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金方》養生名篇白話解
- 李計籌 郭強譯注
- 3698字
- 2025-03-15 08:06:21
前言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醫學家。他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關于他的生卒年就有幾種不同說法,學界一般認為他生于隋開皇元年(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682年),享年101歲。此外還有觀點認為他活了120多歲,甚至超過140歲。不過101歲在當今也是高壽了,何況是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據《舊唐書·孫思邈傳》記載:唐太宗即位后,召孫思邈到京城去,當時孫思邈已經年近五十,但他的容貌氣色顯得非常年輕,太宗頗為贊嘆。孫思邈去世后,“經月余,顏貌不改,舉尸就木,猶若空衣,時人異之”。這些都很好地證明了他通曉養生之術,正因如此,他被尊稱為“孫真人”。他才高德隆,隋唐幾位皇帝征召他去做官,他都堅決推辭,堅持隱居山林,故人們又稱其為“孫處士”。不過,最能代表他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也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他“藥王”的美譽。在全國各地的藥王廟中,大多供奉著他的神像。
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國醫學史上的巨著,后世常將兩書合稱為《千金方》。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千金要方》凡30卷,分232門,載方5 300余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臨床實用百科全書。《千金翼方》是《千金要方》的續編,與其互為“羽翼”,亦30卷,分189門,載方2 900余首。兩書主要論述婦、兒、內、外、雜病等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涵蓋本草、方劑、針灸、養生等方面。《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既匯集初唐以前醫藥之大成,又融入孫思邈個人的臨證經驗,為歷代醫家所推崇,在國外也有廣泛的影響,日本的《醫心方》和朝鮮的《醫方類聚》均以其為參考。
養生(又稱攝生、養性、保生、壽世等)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重要的學術內容。孫思邈繼承了唐代之前的各種養生學說,尤其是道家的養生思想,并且吸收了民間流傳的養生經驗,總結出獨特的孫氏養生學,至今仍對我們的養生實踐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孫思邈認為養性之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备爬ㄆ饋碇饕姓{攝情志、食療、服食、運動、養老、房事等幾個方面。
孫思邈強調養生首先要修養心性、調攝情志。人要長壽,必須淡泊名利,拋卻俗念,心中不存雜念妄想,才能使真氣順暢,氣血固守。同時還要修治品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而積德行善可謂養性的一大法寶,因為它既可以提高個人修養,又能愉悅身心,故要常存善心,常修善事,常說善語。人的情志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精神愉快,情志安和,能促進身心健康,若喜怒不節,則“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故善攝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他還指出人們的一個誤區:有的人縱情恣欲,無所不作,自以為是順適性情,其實這樣做會損傷元神、精氣,也是后來生病的根源。
“安身之本,必資于食”,食療是養生最基本也是最高明的方法,還是疾病初起時優先考慮的治療手段,“食療不愈,然后命藥”。孫思邈曰:“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術也?!彼责B生之人必須了解食物的性味及相克關系,五臟所宜食及不可食等。他在《食治》一篇專門記述了各種果實、菜蔬、谷米和鳥獸的性味和養護功能。另外,孫思邈還提出在飲食方面應該遵循“食不欲雜”“食欲數而少”“先饑而食,先渴而飲”“熱無灼唇,冷無冰齒”以及不吃不衛生的食物等原則,而且吃飯時要保持精神愉悅,切忌憤怒驚恐等不良情緒,否則會影響消化。他還強調飯后要堅持漱口、散步和摩腹。飯后漱口,既可防止產生齲齒,又能消除口臭,而飯后散步和對腹部進行按摩,則有助于促進食物消化。
孫思邈把服食補益精氣的藥物作為食療的補充手段?!肚Ы鹨健返摹娥B性》,《千金翼方》的《養性》《辟谷》《退居》等篇章都涉及服食藥物的內容。服食的藥物主要分為草木藥和礦石藥兩大類,前者如茯苓、地黃、黃精、杏仁、松脂、松子等,后者如云母、鐘乳石、石英、赤石脂等。孫氏在書中對服食的品種和具體制作方法有較詳細的介紹。他建議人們“先服草木以救虧缺,后服金丹以定無窮”,但是要注意服食必須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不可見彼得力,我便服之”。
