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懷道人忽覺脊背生寒,心頭狂跳,似有莫名危機(jī),正悄然迫近!
他急忙內(nèi)觀己身、外察方圓,卻未得絲毫異樣。
此刻正值生死相斗,他自不會無故心生警兆,定是那孟烈山暗使的手段。
既然探尋無果,又何須再枉費心力?不如轉(zhuǎn)而攻其必救,危機(jī)自會迎刃而解。
一念及此,甫懷道人凝神斂氣,指尖輕動,筆走龍蛇,如鐵畫銀鉤,一抹長約三尺的銳光瞬間凝就。
那銳光熠熠生輝,鋒芒畢露,凌厲殺機(jī)映得甫懷道人眉目森然。
他并指為劍,朝前方重重一點!
剎那間,那銳光一閃而逝,如星流電閃般,遙遙斬向孟烈山。
孟烈山遠(yuǎn)遠(yuǎn)望見一道明銳光華疾飛而來,只一眼,便覺雙目刺痛,心中不禁一凜,暗自思忖道,此莫非太虛道箓所載劍符?
他萬萬沒想到,甫懷道人竟連殺伐劍符亦能凝煉出來。
凝煉太虛劍符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光是臨摹法箓,便需耗費十?dāng)?shù)載光陰,更何況還需諸多珍稀寶材、靈丹妙藥相輔相成,方能成功。
僅其中一斛庚辛金精,便足以讓筑基修士熔鑄出一件上品攻伐寶器。
如此奢侈的寶材,也唯有清虛派這等底蘊深厚的名門大派,才會容許弟子用來修煉神通道術(shù)。
太虛劍符一旦凝成,威能極為強橫,絲毫不遜色于尋常劍修全力斬出的劍光。
這甫懷道人,于神通術(shù)法一道上,手段花樣繁多、層出不窮。孟烈山走南闖北,所遇對手雖眾,卻無一人能出其右。
他這座本命寶塔,在應(yīng)對甫懷道人施展的天罡鎮(zhèn)魔符時,八面塔壁尚能輕松吞噬化解。
然而,面對太虛劍符,若不將法力盡數(shù)用于寶塔守御,恐難以抵擋凌厲劍勢。
但此刻,孟烈山卻分身乏術(shù)。
鎮(zhèn)塔神獸終究是死物,需得御主持續(xù)灌輸法力,再以神念牽引,方能施展侵略神魂的本事。
這并非一蹴而就,且開始便不可中斷。
太虛劍符如長虹貫日,破空而至,直直劈中烏沉古塔!
八面塔壁蕩起層層漣漪,竭力化散劍勢。直至化無可化,塔壁漣漪凝滯不動,塔身布滿密密麻麻的裂紋。
這座本命寶塔,居然連太虛劍符一擊,都未能擋下。
孟烈山渾身輕震,自五官七竅飄散出裊裊青煙,八面塔壁所現(xiàn)裂紋緩緩愈合。
這一劍雖未傷及他的根本,但畢竟因此分散了心神,氣機(jī)微微滯澀,咒言也停頓片刻。
而被喚醒的鎮(zhèn)塔神獸,神智渾渾噩噩,不知敵手是誰,本能地順著一絲心血感應(yīng),移目轉(zhuǎn)向孟烈山。
孟烈山心中大懼,若不能及時為神獸指明敵手,內(nèi)外夾攻之下,自己必死無疑。
他急誦咒言,再不去管太虛劍符,只一味運轉(zhuǎn)法力,引導(dǎo)鎮(zhèn)塔神獸看向遠(yuǎn)處的甫懷道人。
甫懷道人掐指念訣,遙遙一指,太虛劍符化光疾走,在塔壁上反復(fù)劈斬!
孟烈山額頭冷汗涔涔,傾盡全身法力,勾連神獸意念。
終于,神獸視線緩緩移轉(zhuǎn),黑白妖瞳交錯泛動,形如詭譎漩渦,朝著甫懷道人凝眸望去!
