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健康,怡享老年
-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組織編寫
- 1716字
- 2025-03-18 22:09:57
老年人如何吃出健康——合理膳食,預防營養不良
李奶奶今年76歲了,有多年的高血壓、糖尿病病史,膽固醇偏高,長期吃著七八種藥。她崇尚健康飲食,平時吃得很清淡,吃的量也不多,主要是怕血糖、血脂高,也覺得自己活動少不用吃太多。一年前,李奶奶因為爛牙拔了2顆牙后,胃口大不如前;她本來吃的就少,拔牙之后,每頓更是只應付式地吃一點飯菜,肉類及粗纖維的食物(如小米等雜糧、芹菜等蔬菜)基本不吃。一年下來,體重掉了5千克。對此,李奶奶并沒有在意,還覺得瘦點兒挺好。但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各種小毛病不斷:頭暈、乏力,走走路就覺得累,全身酸痛;不小心弄破了手,傷口要過好幾天才能愈合;還經常感冒。上星期,李奶奶又一次感冒,吃了幾天藥也不見好,到醫院一拍胸片,發現已經并發肺炎,住進了老年科。醫生做了檢查后說因為吃得太少,李奶奶已經營養不良了,這次肺炎就跟營養不良有很大關系。那什么是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帶來哪些不良后果,老年人營養不良又要怎樣預防和治療呢?
小課堂
1.什么是營養不良
碳水化合物(各種糖類的總稱)、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是人體所必需的七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通過日常飲食獲得。若吃得太少,或者吃得不均衡,導致這些營養素攝入不足或過剩,或者比例失衡,則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出現相應的營養不良癥狀,如消瘦、頭昏、乏力、精神萎靡、水腫、易感冒、貧血等。營養不良容易導致身體功能下降,易出現反復感染、反復住院、傷口愈合慢、住院時間長等情況,會增加老年人衰弱、失能和死亡的風險。
2.老年人營養不良的常見原因
年老,身體功能尤其是消化功能減退;患病;因獨居、自理能力下降等不能獲得足夠的飲食;飲食搭配不合理。
3.老年人如何保證好的營養
通常可以通過“手掌法則”來計算我們每天大概的進食量,用餐盤來反映我們每天食物搭配的比例和量,以保證營養均衡。

“手掌法則”估算每日進食量
(1)保證能量供給: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是主要的三大產能物質。①老年人一般每日需要的能量是20~30千卡/千克體重,根據各自的消耗量增減;②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50%~60%;③脂肪占總能量的20%~30%;④蛋白質占總能量的10%~20%;⑤老年人每天足量飲水對維持代謝也非常重要,水推薦量為每日30毫升/千克體重。
(2)保證充足的蛋白質:
老年人身體功能處于衰退狀態,特別需要優質蛋白來維持機體功能(如蛋白質是肌肉增長的重要“原料”),補充以每天1.0~1.5克/千克體重為宜,以乳清蛋白、酪蛋白和大豆蛋白為主。推薦老年人通過奶制品、蛋、魚、肉等補充蛋白質。
(3)豐富的蔬菜水果及一定量的干果: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建議老年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入量為25~30克,也不宜過多。
知識擴展
1.老年人有以下問題就要注意營養不良的風險
(1)年齡70歲及以上,尤其是獨居或生活能力下降的老年人。
(2)消瘦:體重指數(BMI)低于20.5千克/米2 [BMI=體重/身高 2(千克 /米 2)]。
(3)體重下降過快:過去3個月,體重下降超過自身體重的5%,要警惕營養不良風險。
(4)攝入減少:過去1周內,飲食量比平時減少了1/4及以上。
(5)低蛋白:空腹抽血檢測血清白蛋白低于35克/升。
(6)有多種慢性疾病。
2.營養不良的診斷
一般我們通過一些量表來評估是否存在營養不良,對老年人簡單常用的是簡易微型營養評定法:共6個問題,不能測體重的人可用小腿圍代替。
簡易微型營養評定法

注:“—”表示無此項評分賦值。得分為選擇相應選項后的分值總和。首選BMI計分,如無法測量BMI,則可用小腿圍,兩項選擇其中一項計分,不可重復計分。總分共計14分。得分12~14分,提示營養狀況良好;得分8~11分,提示有營養不良風險;得分0~7分,提示營養不良。
此外,醫院也有一些營養不良診斷檢測方法,包括肌肉量、肌肉功能、肌力、血清前白蛋白等檢測。
誤區解讀
進食不足導致營養不良的老年人吃蛋白粉就能補營養,不用吃飯了
這種觀點是錯的。假如我們每天進食量不夠,能量產生不足,吃再多蛋白粉也無法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蛋白粉不能代替正常飲食,所以保證每天正常的飲食量最重要。進食量達到要求、不偏食挑食的老年人,每天有充足的食物蛋白攝入,完全能從食物中獲取足夠量的蛋白質,只有特殊情況才建議補充蛋白粉。
(樓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