與高皇后、高皇后之母呂媼,同住長樂宮中,果有此事乎?”
“臣有兩疑,一則未央宮為高皇帝、蕭相國所建,孝惠皇帝何以不居?二則以呂后之權勢,其母居然無有封君之號,僅以呂媼稱之么?”
劉協笑道:
“未央宮雖為高皇帝所建,但他并未入住。孝惠皇帝即位后,起初亦是蕭規曹隨;后來高皇后權勢漸盛,凌于天子,孝惠皇帝才避往未央宮,此后遂有天子居未央、太后居長樂的定制。”
“至于封君,本不在漢室制度之內,而是王莽的創舉。他在擔任攝政時,封母親食邑三千戶,為功顯君。其后和熹鄧太后攝政,亦封母親為新野君。”
“依此故事,才有后漢皇后、太后之母為縣君的制度,而先漢則無。”
“原來如此!”法正拱手道,“陛下博通典故,臣佩服之至。”
“此皆蔡侍中教導之功也,”劉協笑道,“明日朕就帶你去見蔡侍中,定下師徒之名分,假以時日,你必能大有成就。朕對你期望頗高,可不勉之?”
法正立時拜倒:“臣必當努力進學治經,不負陛下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