此時,印于甫懷道人眉心處的洞明正心符,倏然一閃,輕盈躍出,化作一道朦朧光幕,遮擋在他身前。
甫懷道人眼中神光迸射,穿透薄薄光幕,定睛望去,只見不遠(yuǎn)處,竟矗立著一尊高達(dá)數(shù)十丈的異獸。
那異獸鱷首高昂,盡顯猙獰;蛇頸盤纏,詭異扭動;龜背隆起,似有萬鈞之力;眼窩之中,森冷幽光閃爍不定,正死死地逼視自己。
回溯萬年前,自清虛派道統(tǒng)創(chuàng)立伊始,門人弟子便謹(jǐn)遵祖師詔令,以護(hù)持人道、匡正乾坤為畢生使命。
甫懷道人拜入昭明玄府后,遠(yuǎn)涉千山萬水,只為斬妖除魔、磨礪自身道心,踐行前賢遺志。
臨行前,他做足周全準(zhǔn)備,博覽宗門典籍與先輩記述,對御極皇庭各方妖主、掌部大尊,以及遍布寒朔荒原的山精野怪、妖族部落的情形,可謂了若指掌。
是以,甫懷道人一眼便認(rèn)出這異獸的來歷,正是傳聞中兇名赫赫的恐喉。
他自然能看出,眼前所見并非現(xiàn)世實相,而是恐喉映入自己心神中的幻化虛相。
若孟烈山并未故弄玄虛,單看恐喉如今這副模樣,其生前修為當(dāng)已至合神境,與元嬰真人處于同一境界!
此刻,在甫懷道人眼中,恐喉虛相漸漸凝實起來,緩緩張開巨口,口中無牙,幽邃似無盡深淵,不斷發(fā)出尖厲嘶嘯。
甫懷道人方一聽聞,便覺頭腦一陣昏沉,神魂好似被外力拉扯,竟有離體脫出之勢!
恐喉在甫懷道人心神之中愈發(fā)清晰,好似要真正活轉(zhuǎn)過來。
其周身精幽妖煞翻涌不息,三角鱷首高昂振奮,蛇頸扭動伸展,龜背上的紋理縱橫交錯,盡顯古老滄桑之態(tài)。
恐喉步步威逼,洞明正心符的靈光已飄搖欲滅。
甫懷道人渾身忽地戰(zhàn)栗起來,他知曉,若任由恐喉凝形顯化,自己神魂必將被生生吞食,屆時萬事全休。
他眼中陡然暴起精芒,發(fā)出一聲雷霆震喝,短暫恢復(fù)一瞬清醒。
甫懷道人毫不猶豫地咬破舌尖,噴出一口血霧,再以血為墨,勾畫符箓,繼而雙手掐訣,冥思存想。
剎那間,一位披發(fā)跣足、身著金甲玄袍的神將,自虛無中一步踏出!
那金甲神將高有三十余丈,渾身金光灑照,背后六桿皂纛玄旗獵獵招展,他面容被烈烈金光遮掩,隱約可見五官莊重,面相端方,凜然不可侵犯。
孟烈山見此情形,頓時失色,脫口驚呼:“太歲護(hù)神符?”
司命道箓!五法俱全!
這位甫懷道長當(dāng)真驚才絕艷,竟在筑基之境,便將清虛派五支承道玉簡所載道箓,盡數(shù)融會貫通。
這份才情稟賦,放眼同輩,堪稱首屈一指!
即便此刻正與甫懷道人生死搏殺,孟烈山也不禁暗生欽佩贊嘆。
甫懷道人面容肅穆,穩(wěn)穩(wěn)固守靈神,他將拂塵搭在左臂臂彎,雙手掐子午訣,盤腿端坐于地,身姿巍然不動。
那金甲神將昂然矗立在甫懷道人身前,神目如電,凌厲地望著那猙獰惡獸。
他大步向前踏出,怒容滿面,金聲玉振:“咄!”
