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中藥方劑的藥理學研究現狀概述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生物學和西醫藥學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中藥方劑的藥物作用機制、劑型研制及臨床應用等的研究。在中藥方劑的劑型研制方面,為重點解決傳統劑型中存在的問題,如煎藥費時費力、浪費藥材、服用不便、質量不夠穩定等,廣泛應用了新技術、新工藝,如超濾技術、快崩技術、揮發成分穩定技術、冷凍濃縮技術、干法造粒技術、沸騰造粒技術、無菌灌封技術等,創制出了不少服用方便的中藥片劑、滴丸劑、注射劑、海綿劑、栓劑、油劑、霜劑、氣霧劑、泡袋劑、粉針劑等,極大地豐富了中藥方劑的劑型。在方劑質量控制方面,薄層掃描、高效液相色譜、質譜、原子光譜、核磁共振等儀器設備和技術的應用,使復方逐步達到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水平,制劑質量不斷提高。在傳統中藥方劑的臨床應用方面,則主要是在中西醫結合理論指導下,針對現代西醫學認識界定的屬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精神神經系統等疾病以及傳染病、腫瘤、艾滋病等,套用中醫辨證論治(比如臟腑辨證)的特點,在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治療上廣泛使用中藥方劑(成藥或從方劑中純化的有效單體)并取得較顯著的療效。但是,對于中藥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上的臨床價值的評價還缺乏正確的途徑和公認的行之有效的標準。在中藥方劑藥理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方面,主流是在中西醫結合理論的指導下,以探討方劑組分中的有效成分對人體器官系統和分子靶標關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機制的藥理學研究思路和方法。雖然開發出了很多由中藥方劑提純出來的有效成分和單體新藥并將其廣泛應用于臨床,已經取得了許多舉世公認的成就,但是,這些以典型的植物藥或天然藥物的藥理學研究思路和方法,來尋找對西醫確認的疾病的有效成分和分子靶點,其藥理學依據與傳統的中醫中藥的君、臣、佐、使藥理學理論和臨床實踐已經相去甚遠,失去了傳統中醫藥學的本質特性。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方劑組學[3-4]和藥物表型組學[2,7],試圖在傳統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多組學研究手段,對方劑的理論及復方藥理、藥效等進行系統研究,以闡明復方的作用機制,剖析藥物的配伍關系,提高對復方立法組方的理論認識,有可能發現古方的新用途和促進新方的創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多伦县| 乐都县| 吉木乃县| 巴塘县| 盐津县| 德令哈市| 三原县| 罗甸县| 崇阳县| 马鞍山市| 石狮市| 万盛区| 泗洪县| 湾仔区| 苍梧县| 阿城市| 荥经县| 衡南县| 吉木萨尔县| 河池市| 凤山市| 平顶山市| 临夏市| 侯马市| 五大连池市| 特克斯县| 历史| 富阳市| 确山县| 雅江县| 深泽县| 绥中县| 龙口市| 阳泉市| 罗田县| 宜昌市| 上栗县| 太和县| 固始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