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女性外陰陰道解剖組織生理學基礎

第一節 女性外陰陰道的大體解剖與組織結構

一、女性外陰的解剖與組織結構

女性外陰,即女性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位于兩股內側間,前為恥骨聯合,后為會陰,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和陰道前庭。

1.陰阜(mons pubis)

陰阜指恥骨聯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墊。青春期發育時,其上的皮膚開始生長卷曲的陰毛,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分布,底部兩側陰毛向下延伸至大陰唇外側面。陰毛的疏密與色澤因個體和種族不同而異。陰毛為第二性征之一。

2.大陰唇(labium majus)

自陰阜向下、向后止于會陰的一對隆起的皮膚皺襞。外側面為皮膚,皮層內有皮脂腺和汗腺,多數婦女的大陰唇皮膚有色素沉著;內側面濕潤似黏膜。大陰唇皮下組織松弛,脂肪中有豐富的靜脈、神經及淋巴管,若受外傷,容易形成血腫,疼痛較甚。

3.小陰唇(labium minus)

位于大陰唇內側的一對薄皺襞。小陰唇的大小、形狀因人而異。有的小陰唇被大陰唇遮蓋,有的小陰唇則可伸展至大陰唇外,有的小陰唇一側或兩側前端分叉呈“V”字樣。小陰唇內側皮膚組織由外往內移行為黏膜組織,可以見到皮膚與陰道前庭黏膜分界的Hart線。兩側小陰唇前端互相融合,再分為兩葉包繞陰蒂,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后葉與對側結合形成陰蒂系帶(frenulum of pudendal labia)。小陰唇表面濕潤、微紅,表面為復層鱗狀上皮,無陰毛,富含皮脂腺,極少汗腺。神經末梢豐富,故非常敏感。

4.陰蒂(clitoris)

位于兩側小陰唇頂端下,為與男性陰莖相似的海綿樣組織,具有勃起性。分陰蒂頭、陰蒂體及兩個陰蒂腳三部分。前為陰蒂頭,顯露于外陰,直徑6~8mm,神經末梢豐富,極敏感;中為陰蒂體;后為兩個陰蒂腳,分別附于兩側恥骨支上。

5.陰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

為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域,前為陰蒂,后方以陰唇系帶為界,兩側為小陰唇。前庭區域內有尿道外口、陰道口。陰道口與陰唇系帶之間的一淺窩稱舟狀窩(又稱陰道前庭窩);經產婦受分娩影響,此窩消失。在此區域內有以下結構:

(1)前庭球(vestibular bulb):

又稱球海綿體,位于前唇兩側,由具有勃起性的靜脈叢組成。其前端與陰蒂相接,后端膨大,與同側前庭大腺相鄰,表面被球海綿體肌覆蓋。

(2)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

又稱巴托蘭腺(Bartholin gland),位于大陰唇后部,被球海綿體肌覆蓋,如黃豆大小,左右各一。腺管細長(1~2cm),開口于前庭后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腺體分泌黏液樣分泌物,起潤滑作用。正常情況下不能觸及此腺,若腺管口閉塞,可形成囊腫,能觸及并看到;若伴有感染,則形成膿腫。

(3)尿道外口(external orifi ce of urethra):

位于陰蒂下方,為圓形,邊緣折疊而合攏。尿道外口后壁上有一遞增并列的腺體,稱尿道旁腺,開口極小,容易有細菌潛伏。

(4)陰道口(vaginal orifi ce)和處女膜(hymen):

陰道口位于尿道外口后方的前庭后部。其周緣覆有一層有孔的黏膜皺襞,稱處女膜,內含結締組織、血管及神經末梢。其孔呈圓形或新月形,較小,可通指尖,少數膜孔極小或呈篩狀、或有中隔、或呈傘狀;甚或閉鎖。處女膜可因初次性交或由于其他損傷而破裂,并受分娩影響,產后僅留有處女膜痕。少數處女膜過長而露出于小陰唇外,極少數處女膜組織堅韌,需手術切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苗栗县| 钦州市| 柳河县| 沛县| 泰顺县| 德惠市| 宜川县| 崇阳县| 内黄县| 阿拉尔市| 昌黎县| 诏安县| 应用必备| 大冶市| 江达县| 福州市| 奇台县| 宁津县| 朝阳市| 新源县| 噶尔县| 政和县| 辽宁省| 安顺市| 平原县| 额敏县| 开化县| 琼结县| 务川| 洛隆县| 响水县| 重庆市| 芦溪县| 平罗县| 丹东市| 乐平市| 延川县| 涿鹿县| 宝丰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