這一聲天言出口,恐喉虛相頓如風(fēng)中燭火,搖曳不定,身形陡然模糊了幾分。
孟烈山見狀,雙目一厲,十指交叉相扣,頂上烏煙如濃墨暈染,渾身氣機(jī)再盛三分。
恐喉虛相亦再度凝實,妖瞳精光爆閃,黑白光暈交錯變幻,無底深淵般的巨口猛地張開,震耳欲聾的咆哮聲,連天而起。
金甲神將見此邪祟竟敢冒犯天威,周身金光沖霄而起,背后六桿皂纛玄旗呼呼作嘯,震天怒喝道:“叱!”
天言祭出,乾坤相合。
恐喉虛相豈肯輕易認(rèn)輸,它背甲高高隆起,粗壯四肢踏地而動,蛇頸繃直前探,朝著金甲神將噬咬而去。
雙方皆施展出絕頂神通妙法,一時間僵持不下,不可避免地陷入法力比拼之中。
這般比斗,全然沒有躲閃避讓的余地,只比誰根基更為穩(wěn)固,法力更為強盛,直至一方身死道消或主動退出,方能決出勝負(fù)。
孟烈山也無暇思考先前種種顧慮,奮起精神,提振全身法力。
他大喝一聲,五臟六腑、四肢百脈中的法力如江河奔騰,盡數(shù)灌入鎮(zhèn)塔神獸身中!
二人如此僵持片刻,卻始終奈何不得對方。
孟烈山面色慘白如紙,頂上如墨烏煙已淡化至近乎無痕。此刻,他已然動用本元精氣,再這般強行壓榨肉身,恐怕會損及道基。
他有心喚蓋硯舟前來助陣,可方一動念,便就放棄此想。
蓋硯舟若真識大體,早該出手相助,而非在此坐山觀虎斗,其心昭然若揭,分明存有異念。
若貿(mào)然喚他,無疑是自露破綻,屆時,蓋硯舟究竟會對哪方動手尚難預(yù)料。
再觀對面甫懷道人,雖面露疲態(tài),但周身氣機(jī)仍算健盛。
孟烈山法力精純凝練,自認(rèn)與甫懷道人相較,差距不應(yīng)如此懸殊。
若料想未錯,甫懷道人本命法符定融入司命道箓,想必有補氣回元之能。
孟烈山佩戴福戒的左手拇指,微微顫動起來。
為防山門機(jī)密泄露,這福戒中埋有一道自毀神通,一旦施展出來,方圓百丈內(nèi),將盡皆化為烏有!
非萬不得已,他實在不愿行此極端之舉。
并非他舍不得自家性命,而是福戒乃主上親賜,若刻意損毀,此舉實在對主上不敬。
他本命古塔防御卓絕,或許能逃過一劫,如果局勢實在不可挽回,也唯有出此下策。
孟烈山咬牙堅持半刻,眼神陡然一厲,此刻再不動手,待法力徹底耗盡,怕是連本命法寶都難以御使,屆時只能任人魚肉。
念及此處,他悄然將福戒從拇指上推落,牙關(guān)緊咬,卻遲遲難以狠下決心。
此舉實在禍福難測,或許事情仍有轉(zhuǎn)機(jī)。
正當(dāng)孟烈山舉棋不定之際,忽覺有重重枷鎖落上身來,如遭百道繩索捆束,體內(nèi)氣機(jī)運轉(zhuǎn),頓感艱難滯澀。
他心中悸動,猛地抬頭,視線越過威風(fēng)凜凜的金甲神將,越過起指畫符的甫懷道人,直直望向顧惟清!
隱隱可見,顧惟清周身璀璨金弧繚繞,宛如靈動游龍,他并起食、中二指,指間正夾著一枚寶光流轉(zhuǎn)、爍爍而動的金色符箓。
與此同時,顧惟清也遠(yuǎn)遠(yuǎn)朝孟烈山投來目光。
孟烈山只覺眉心如遭芒刺,神魂陡然一緊,這般征兆,分明是有涉及生死的大恐怖即將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