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太師董卓,其心難測
- 劉協: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111字
- 2025-03-25 18:00:00
董璜當即領命而去。他擔任侍中,出入中朝很方便。
董卓把帛書放到案上,和劉艾嘆道:“關東叛軍諸部,俱是不堪一擊,早晚必破袁紹、袁術。惟孫堅部曲精銳,有些難纏。”
“昔年孤西征邊章、韓遂,張溫統兵為后繼,孫堅為其參軍,竟饞孤于張溫,欲斬孤以彰軍威,實為可恨。”
“再者,他為長沙太守,棄郡北上,擅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等,又自為豫州刺史,簡直視朝廷法度于無物。此人不死,孤不得安,長史可有計較?”
連這位太師都無能為力,劉艾能有什么辦法?
他思索了好一會,才回復董卓道:
“孫堅出身低微,素無士望,能驅使豫州郡兵,乃是借了袁氏之名;輜重軍糧,也仰仗袁術供給,自身并無所據。待到袁術成擒,其勢力自然消散。”
“如太師所言,孫堅曾擅殺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咨等,則睿、咨所征辟的州郡屬吏,無不與其有弒主之仇,南陽郡、乃至整個荊州都不會接納他。”
“只要袁術一滅,孫堅不僅無法在南陽待下去,想要通過荊州北部,回到長沙本郡,亦是寸步難行。”
董卓隨意的點了點頭。
這是正確的廢話,他豈不知道滅了袁術,孫堅就是無根之木?
但現在連身為袁術之將的孫堅,他都沒有辦法打發掉,又怎么去消滅袁術呢?
堂中的氣氛微滯,劉艾只能以它事開解,徐徐慰勞其心,直到董璜返回。
他并未帶來董卓要的策書、印綬等,而是向董卓稟報道:
“回仲父,尚書選部郎趙戩不肯用印!”
“王司徒何在?竟不能管束么?”
“司徒、尚書令王公引蔡公前往面見天子,不在臺中;尚書仆射士孫瑞一再勸說趙戩,卻無法讓他改變主意,小子只能空手而回。”
“哈哈!一個個的,都在矯情造作,拿朝廷大事給自己邀取名譽!”
董卓氣急而笑,大聲呵斥董璜,“你的禁軍呢?除了恐嚇孩童,還能做點正事否?”
董璜等的就是這句話,否則可不好在王允的尚書臺撒野:“唯!小子這就去把趙戩拿來!”
他向董卓拱了拱手,快步離開。
董卓沉吟著,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長史可記得,上個月底,司徒曾來書報孤,說袁紹上表朝廷,以會稽周昂為豫州刺史?”
“此事有之,”劉艾道,“太師的意思是?”
“這不是很明顯么?”董卓忽然笑道,“袁術已表孫堅為豫州刺史,領豫州郡兵,此事關東皆知;前時孫堅敗我部將胡軫、呂布,想來為袁術邀得了一些名聲。”
“袁紹為叛軍之盟主,豈容袁術越到前頭?故而也表自家部將為豫州刺史,和袁術、孫堅抗爭……孤料這二袁之間,嫌隙已生矣!”
劉艾聞言,也反應了過來,進一步向董卓分析道:
“屬下聽說,袁紹在河內屯兵甚眾,其所領的渤海一郡,糧草已不敷使用,須仰仗于冀州刺史韓馥。其爭奪豫州,莫非也有獲取糧草養兵的用意?”
“再者,豫州為汝南袁氏本州,門生、親戚最多。二袁爭立刺史,亦是在爭奪家族之內的主導,此等嫡庶之爭,幾乎沒有和緩的可能。”
“關東、河北叛軍,以二袁為首。如此二袁敵對,則叛軍必然分裂,屬下為太師賀!”
董卓聞言,心中更是暢快:“哈哈,長史言之有理!昔日孤盡誅袁氏在京者,長史曾有諫言,今日且看如何?”
劉艾心中微嘆。哪怕到現在,他都不覺得董卓誅殺袁氏是對的。
畢竟袁氏門生故吏遍于天下,連董卓及其先父也包括在其中。誅殺袁氏之后,董卓既失了身為門生故吏的道義,也絕了袁氏門生投靠的可能,乃至人心不附,幾乎天下皆反。
可他也不得不承認,正是殺了袁氏滿門,如今二袁才會爭奪家族之內的主導權。
否則的話,無論是太傅袁隗,還是下一代的袁氏嫡長、時任太仆袁基,但凡有一人在,袁氏的主導權都不會有任何爭端。
他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向董卓請教道:“太師的意思,是同意袁紹所請的豫州刺史人選么?”
“豈能如此,”董卓一哂,“讓袁紹小兒牽著孤的鼻子走嗎?”
“那太師的意思?”
“豫州刺史可以給他麾下,讓他和袁術、孫堅去爭奪豫州,但不能是他上表提出的人……長史可有什么建議人選?”
劉艾略一思索,向董卓拱手道:“屬下確有一人。只是,要先請太師勿要怪罪。”
“且言之,孤不怪罪就是。”董卓哈哈一笑,心情頗為不錯。
“這會稽周氏,屬下略知一二。其名聲最著者,有丹陽太守周昕,為孝桓帝時太傅陳蕃的門生。中平四年太尉張溫罷,司徒崔烈轉為太尉,辟周昕為太尉掾,其后累官至丹陽太守。”
董卓明白了。張溫、崔烈,這兩個都是他痛恨的人,難怪劉艾要告罪在前。
“屬下與崔烈同鄉,頗有交往,亦得結識周昕。其家中有二弟,一為袁紹所表之周昂,一為周喁。想袁紹表周昂為豫州刺史者,必以其兄周昕執掌丹陽,為天下強兵所出,可引以為強援。”
“如今太師只需以其弟周喁相代,則袁紹的謀劃仍可施行,勢必欣然領命。而太師也不必受制于袁紹,反可令其受制于太師。”
“善!就依長史所舉。”董卓爽快的同意。
兩人議定此事,董璜也正好返回。
他已經換上了盔甲,領著數名甲士,押著尚書選部郎趙戩到了堂外的庭前,躬身向董卓復命。
董卓離案而起,抽出案邊的長劍,踱步到趙戩身前喝問道:“你便是趙戩?”
趙戩拱手施禮道:“正是下臣,見過太師。”
“孤且問你,為何不肯在策書上用印?”
“非下臣不肯,乃是有悖于朝廷制度,”趙戩的態度不卑不亢,“弘農楊懿、安定胡種,察其出身經歷,皆無出掌司隸大州的資格。”
此言一出,身后的相國長史劉艾,已經替他捏了把汗。
雖然他知道,太師董卓這會心情甚是不錯,可這趙戩如此忤逆太師,耽誤的又是畢圭苑駐軍的大事,誰知道太師會不會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