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有田八千畝

那青年聽聞老司寇的肺腑之言,心中莫名感動。

這是他到這個世界以來,最為溫暖的時刻,于是整肅裝容,起身作揖,一臉肅穆的說道:

“叔祖大恩,伯弢,銘記于心。他日若有寸進,定以全力報答,不負厚望!”

老司寇看著李伯弢滿臉的欣慰,抬頭微仰,似乎沉靜在以往的歲月之中。

有明一代,浙江道處州府縉云縣科舉之盛,為附近州縣罕匹。

其中翹楚,便是我縉云東門李氏。

自先祖,宗楷公于宣德五年高中進士以來,迄至自身,已是一門八進士,名震一方!

更為世人所稱頌者,正是我與兄長同出一門,皆登皇榜,先后進士出身,一時風頭無兩。

可沒想到,下一輩子侄,皆資質平庸,或因時運不濟,李氏一族自李志兄弟二人之后,無一人出仕。

兄長已然過世,自己也快是耄耋之年,可族中子弟竟無人成器!

若待自己故去,莫非家族就要在自己手中中落!

自己兩眼一閉自是不打緊,可族中數百人,又有誰守得住這份家業(yè)。

原來這李志乃正二品京官,靠著田賦的優(yōu)免,接納鄉(xiāng)鄰四里的投獻,使得整個李家在縉云也算積累了八千畝的田地。

其中,他還拔出兩千畝田地作為公田,所得悉數用于族學興辦,不僅供族中子弟求學,也惠及周圍鄉(xiāng)里寒門學童,免除一切學雜費用。

這李志為官乃是清廉自持,為人方正,超過優(yōu)免的田地,便不再接納投獻。

可如今,他乞骸骨歸鄉(xiāng)之后,優(yōu)免的田地將會少去十之有四。

原來在明朝,按律京官一品免田賦一萬畝。

之后便是以下遞減:至七品免田三千七百畝;舉人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jiān)生優(yōu)免八十畝;

而致仕,則免本品十分之六,也即原先一千畝的土地,只能免六百畝地。

若是外官,非京官則所有優(yōu)免的土地減半;

這就是為什么,整個大明朝,眾多官員打破頭都要做京官的原因,之一吧!

畢竟可以增加一倍的優(yōu)免。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之間,李志已是白頭,心中焦慮可想而知。

在等了足足一甲子之后,終于在孫輩之中再現天資卓絕之豎子,真是可喜可慰,家門不負!

李伯弢考上進士,成為七品,可得減免田賦之數,正好和李志致仕之后失去的差不多。

如此一來,李家便不致損失三千余畝投獻之田,亦可保住這部分糧租收益。

畢竟,李氏一門是鄉(xiāng)中有名的士紳,投獻土地皆是自愿,也來去自由,萬萬做不出,強占土地之事。

因為,投獻從法律上講,這土地歸在家主名下,真要是碰上個劣紳,搶走也就搶走了,投獻者縱有冤屈,也無從訴訟。

不過,這也打破了李伯弢昔日一直有的刻板印象。

來到明朝之后,他才明白這土地逃避賦稅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投獻,詭寄和飛灑。

后兩種是中小地主分散土地使用的方式,都需要買通胥吏,偽造黃冊才行。

而唯一不用買通胥吏,比較安全的方式,就是投獻土地到官宦人家,也即有功名的人家。

因此,投獻土地者,既有自耕農,也有中小地主。

在明朝,很多所謂的“土地兼并”,其實主要是涉及逃稅的土地投獻,當然也有惡意兼并。

而基本上,鄉(xiāng)鄰之間的投獻,大多會找一個有名望的當地士紳投獻,這樣在實質上也保住了土地所有權,不至于真的被強占去。

而這些被“兼并”的農民,其實反而過上了沒有徭役賦稅的日子,付出的只不過是遠遠低于前者的糧租。

如此一來,這類“土地兼并”既不會制造流民,也不會顯著加劇本鄉(xiāng)的貧富分化。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徐華亭。

作為松江縣首屈一指的大地主,土地多到數不清。

具體多少是眾說風云:

按照海瑞的標準以及縣府的登載是六萬畝。

按照明人伍袁萃的《林居漫錄》一說:華亭富于分宜(嚴嵩),有田二十四萬。

按明人尹守衡《皇明史竊》上記錄:田至二十萬。

徐家一家從未分家,可謂是一門五官。

徐華亭乃一品少師,其弟徐陟乃三品刑部侍郎。

一子徐璠為四品太常少卿,二子徐琨、徐瑛同為五品尚寶卿。

如此一算,徐家門在松江一共可以免去兩萬畝到三萬畝的水田,其中包括本族購買的田地。

這也是為什么,海瑞一開始,讓徐階退田一半,保有三萬畝水田的原因。

哪怕是在海瑞看來,這優(yōu)免內的投獻土地已然成為官員合理的收入來源,畢竟明朝的官吏收入和前朝比是最低的。

因此,洪武之后,明朝官員的實際收入是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律定薪資,另一個則是投獻土地的糧租收入。

收入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低。

而僅從徐階的例子來看,投獻者又多是松江的中小地主。

讓人意外的是,徐家超過三萬畝優(yōu)免土地的其他投獻土地,是一直向官府交稅的,并未有逃匿田賦,只不過是免除了徭役而已。

而這些人之所以僅是免除徭役,也要投獻的原因在于,其實徐家真正核心生意是放貸生意或是金融生意。

通常都是以投獻的土地作為質押,將銀款借于投獻者用于經商開店。

因為在明朝的中小地主手上基本沒有足夠的白銀,去做大規(guī)模的生意,比如一次性拿出千兩以上的白銀。

這樣徐家既可以有部分糧租收入,更有可觀的利息收益,若是經營不善,則土地真正歸于徐家。

所以,那些活不下去的貧民有田者,也即自耕農的土地,徐家根本看不上。

最有名的例子是在隆慶時期,“孫克弘”一案中被抓獲的徐家門人,孫五,朱堂,王忠,沈信和沈究學。

全部是投獻土地的中小地主,他們拿著徐家的銀貸和徐家一同開店做生意。

比如孫五投獻的就是價值一千五百兩銀子的土地,在當時的松江是一百五十畝左右的上田,但他拿到的徐家貸款超過了兩千兩白銀。

根據萬歷時期禮部尚書于慎行的《谷山筆麈》記載,徐家的金融生意還做到了官府頭上。

在徐階還未被整肅的時候,松江府每年入京稅賦,一律是通過徐府來提取銀款。

也就是賦銀存于松江徐家,官員拿著質票再到京中徐府解銀,徐家從中收取三成過銀費,也就是傭金。

之所以官府愿意這樣做,很有可能是,解押銀兩運輸的費用遠高于三成。

因此,直到來到明朝許久之后,李伯弢才想明白,之后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似乎和土地兼并關系不大。

那么和田賦有關嗎?有關也無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宝应县| 墨脱县| 永胜县| 高尔夫| 宁国市| 百色市| 台湾省| 静海县| 太谷县| 高青县| 湘潭县| 永新县| 常熟市| 彭泽县| 河北省| 宁强县| 靖远县| 子长县| 镇雄县| 临颍县| 永康市| 石城县| SHOW| 吉首市| 青岛市| 乡宁县| 白朗县| 岚皋县| 镇江市| 额济纳旗| 武川县| 留坝县| 涿州市| 邵阳市| 尼木县| 慈溪市| 札达县| 宣武区| 东港市|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