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藥理與臨床研究進展(第八冊)
- 張永祥 周文霞主編
- 4767字
- 2025-03-18 20:12:33
前言
2022年是《中藥基礎和臨床研究叢書》——《中藥藥理與臨床研究進展》(以下簡稱《進展》)出版30周年。回顧前輩講述《進展》創立時的情形,仍記憶猶新。新時期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各學術團體也逐步恢復了學術活動,科技界呈現出了生機勃發、蓬勃向上的新氣象。1984年,中國藥理學會選舉產生了首屆理事會,同時決定先成立幾個專業委員會,率先開展工作。在周金黃教授等前輩的積極倡議和推動下,1985年10月22—26日,第一屆全國中藥藥理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中國藥理學會中藥藥理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王建華教授當選主任委員,劉干中、姜廷良、黃衡和鄭有順教授當選副主任委員,周金黃教授和雷海鵬教授任顧問。為鼓勵和推動中藥藥理學研究,及時將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成果和進展整理匯集成冊,供廣大讀者參考,在周金黃、王建華、劉干中等教授的積極倡導下,于1990年8月在蘭州舉行的第三屆全國中藥藥理學術會議期間商定出版《進展》。同年11月成立了籌備組,翌年成立了由周金黃、劉干中、王建華、陳可冀和廖家楨等著名專家組成的編輯委員會,確定了“旨在為中藥藥理與臨床研究提供又一芳草地,以交流經驗與成果、探討不同的學術見解” 的指導思想和編輯方針,以及“共同促進我國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發展與深化” 的出版目的?!哆M展》第一冊由周金黃、劉干中教授主編,于1992年8月正式出版。歲月如梭,轉瞬之間30年已過去了。如今,《進展》的創始人周金黃、王建華、劉干中和廖家楨教授已離開了我們,給我們留下的是對前輩無限的思念、前輩殷切的希望和肩上沉甸甸責任。前輩對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理想、信念和熱望,以及他們為之畢生努力奮斗所做出的輝煌業績,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永遠激勵著我們在中藥現代研究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拼搏創新、開拓前行!
20世紀90年代,我國中藥藥理學與中藥新藥研究逐步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1996年我國開始實施“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啟動了一系列科研計劃支持中藥現代研究,有力地推動了中藥藥理學研究及中藥新藥研發。1998年國家啟動了“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其內容包括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示范研究及中藥應用基礎研究等。1999年國家啟動了第一個中藥現代研究的973計劃“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重點支持了六味地黃方、大川芎方、復方丹參方、血府逐瘀方等中藥復方的作用機制和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中藥復方的現代研究。2001年,國家啟動了“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重大專項”,支持中藥現代研究和創新中藥的研究與開發。在中藥新藥研發需求的牽引下,中藥藥理學研究(包括中藥新藥臨床前藥效評價、作用機制研究以及新模型、新技術研究等)快速發展,為中藥新藥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2008年,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我國啟動了“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新藥專項”),實施時間是2008—2020年。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實施的規模最大、投入最多的新藥研發科技計劃,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許多科研院所、高校、醫院、企業,以及一大批科技人員都參與了新藥專項的研究,從事中藥藥理學研究和新藥研發的張伯禮院士、王廣基院士、杜冠華教授、吳春福教授和張永祥研究員等都擔任了新藥專項總體組的專家。新藥專項的實施,對我國藥理學包括中藥藥理學研究產生了很大影響,提出了許多新的需求和要求,更加強調轉化、應用和解決新藥研發中的問題,使藥理學研究與臨床及新藥研發的結合更加緊密。
