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胎醫學臨床操作手冊
- 楊慧霞主編
- 805字
- 2025-03-15 02:25:36
第三節 妊娠晚期水囊促宮頸成熟術
【適應證】
1.具備催/引產指征
2.胎頭先露
3.胎膜完整
4.宮頸改良Bishop評分 < 6分
【禁忌證】
1.存在陰道分娩禁忌證
2.兩周內診斷生殖道急性感染性疾病
3.活動性陰道出血
4.胎盤低置
5.體溫≥37.3℃
6.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鏈球菌(GBS)培養結果陽性
【術前準備】
1.體溫測量
2.生殖道GBS培養
3.陰道分泌物微生態檢查
4.胎心監護
5.近1 ~ 2周行產科超聲
6.骨盆測量
7.宮頸改良Bishop評分
8.簽署“水囊促宮頸成熟”知情同意書
【水囊放置術操作步驟】
1.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
2.常規消毒外陰及陰道,鋪無菌孔巾。
3.采用14~ 18號Foley導管自制水囊,測試球囊可否充盈,確認完整性,在球囊下緣下2cm處做無菌標注線。
4.用陰道窺器或上下葉打開陰道,暴露宮頸,干棉球拭凈陰道內分泌物,以0.5%碘伏棉球消毒宮頸外口、陰道及穹隆3遍。
5.無齒卵圓鉗夾住宮頸前唇或后唇,0.5%碘伏棉簽消毒并清除宮頸管內黏液2遍。
6.無齒卵圓鉗夾住水囊下端標記線處,將水囊頂端緩緩送入宮腔,使水囊完全放入于胎囊與子宮內口之間,標志線達宮頸外口水平。
7.經水囊注入無菌生理鹽水30 ~ 60ml。
8.輕輕向下牽拉水囊受阻后停止,用膠帶固定于大腿內側,水囊末端連接尿袋。
9.放置完畢后聽胎心。
【注意事項】
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輕柔操作,水囊放置時避免碰觸陰道壁,以防感染。
2.放置過程中若有活動性出血或操作困難,應立即停止操作。
3.放置水囊后,不限制體位,鼓勵起床在室內自由活動。
4.放置后常規聽胎心,2小時后常規行胎心監護。
5.密切注意患者主訴、體征,監測體溫及脈搏、血常規,如出現感染征象,應考慮取出水囊并給予抗感染治療。
6.嚴密監測宮縮情況,如出現宮縮過頻或過強,應立即取出水囊后評價。
7.如可疑胎膜早破,應立即取出水囊,評價母兒情況,若無異常,按胎膜早破常規處理。
8.放置水囊滿12 ~ 18小時應予以取出,取出前先將水囊內液體全部放出,取出水囊后應評價宮頸管條件。
9.若水囊放置過程中脫落,應評價宮縮情況后改用其他方法催/引產。
(劉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