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仁驗方臨證傳薪錄
- 羅仁主編
- 637字
- 2025-03-18 20:38:23
九、荊芥連翹湯
組成

功用
疏風透表,調和肝胃,清熱解毒。
主治
皮膚疾病及消化道黏膜的炎癥性疾病。顏面部及皮膚的炎性病灶,如毛囊炎、皮疹,以及消化道黏膜的炎癥疾病而體壯實者。
方解
本方原載于明代醫(yī)家龔廷賢《萬病回春·鼻病》,為南方醫(yī)院中醫(yī)科陳寶田教授應用的有效方劑,亦為中醫(yī)科喜用的方劑之一。本方由黃連解毒湯、四物湯、四逆散等方組成。方中荊芥祛風解表;柴胡既疏散表邪,又疏肝理氣,可解中焦之郁;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此三味共為君藥。連翹、防風、薄荷均為輕清上浮之品;白芷辛散發(fā)表,桔梗宣通肺氣以解表;諸藥與荊芥合用,共奏疏風透表之功;枳殼行氣開胸、寬中除脹,與柴胡合用有疏肝和胃之效,又與白芍、甘草合用,則為四逆散之意,善解中焦之郁;而黃芩、黃柏、梔子與黃連合用,則為黃連解毒湯,苦寒以燥濕,導瀉三焦之火而下行。以上諸藥共為臣。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即為四物湯,既可補血活血,又防苦燥太過而傷陰,是為佐。炙甘草為使,可調和諸藥。
運用
1.本方主治皮膚及消化道黏膜炎癥性疾病的實熱火毒證。臨床應用以皮膚膿皰,斑疹鮮紅,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數(shù)而有力為辨證要點。非實熱者不宜使用,陰虛火旺者忌服。
2.本方在現(xiàn)代常用于皮膚病、胃腸道黏膜炎癥性疾病等證屬熱毒證的治療。羅仁教授認為,胃腸道黏膜屬“里中之表”,故胃腸道黏膜炎癥性疾病之體壯實者,可用本方解表解毒,這也是對“解表”的新認識。
3.羅仁教授用本方治療毛囊類皮膚病(痤瘡)、口瘡、胃腸道炎癥等證屬熱毒證者,療效可靠(去黃柏、梔子,加用蒲公英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