1992—2010年,在這十余年的時間里,《進展》連續出版了7冊,介紹了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進展,深受廣大讀者歡迎,在這一階段對推動和引導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年,為全面總結我國中藥現代研究二十年來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張伯禮院士和時任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的陳傳宏教授組織有關專家開始收集、整理和總結有關資料。這項工作意義重大,但涉及面廣、任務繁重,一批中藥藥理學專家積極投入到了這項工作當中。在張院士和陳司長的帶領下,大家共同努力,《中藥現代化二十年(1996—2015)》(主編:張伯禮、陳傳宏)于2016年11月由上??茖W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系統總結了自1996年我國實施中藥現代化戰略至2015年的二十年間,中藥現代研究取得的成就。我國在中藥現代研究各個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僅加深了廣大學者對中藥科學內涵的認識,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同時也為后續研究和創新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和深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蓬勃開展,范圍不斷擴大,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2008年新藥專項啟動后,為配合新藥專項的實施,提高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水平,中國藥理學會及其所屬中藥與天然藥物藥理專業委員會(原中藥藥理專業委員會,2014年更名)大力加強了中藥藥理學研究及新藥研發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國際藥理學聯合會(IUPHAR)密切合作,積極組織開展中藥與天然藥物藥理學國際學術交流活動。2008年張永祥研究員擔任IUPHAR天然產物分會主席,2010年當選IUPHAR執委,兼任IUPHAR天然產物分會主席。2018年張永祥研究員卸任后,杜冠華教授當選新一屆IUPHAR執委,兼任IUPHAR天然產物分會副主席,周文霞研究員擔任分會秘書長,中國藥理學會辦公室趙穎博士任分會秘書。近十多年來,中國藥理學會與IUPHAR及IUPHAR天然產物分會密切合作,連續組織舉辦了五屆世界天然藥物與傳統藥物藥理學學術會議,建立了天然藥物和傳統藥物藥理學國際學術交流的新平臺?!暗谝粚檬澜缣烊凰幬锖蛡鹘y藥物藥理學學術會議”于2009年9月在杭州召開,除進行了學術報告及壁報等形式的學術交流外,還專門舉辦了“中藥創新藥物研究開發”專題研討會,就中藥新藥研發的策略、思路與方法以及國內、國際的注冊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參會代表普遍感到收獲很大。此后,分別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中國、新加坡、英國和印度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至第五屆會議。該國際會議制度的建立為我國中藥藥理學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搭建了新的平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IUPHAR對世界天然藥物和傳統藥物藥理學學術會議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目前此學術會議已成為IUPHAR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學術會議之一。
2015年5月,在中國藥理學會的積極爭取下,IUPHAR執委會在西安舉行了年度工作會議。IUPHAR領導接受了中國藥理學會的提議,即在執委會工作會議結束后,與中國藥理學會聯合舉辦“新藥研發中的關鍵藥理學問題” 專題研討會,針對我國新藥專項實施過程中新藥研發遇到的有關藥理學問題進行研討,也包括中藥藥理學與新藥研發。IUPHAR專家針對中藥新藥的研究開發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參會代表與IUPHAR的專家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普遍感到很受啟發、收獲很大。此外,中國藥理學會積極爭取各種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如積極推薦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和新藥研發的成果參加四年一度的“世界藥理學大會”學術交流。2010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第16屆世界藥理學大會” 、2014年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第17屆世界藥理學大會”以及2018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世界藥理學大會”,都安排了天然藥物和傳統藥物藥理學專題,每屆大會都有我國多名專家在大會及專題會上報告中藥藥理學的研究成果,學術交流的范圍不斷擴大、深度不斷增加,對于不斷深化中藥藥理學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提高研究水平等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2021年,新藥專項實施期滿,進入了全面總結和總驗收階段。新藥專項實施近13年,在中藥新藥研發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新藥專項支持下36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其中五類中藥新藥(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7月10日局令第28號公布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分類,后同)有7個,其他為中藥復方新藥。此外,還有89個中藥新藥處于臨床研究的不同階段。中藥新藥在國際發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10多個中藥獲得美國FDA批準正在進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如復方丹參滴丸、血脂康膠囊、桂枝茯苓膠囊等。
