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4章 《梅菜扣肉(家常川菜版)菜譜》

《梅菜扣肉(家常川菜版)菜譜》

一、食材準備

1.?主料

-?五花肉:800 - 1000克。選擇肥瘦相間、層次分明的五花肉,這樣在烹飪過程中,肥肉部分會變得軟糯,瘦肉部分保持一定的嚼勁,并且肉的油脂會滲透到梅菜中,使整道菜口感豐富。新鮮的五花肉表皮光滑,色澤紅潤,按壓時富有彈性。

2.?輔料

-?梅干菜:150 - 200克。梅干菜是這道菜的關鍵配料,其獨特的咸香風味能為菜肴增色不少。優質的梅干菜顏色烏黑發亮,干燥無霉變,有濃郁的香氣。

-?蔥:100 - 150克。一部分(80 - 120克)切成蔥段,用于煮肉和墊底;另一部分(20 - 30克)切成蔥花,用于最后的裝飾。

-?姜:80 - 100克。一部分(60 - 80克)切成姜片,用于煮肉和去腥;另一部分(20 - 30克)切成姜末,用于制作梅菜的調味汁。

-?蒜:50 - 60克。切成蒜末,用于制作梅菜的調味汁。

-?八角:3 - 5個。八角能為肉增添濃郁的香味。

-?桂皮:5 - 8克。桂皮有助于豐富菜肴的風味。

-?香葉:2 - 3片。香葉能帶來淡淡的清香。

-?草果:1 - 2個。草果去腥且能使味道更濃郁,使用時要去除草果內的籽,因為籽有苦味。

-?干辣椒:3 - 5個(可選,根據個人口味添加辣味)。

-?花椒:5 - 8克。花椒為菜肴帶來微微的麻味。

-?冰糖:20 - 30克。冰糖用于炒糖色,使肉的顏色更加紅亮誘人。

-?料酒:20 - 30毫升。料酒用于去腥。

-?生抽:20 - 30毫升。生抽為菜肴提供咸味和鮮味。

-?老抽:10 - 15毫升。老抽用于增色,讓肉的顏色更加深沉濃郁。

-?鹽:根據個人口味適量添加,一般5 - 8克,但要考慮到梅干菜本身含有鹽分以及生抽、老抽等調料的咸度。

-?白糖:10 - 15克。白糖用于提鮮和中和梅干菜的咸味。

-?雞精:5 - 8克。雞精可提升菜肴的鮮味。

-?胡椒粉:3 - 5克。胡椒粉可去腥并增添風味。

-?食用油:30 - 40毫升。

-?淀粉:10 - 15克(用于最后的勾芡)。

二、前期處理

1.?五花肉處理

-?將五花肉洗凈,放入鍋中,加入足夠的冷水,水量要沒過肉。放入蔥段(50 - 60克)、姜片(30 - 40克)、八角(3 - 5個)、桂皮(5 - 8克)、香葉(2 - 3片)、草果(1 - 2個)、花椒(5 - 8克)、料酒(10 - 15毫升)。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30 - 40分鐘,直到用筷子能輕松插入肉中,但肉又不會過于軟爛。

-?煮好的肉撈出,用廚房紙巾擦干表面的水分。用牙簽或叉子在肉皮上扎一些小孔,這樣在炸制時可以防止肉皮爆濺,并且能使肉皮更好地吸收調料。

2.?梅干菜處理

-?將梅干菜放入溫水中浸泡2 - 3小時,期間換水2 - 3次,以去除梅干菜中的雜質和部分鹽分。浸泡后的梅干菜撈出,擠干水分,切成小段。

三、烹飪步驟

1.?炒糖色

-?熱鍋,倒入食用油(30 - 40毫升),放入冰糖(20 - 30克),小火慢慢炒糖色。用鍋鏟不斷攪拌,隨著溫度升高,冰糖會逐漸融化,變成焦糖色,出現小泡泡。當糖色變成深琥珀色時,要迅速將火關掉,以免糖色炒糊。

2.?炸肉

-?將擦干水分并扎孔后的五花肉皮朝下放入炒好糖色的鍋中。由于肉皮上有小孔,放入時要小心油濺出。用中小火炸制,肉皮會慢慢上色并起皺。炸制過程中要不時翻動肉,確保肉的各個部分都能均勻受熱,大約炸3 - 5分鐘,直到肉皮變成紅亮的顏色。炸好的肉撈出,放入之前煮肉的湯鍋中浸泡10 - 15分鐘,這樣可以使肉皮更加松軟。

3.?制作梅菜調味汁

-?另起鍋,倒入適量食用油(10 - 15毫升),油熱后放入蒜末(50 - 60克)、姜末(20 - 30克)炒香。加入切好的梅干菜段(150 - 200克)翻炒均勻,接著加入生抽(10 - 15毫升)、老抽(5 - 8毫升)、白糖(10 - 15克)、鹽(2 - 3克,根據梅干菜的咸度調整)、雞精(3 - 5克)、胡椒粉(1 - 2克),繼續翻炒2 - 3分鐘,使梅干菜充分吸收調料的味道,然后盛出備用。

4.?切肉和組裝

-?浸泡后的五花肉撈出,切成厚度約為0.5 - 0.8厘米的大片。將切好的肉片放入碗中,加入剩余的料酒(10 - 15毫升)、生抽(10 - 15毫升)、白糖(5 - 8克)、雞精(2 - 3克)、胡椒粉(2 - 3克),攪拌均勻,使肉片入味。

