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7章 感謝一個人

李伯弢無可奈何地起身,環(huán)視堂上眾人,只見目光各異,有的帶著幾分緊張,有的流露出不以為然之色,有的含著幾分戲謔,等待看他出丑,亦有的神色端肅,靜候他發(fā)言。

李伯弢不待片刻,拱了拱雙手,朗聲說道;

“一家之言,還請諸位提點。”

“剛才自如兄和曰廣兄的兵法之說,可謂通俗易懂,幾近概括所謂兵法之意。”

“小弟實感佩服。”

“不過,某以為,談論兵法之前,要先確定,何為兵戈,何為征伐,到底什么才是‘戰(zhàn)爭’!”

李伯弢腦海中,立刻浮出了一句“兵不厭詐,這是戰(zhàn)爭”!

李伯弢的發(fā)言,突然之間又讓大伙陷入了思考——明明一個簡單的詞匯,本想脫口而出,但似乎怎么想都不太對!

戰(zhàn)爭是鎮(zhèn)壓?是暴力?是殺伐?是替天行道?是窮兵黷武?

連霍維華都略一愣神,他直接想到的就是孫子的那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可在這里的“兵”和戰(zhàn)爭似乎又意有不同......,如果把這“兵”替換成“糧”,同樣也說得通。

——糧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于是,霍維華心中倒是升起了一陣好奇心,想看看李伯弢到底是胡言妄語,還是真知灼見。

只聽李伯弢,緩緩說道:

“夫戰(zhàn)爭者,乃朝政之延續(xù),以挾兵戎之威,以行朝堂之志。”

“非獨于政事之外,實乃政道通達之器,故而戰(zhàn)爭之本,乃武力相向,而使敵之意志屈服。”

“然其激烈之程度,非決于兵鋒之銳鈍,乃視其朝政動機之深淺、戰(zhàn)爭目的之遠近,及調(diào)度財賦兵力而定。”

此時,李伯弢稍稍緩了口氣,望著一片沉默的大堂,心中竟有些忐忑,真不知自己的言論會不會惹出什么麻煩。

因為,現(xiàn)下是個非常敏感的時機,這遼左大敗剛剛就在眼前。

而自己卻在說,這戰(zhàn)爭是朝政的延續(xù),等于是把這口鍋安到了內(nèi)閣的頭上——元輔,咱不是故意的啊!

不過事已至此,李伯弢不得不繼續(xù)說道:

“因而,兵法不獨為制勝之道,更是戰(zhàn)爭之藝術(shù),須因天時而變,隨前敵而動。”

“然天時之變,即朝政之更易,故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若不諳朝政,則兵法無所施也!”

說完之后,李伯弢默默的站在一側(cè),轉(zhuǎn)頭環(huán)顧四周,見大家面色如水,不知深淺。

一刻之后,“唰——”“唰——”幾道衣袂翻動之聲,四人從位上霍然起身,赫然是吳麟瑞、張元芳、馬士英和玄默!

都是自己熟悉的同年——只見他們面露笑容......李伯弢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放下了。

堂內(nèi)霎時間,一片哄然之聲直沖云霄:

樊一蘅一拍文案,咋舌道:“李兄!你這個瓜娃子可以哦!”一邊對旁邊的同年擠眉弄眼:“你們看,這就是傳說中的‘扮豬吃老虎’!”

一旁梁廷棟,高呼一聲:“中哎呀媽呀中,俺只能得出兵法,乃兵之法也!俺這回是佩服了!”

后排的何吾騶干脆一攤手,碎碎念道:“嘞個世界真系唔公平啊!點解有人可以噏兩句就咁犀利?”

李伯弢緩緩坐下,兩邊立刻湊過來了雷躍龍和萬谷春,兩人也是激動萬分,說道:

“伯弢兄,這我就得批評你一下了!”

“還請雷兄教我......”

“你身上一個毛病得改!”

“哦?不知是何缺點?”

“謙虛!過于謙虛!”

李伯弢看著兩人滿目微笑,心中大聲吶喊道:多謝卡爾!

。。。。。。

霍維華震驚于李伯弢的見解,他終于開始懷疑,這小子說只讀過一本兵書,是不是在坑我!