近十多年來,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呈現出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受到中藥新藥研發需求的牽引,中藥藥理學研究與中藥新藥研究的結合更加緊密,圍繞新藥研發的需求,研究和解決新藥研發過程中的有關技術問題明顯增加;二是運用“組學”等新技術,從分子等微觀水平開展中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很快,針對中藥單一活性成分和針對中藥復方的組學相關研究近年來均備受重視,獲得了大量全新的研究發現,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關于該類研究的論文數量明顯增加;三是研究者發起的中藥臨床試驗明顯增加。比如,據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ChiCTR)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30日,我國正在實施的835項(因各種原因被撤銷的50項未計算在內)相關臨床試驗(包括藥物、診斷試劑、心理干預等)中,中藥占了很高比例。總體來看,經過20多年的研究和發展,中藥現代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對高度復雜的中藥復方的作用原理和藥效物質基礎兩大科學問題的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研究經驗,但距離闡明還有一段距離,中藥復方的這兩大科學問題仍是中藥現代研究的難點和重點,需要廣大科技人員在認真總結以往研究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不斷創新開拓。應鼓勵在中西醫學理論相結合的學術思想指導下,借鑒和運用多種研究思路與技術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索和研究。按照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對科技人員提出的要求,“直面問題、迎難而上” “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推動我國新藥研發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如何進一步加強新藥研發相關重大基礎研究及轉化應用,大幅增加新藥研發源頭創新知識的供給,突破瓶頸技術,發展前瞻性、顛覆性等新技術,全面提升藥物創新能力,值得認真研究和思考。對于中藥藥理學尤其是中藥復方藥理學研究來講,亦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但挑戰依然十分嚴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向廣大中藥藥理學研究、中藥新藥研發及相關領域工作者介紹近年來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進展,促進中藥藥理學研究及中藥新藥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創新發展,我們編寫出《進展》第八冊,并以此紀念《進展》創辦30周年,并向《進展》的創辦人周金黃、王建華、劉干中、陳可冀、廖家楨等前輩致敬!
《進展》第八冊共分為五篇、共四十四章。第一篇為“中藥現代化研究思路與方法”,共七章,此一篇系統回顧了中藥現代化20年的發展和我國中藥復方藥理學研究中的問題,重點介紹了“中藥多組分藥代-藥效關聯研究新思路與新方法” “表型組學” 等思路與方法及其對中藥藥理學研究所產生的影響;第二篇為“中藥藥理學研究的新技術與新方法”,共八章,結合近年來我國中藥新藥研究開發的迅速發展,重點介紹了“組學” “大數據” “數據挖掘”“系統藥理學”等新技術在中藥藥理學研究中的應用;第三篇為“中藥復方藥理學研究”,共十章,主要介紹了“丹知青娥方” “小柴胡湯” “補陽還五湯” “六味地黃湯”四個經典中藥復方和“復方丹參滴丸” “三葉糖脂清” 等臨床經驗方的藥理學研究進展;第四篇為“中藥有效成分藥理學研究”,共十章,重點介紹了“黃芩素” “姜黃素” “人參皂苷” “巴戟天寡糖”等中藥活性成分的研究進展;第五篇為“中藥國際化發展及臨床研究”,共九章,探討了中藥標準化、國際化的思考、中藥國際化發展的策略與思路,并介紹了“連花清瘟制劑” “桂枝茯苓膠囊”“復方丹參滴丸” “血脂康膠囊”在國際化臨床研究中的進展。
在《進展》第八冊出版之際,我們衷心感謝為本書撰文的專家學者和關心、支持、幫助、喜歡《進展》的廣大讀者。在新時期發展的新征程上,我們將永遠銘記前輩的殷切期望和教誨,與編者和廣大讀者共同努力,把《進展》辦好,為不斷提高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和中藥新藥研發水平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受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錯漏,敬請讀者予以批評、指正和幫助。
張永祥 周文霞
2022年秋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