-?在蒸碗底部鋪上蔥段(30 - 60克)和姜片(30 - 40克),將入味的肉片皮朝下整齊地碼放在蒸碗中,再將炒好的梅干菜鋪在肉片上。

5.?蒸制

-?將組裝好的蒸碗放入蒸鍋中,大火燒開后轉小火蒸1.5 - 2小時。蒸制過程中,肉的油脂會慢慢滲出,與梅干菜的香味相互融合。蒸好后,將蒸碗取出,把碗中的湯汁倒入鍋中。

6.?勾芡和裝盤

-?在鍋中的湯汁里加入淀粉(10 - 15克),攪拌均勻,小火慢慢勾芡,使湯汁變得濃稠。將蒸碗中的梅菜扣肉倒扣在盤中,淋上勾芡后的湯汁,再撒上蔥花(20 - 30克)。

這道梅菜扣肉(家常川菜版)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菜肴。從外觀上看,紅亮的肉皮、烏黑的梅干菜與翠綠的蔥花相互映襯,顏色十分誘人。肉皮軟糯有嚼勁,肉的部分肥瘦相間,瘦肉不柴,肥肉不膩,梅干菜吸收了肉的油脂后變得油潤咸香,每一口都充滿了濃郁的風味。

從口感的豐富度來講,它融合了肉的醇厚、梅干菜的獨特風味以及各種調料帶來的復合味道。肉經過長時間的煮、炸、蒸等工序,變得極為入味,而梅干菜在調味汁的炒制和與肉的共同蒸制下,也不再是單純的咸香,而是帶有肉香、醬香等多種層次的味道。

從營養角度分析,五花肉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能為人體提供能量。梅干菜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雖然經過腌制,但依然保留了部分營養成分。不過由于這道菜的脂肪含量較高,食用時應適量。

在川菜文化中,梅菜扣肉也有著獨特的地位。川菜以善用調料而聞名,這道菜中八角、桂皮、香葉、花椒等香料的運用,體現了川菜對香料的精妙搭配。它既可以作為家庭聚餐的一道主菜,也適合在節日宴席上出現,承載著人們對美食的喜愛和對傳統飲食文化的傳承。

不同地區可能會對這道菜進行一些調整。例如,有些地方會增加辣椒的用量,讓梅菜扣肉帶有一定的辣味,以適應當地人的口味偏好。還有些地方可能會在梅干菜的選擇或處理上有所不同,從而使這道菜呈現出不同的風味特色。這些差異也反映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梅菜扣肉這道菜在不同的家庭中還有著獨特的制作故事。許多家庭都是代代相傳這道菜的做法,長輩們會把自己的小竅門和獨特的調味方式傳授給晚輩。比如,有的家庭會在炸肉之前,先在肉皮上涂抹一層蜂蜜,這樣炸出來的肉皮顏色會更加紅亮,口感也會更加酥脆。還有的家庭在制作梅菜調味汁時,會加入一小勺自制的豆瓣醬,這小小的改變會讓梅菜的風味更加濃郁,帶有一種獨特的醬香味。

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梅菜扣肉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在傳統的川渝地區的婚宴上,梅菜扣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象征著新人婚后的生活富足美滿,肉的肥美和梅菜的長久保存寓意著生活的殷實和持久。而且,這道菜通常會被制作得格外精致,廚師會更加注重肉和梅菜的比例搭配,以及擺盤的美觀。

從烹飪技巧的傳承角度來看,這道梅菜扣肉的制作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先輩們的智慧。煮肉時對火候和時間的把握,炸肉時對油溫的控制,蒸制時對蒸汽量和時間的調節,都是經過無數次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僅是為了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年輕的廚師們在學習制作這道菜時,不僅是在學習烹飪技巧,也是在了解和傳承川菜文化的一部分。

對于那些遠離家鄉的川籍游子來說,梅菜扣肉更是一種濃濃的鄉愁。在外地的川菜館里,當他們品嘗到這道菜時,熟悉的味道會瞬間將他們帶回到故鄉的餐桌旁,想起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美食的溫馨場景。即使是那些經過改良以適應當地人口味的梅菜扣肉,也依然能在那獨特的肉香和梅菜香中找到故鄉的影子。

在現代飲食文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梅菜扣肉也在與時俱進。一些餐廳為了迎合健康飲食的潮流,會在制作過程中對食材進行一些優化。比如,選用更加優質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五花肉,或者在梅干菜的腌制過程中減少鹽分的使用。同時,在擺盤上也會更加創新,有的會將梅菜扣肉做成一人份的小份菜品,精致地擺放在特制的餐具中,既保留了傳統的風味,又符合現代的飲食觀念。

此外,梅菜扣肉還常常出現在一些美食文化交流活動中。作為川菜的代表菜品之一,它被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在這些活動中,廚師們會詳細講解梅菜扣肉的制作過程、食材選擇以及背后的文化內涵。這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梅菜扣肉這道菜肴,也讓川菜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總之,梅菜扣肉這道家常川菜版的菜肴,無論是從它的制作工藝、口感風味、營養價值,還是從它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和情感價值來看,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川菜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品嘗、傳承和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兴城市| 翁源县| 民乐县| 固始县| 陵水| 株洲县| 新昌县| 瑞丽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多伦县| 忻城县| 盐边县| 永登县| 长兴县| 玉山县| 昌邑市| 枣庄市| 新绛县| 和林格尔县| 陈巴尔虎旗| 无为县| 阿城市| 方山县| 桦南县| 油尖旺区| 平谷区| 临泽县| 英德市| 德兴市| 塔河县| 景泰县| 南木林县| 仁寿县| 会宁县| 洞头县| 通渭县| 淮安市| 汤阴县| 鹿邑县|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