謙虛得有點過分了!

“夫戰(zhàn)爭者,乃朝政之延續(xù),以挾兵戎之威,以行朝堂之志。”

這句話,自己竟從未在任何一本兵書上見過!

若這見解當真成立,那豈不就是自成一家之言?

——那不就是“立言”?!

霍維華一時間心神俱震,嚇得一哆嗦!

他手里剛拿起的堂木,一時失神,竟不小心脫手,落在了大案之上,發(fā)出一聲清脆的“啪!”

——整個大堂頓時鴉雀無聲!

霍維華抬頭望去,緩了緩自己的心神,清了清嗓子,終于開口說道:

“幾位觀政的發(fā)言,令人深省,催人思考,皆是治兵經(jīng)國之言,本官非常認同。”

“那接下來,就看看還有哪些兵書,可以讓大家拜讀一番!”

這次的授課,在經(jīng)過了一次小小的轉(zhuǎn)彎之后,終于邁入了正軌。

“首先的一本,不用言明,正如剛才施觀政所言,此書乃本朝武舉策論,必用之書。”

堂下的郎官們都不自覺的點了點頭,心知就是《武經(jīng)直解》,由洪武四年的進士,兵部侍郎劉寅編撰。

“這書,無人不識,我在此就不多說了,只是有一言提醒大家——”

“若是大家能得刻本,本官建議,最好讀得是張江陵的《武經(jīng)七書直解增訂》,而非劉寅的版本。”

“為何?”

突然間堂下發(fā)出一問。

李伯弢轉(zhuǎn)頭看去,隔著自己四五個座位上坐著一位身高七八尺,面容魁偉的山西郎官,正在發(fā)問。

霍維華皺了下眉頭,思忖了一下說道:

“三個原因,其一:注解詳細,義理純正。”

“其二:匯集眾說,俱并存之。”

“其三:附以實例,通曉易懂。”

“此刻本,在京中應該不難尋得!”

瞧這樣子,那山西郎官竟然沒有看過張江陵的增訂版,李伯弢一開始都有些驚訝。

自從萬歷之后,市面上大多都是張江陵的刻本,而作為軍籍出身的郎官,家中的《武經(jīng)直解》居然沒有更新,這才是有點奇怪。

但后來,李伯弢細思一番,立刻想通了此中緣由——因為,張四維是山西的!

霍維華此時,停頓了一下,出于一個負責任的好教授心理,他還是更進一步的解釋了一下——

《孫子兵法》開篇《始計第一》的第一句話乃: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這句話在劉寅的版本中,只有注釋,但并無闡述。

而在張江陵的版本中,不僅此句,大多句子,他都有詳細的闡述——

霍維華緩緩望著眾郎官,開口道:

“兵是戎器,以人執(zhí)兵,亦名曰兵。

蓋宗社丘民咸賴之以保全者也。

《周禮》以九伐之法正邦國,《左傳》亦云國之大事在戎。

不察,猶云忽略也。

故孫子說,兵為軍國政事之極大,其關(guān)系非小也。

乃軍眾因而或死或生,其國家因而或存或亡,死生以戰(zhàn)陣言,故曰地;存亡以得失言,故曰道。

戰(zhàn)勝則人生而國存,不勝則人死而國亡,為主帥者不可不謹慎審查也。

孫子開口叮嚀,蓋欲其于君與將者,不可不臧其謀也。”

霍維華言罷,環(huán)顧堂下,沉聲說道:“這是張江陵對于開篇第一句的闡述。這便是為何,本官推薦《增訂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长寿区| 齐河县| 句容市| 通渭县| 汕尾市| 武义县| 广河县| 阿克苏市| 茌平县| 辉县市| 宽甸| 逊克县| 兴义市| 洛南县| 德保县| 海阳市| 台前县| 大石桥市| 平邑县| 临西县| 沾化县| 会昌县| 巴东县| 日照市| 仙居县| 林甸县| 阳原县| 海门市| 巴林左旗| 西昌市| 敖汉旗| 剑河县| 措勤县| 谢通门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华安县| 横山县| 万年县| 建平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