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焦氣化與三焦針法
- 韓景獻編著
- 730字
- 2025-03-18 23:33:25
前言
人何以為生,生命何以為續,生老病死的奧秘在哪里?不僅醫者在苦苦追求,普通人也在經常思考。這是幾千年來的一個未解之謎。隨著基因組學及蛋白組學的發展,人們多少知道了一些根結,但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站在樹木下,難知百米外。“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其深究每個細節,不如觀察總體表現,中醫學的研究方法值得科學界高度重視。
五臟六腑是中醫學診療的核心,這是中醫人所熟知的。但是,其中“三焦”一說,爭論既久。何為“三焦”?何為“三焦氣化”?其作用是什么?眾說紛紜。總結起來不過兩種觀點,一是“三焦有形論”,一是“三焦無形論”,但對三焦氣化的詮釋仍欠深究。
本人研讀經典醫籍,臨床治療患者,觀察健康常人,思考生老病死的真諦,領悟到了一些生命活動的內涵,體會到“三焦”乃是統領五臟六腑的心下總機關,它可能相當于內臟神經系統,其有形在胸腹,其無形在顱腦。“三焦氣化”是調節臟腑活動的主導者,代表了整個內臟的功能活動。因此,“三焦氣化”將五臟六腑聯系在一起,是生命活動之本。鑒于此,把握三焦,調節三焦氣化,乃是疾病治療之根本,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與三焦及三焦氣化密切相關,三焦氣化失常則是老年疾病的根本病機所在。以此為切入點,調理三焦,“益氣調血、扶本培元”則成為疾病診療之大法。
天下之事不外“道”與“術”。道者,達到目的地之道路也,是方向,是宗旨,是總綱;術者,達到目的地之方法也,是工具,是技術,是策略。疾病診療也是如此,首先把握“道”,即理論根據是否正確,然后掌握“術”,即治療方法是否準確。“三焦氣化失常-衰老”相關論是道,“三焦針法”是術,有道亦有術。臨床上,此見解得到了一些證實。謹將個人理論思考和臨床經驗匯總于《三焦氣化與三焦針法》中,請同道斧正。
韓景獻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