運動對于身體健康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早就認識到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的道理。孫思邈主張“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與華佗“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的思想如出一轍。孫氏在《按摩法》中介紹了天竺國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兩套動功,即便是老人,只要能堅持每日做三遍,一個月便可見成效,長期堅持有助于補益延年,消除百病。孫氏同時十分重視呼吸吐納、調氣按摩在養生中的作用。在《調氣法》一節中記述了調神導氣的具體方法,以及根據五臟六腑病變部位的不同,分別采用吹、呼、唏、呵、噓、呬六字訣法,簡便易行,效果良好。此外,他在書中還介紹了許多保健方法,如:“朝旦未起,早嗽津令滿口,乃吞之,琢齒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練精”,“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凡言語讀誦,常想聲在氣海中”等。
孫思邈尤其重視老年人的養生,有專門的章節論述。人過了五十歲以后,陽氣衰減,心力減退,因此無論飲食起居、行止坐臥還是言談語笑等,都應加以調節。他指出:“養老之道,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無喜怒,無極視,無極聽,無大用意,無大思慮,無吁嗟,無叫喚,無吟吃,無歌嘯,無啈啼,無悲愁,無哀慟,無慶吊,無接對賓客,無預局席,無飲興。能如此者,可無病長壽,斯必不惑也?!彼J為人步入老年之后,性情會有很大改變,一方面老人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家庭瑣事交與子女,盡量不參與宴飲慶吊之事,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另一方面,子孫們亦應順應老人的性情,盡力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他還告誡老人不可靜而勿動,除輕微的體力勞作外,還要進行按摩、導引、散步等活動。飲食方面,因為老年人的腸胃功能較弱,注意每次進餐食物不要太雜,也不要吃太多,而且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可以多進食牛乳、奶酪、酥蜜等。
古人對于房事與養生的關系,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房中術乃養生的手段之一;另一種認為欲養性長生,當禁房事。這兩種觀點在孫氏書中并存。如《千金翼方》之《養性禁忌第一》云“一歲之忌者,暮須遠內”。不過,從總體來看,孫思邈對房事的認識主要尊崇道教房中修煉的思想,認為房事可以“補益以遣疾”。他指出如果不想因房事而傷身,奧秘就在于“閉固”二字,就是不泄精,因為泄精損人血脈髓腦。善于養生的人,凡是覺得性欲旺盛,必定小心抑制,不縱心竭意自殘身體。但是孫氏也指出不能過分抑制性欲,這樣會使人患漏精和尿濁的病證,甚至患夢交之病。孫氏在書中還介紹了不少性衛生和性禁忌的知識,有的在今天看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除以上幾個方面,《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還記述了大量美容方面的內容,既有美容理論,也有美容方藥和方法。孫思邈將中醫理論靈活運用于皮膚病的防治和美容方藥的研究中,通過治療影響面容膚色的疾病、調節病人的飲食起居和調暢情志等方法來達到美容的目的。兩書中收錄的美容方劑有幾百首,其中治療美容方涉及黑斑、雀斑、黑痣、粉刺、酒渣鼻、疣目、濕瘡、白駁風、皴裂瘡等10余種損容性疾病,此外還有大量保健美容方,包括潤面、潔面、美白、防皺、去皺、明目、潔齒、固齒、潤唇、艷唇、除口臭、烏發、固發、生發、香身、熏衣等。這些方劑既有內服的丸、散、膏、湯、酒等,也有外用的面脂、面膜、面膏、口脂、洗手液、沐藥、洗頭液、染發劑等,還有針刺美容法,反映了孫思邈在美容方面的卓越認識和當時的整形美容、化妝美容的水平。
本書收載《千金方》(包括《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部分養生名篇內容進行白話譯注,以便讀者更好地學習、了解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讀者在閱讀本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由于時代的限制,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我們理性分析的內容,如對某些藥物的過分推崇、對房中術的盲目崇尚等,我們在選文時已盡量避開,但有時為保持古書的原貌,有個別這樣的內容沒有刪除,讀者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要迷信效仿。第二,書中的藥方、養生方,是前人的經驗總結,但畢竟距今已逾千年,對于某些疾病的治療或美容手段,如今已有更便捷的方法,故原著方藥僅供參考。第三,某些方子的功用有待科學的驗證。第四,必須強調的是,醫藥養生乃專門之術,切勿自行按方抓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下藥,以免產生嚴重后果。
本次整理,《備急千金要方》選用日本嘉永二年(1849年)江戶醫學館影刻宋本為底本,以元刻本、《正統道藏》本、明正德影元刊本,文淵閣四庫本和《新雕孫真人千金方》為校本?!肚Ы鹨矸健愤x用元大德梅溪書院刻本為底本,以明萬歷本為校本。成書比《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稍晚的王燾編纂的《外臺秘要》,引用兩書逾千條,更多地保存了兩書的本來面目,因此也作為重要的參校本。因譯者水平有限,譯注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敬請廣大讀者和中醫藥專家不吝指正。
譯注者 李計籌 郭 強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