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十二年七月,錫蘭山國佛牙寺的晨鐘撞碎海霧。陳文立在鄭和寶船的瞭望臺上,手中羅盤的磁針正指向寺頂的金剛杵。三百名手持鏈枷的僧兵列陣海岸,誦經聲里夾雜著爪哇巫師的骨笛——他們在等待某個預言應驗的時刻。
“陳千總,佛牙殿的機關需真龍血脈開啟。“副將遞來鎏金鑰匙,甲胄下露出半截白蓮紋身。陳文嗅到鑰匙上的曼陀羅香,與永樂帝金丹里的毒香如出一轍。當他把鑰匙插入鎖孔時,殿內突然傳來編鐘轟鳴,七十二尊羅漢像同時轉向,露出背后刻滿《推背圖》的銅板。
佛牙舍利塔開啟的剎那,陳文看見塔內站著個白衣人。海風掀起那人帷帽時,露出的竟是自己的面容!白衣人手中捧著的玉璽完整無缺,螭虎鈕正滲出鮮血:“甲申年到了,該歸位了?!绑@濤拍打著麒麟艦的龍骨,陳文在船艙底層找到了鄭和的密室。墻上的西洋鏡群映出無數個自我,每個鏡中人都在演繹不同命運:有黃袍加身的帝王,有血濺武當的劍客,還有錫蘭山國青燈古佛下的老僧。
“三寶太監究竟效忠哪位天子?“陳文砸碎銅鏡,在夾層發現具水晶棺。棺中人身著建文朝服,手中《永樂大典》的金冊赫然寫著:“靖難實為太祖遺詔,四子戍邊,允炆守成?!?
暴雨夜,陳文駕小舟沖向龍卷風眼。懷中的雙魚玉佩在雷電中懸浮,顯現出當年姚廣孝與道衍的密談影像——兩個和尚竟是同一人!風眼里傳來鐘山孝陵的編鐘聲,十二道金光照亮海面,鄭和船隊每艘寶船都升起建文年號的旌旗。
當陳文將玉璽按在孝陵碑亭的凹槽時,地宮涌出赤泉,十三陵方向傳來山崩之聲。他看見年輕時的陳遠抱著嬰孩跪在真武大帝像前,香案上攤著兩份血詔:一份命燕王清君側,一份傳位太孫朱文奎。
紫禁城方向突然升起狼煙,八百里加急傳來永樂帝駕崩的消息。陳文站在玄武湖的畫舫上,將玉璽沉入湖心。對岸酒樓有人唱起新編的《竹枝詞》,詞中“白龍歸冢日月新“的尾音里,波斯舞女的金鈴聲漸漸消逝在煙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