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劉伯溫死后憋了泡大的
- 大明:我朱棣,不靖難,改養豬了
- 蕭藍衣
- 2245字
- 2025-03-23 22:16:10
李善長被嚇到了。
道衍學啥的,他知道一二。
若這家伙早生二十年,天下一統必生波瀾。
關鍵進入太平年月,他還不安分。
打藩王的主意?
攛掇藩王造反?
這貨真能干出來!
劉伯溫不止給他準備一份大禮,還給老朱憋一波大的!
難怪他死得無聲無息,原來在這等著呢!
不過。
任由這妖僧鼓動藩王造反,是否對淮西人有利呢?
道衍一條毒計,強行把皇帝綁上淮西戰車,起碼十年無虞。
而藩王作亂,往老朱眼窩子里面扎。
無論老朱,還是太子,都不得不重用淮西人。
起碼二十年無虞。
還加劇了老朱父子之間的矛盾,無形戳中了李善長的爽點。
哪個下屬不想給領導添點堵?
哪個下屬心里不詛咒領導?
李善長天天都詛咒!
看著道衍無辜的眼神,李善長心有余悸:“晉王是陛下心頭寶,咋可能讓你混進去?”
關鍵,晉王是太子死忠,咋可能被你攛掇造反?
“秦王你估計看不上,周王親賢人遠小人,注定跟你無緣。”
“倒是燕王……”
李善長目光閃爍:“咱也看不透。”
“他明明沒野心,卻竭力向太子證明,酷似掩耳盜鈴。”
“可犬子所言,燕王絕非池中之物。”
“他這般賣命表現,怕是另有目的,咱還不清楚。”
道衍唇角勾起一抹笑容。
就知道,李善長會幫他。
從李善長利用太孫案,興風作浪的時候。
他們就注定捆綁。
而且,李善長私心太大,絕非純臣。
這樣的人,往往利益最大化。
他道衍能給李善長帶來巨大利益。
李善長只會幫他,不會舉報。
青田先生就看透這一點,臨終前,才把自己舉薦給李善長。
也希望自己借李善長的手,為他報仇。
僅僅是胡惟庸嗎?
青田先生可沒這么膚淺。
道衍也不喜歡這種沒有挑戰性的工作。
他不親自造一次反,就覺得渾身都不爽利。
“貧僧,就入燕王府。”
道衍早已考察過諸王了。
晉王府門檻兒太高,他進不去。
秦王和周王,又沒有施展抱負的平臺。
本以為,燕王也是秦周之流,卻不想大放異彩,吸引到他的關注。
結果,越觀察朱棣,越覺得有趣。
越覺得朱棣是他天生主人,他就是朱棣的劉秉忠!
那天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接觸朱棣。
可朱棣就是不去天界寺。
他還托師叔宗泐,點一點老朱。
結果老朱轉頭就忘記了,讓他郁悶不已。
萬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親自下山,叨擾李善長,請李善長幫忙嘍。
“你確定燕王能成事?”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朱棣越撲騰,越會引起太子的懷疑。
皇帝向來和太子同進同退,朱棣怕是在北平呆不久了。
而皇帝忽然迫切的遷民云南。
擺明了是為朱棣準備的。
到了云南,就算朱棣是鴻鵠,也會丟掉志向,再也飛不回來了。
“貧僧又不是神仙,哪里知道未來的事。”
“國公爺,晉王府進不去呀。”
“只能退而求其次。”
道衍深行一禮:“還請國公爺,幫一手。”
李善長略微沉吟:“明教總壇位置,你要給咱。”
道衍這家伙,秘密多的嚇人。
一個半路出家的家伙,居然混進了明教總壇,似乎混得還不錯。
結果,出了明教總壇,就成為宋濂座上賓。
搭上了劉伯溫這條線。
轉頭就把明教這條線賣給了李善長。
這家伙學識通天徹地,卻一身反骨,亂世魔星。
只要報與皇帝,老朱會一刀劈了他,順便夷他三族。
李善長可不是大善人。
給老朱家添堵的事,自然樂意效勞。
所以他把道衍藏得很好。
“國公爺,貧僧說,貧僧也不知道具體位置,您能信嗎?”
“把你知道的給咱,不許騙咱。”
李善長可不信道衍。
這家伙出賣恩主,猶如家常便飯。
萬一和朱棣相談甚歡,把他李善長給賣了可咋辦。
朱棣那小崽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和他爹一個路數,說話做事都像。
估計內心更加涼薄。
只要從道衍這拿到關于他李善長的消息,轉頭就會獻給老朱。
屆時,皇帝與淮西人合作照常,李善長必死。
那李善長豈不冤枉死了?
道衍從李善長眸中看出不信任。
想和李善長繼續合作,就得用秘密交換。
他內心閃過一絲失望,這個世界上,肯完全相信他的,只有青田先生。
未來也不會再有第二個人了吧!
那么,青田先生的仇,一個胡惟庸哪里夠呢?
……
李善長和道衍密談之時。
奉天殿內,老朱和朱標也在密談。
“爹,江南士族的實力,是不是被夸大其詞了?”
朱標和呂氏成天生活在一起。
身邊也匯聚了很多青年才俊,都出身江南士族。
他們儒雅多禮,極端維護正統。
是皇帝最忠實的走狗。
怎的就成為了老朱平生大敵了呢?
“咱們長久以來,執行的一邊殺,一邊拉攏的策略,不是很成功嗎?”
朱標道:“您教過兒子。”
“說上位者,是讓多派平衡。”
“而不是只信任一派,打壓另一派。”
“這樣只會誕生權臣,最終大明江山不保。”
“這些都是您教兒子的。”
他發現老朱有點不對勁。
莫非跟老四有關?
老朱迫切遷民去云南,是為了讓老四適應云南生活吧?
可也不至于,和江南人徹底撕破臉吧?
這當皇帝吧,最好睜一眼閉一眼,日子才過得去。
真的事事較真,明察秋毫,皇帝早就被氣死了。
“接著說。”朱元璋面無表情。
“江南人是可惡,借明教的手害死雄英,咱也恨他們。”
“可咱是上位者,不能因小家損公家。”
“真如李善長所說。”
“在江南殺個底朝天,那么最終取代江南士族的。”
“就是尾大不掉的淮西勛貴。”
“淮西人權勢無比膨脹,成為魏晉世家。”
“屆時,咱們拿什么遏制淮西勛貴呢?”
“三四代后,大明會重現霍光、王莽這樣的權臣,甚至會重現唐朝藩鎮危機,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兒臣覺得斷不可行。”
“還有,王行的死,李善長的計謀,老四的密信,串聯起來想。”
“我覺得老四被淮西人利用了。”
“他調查的雄英案結果,未必可信。”
朱標一葉知秋。
通過現有線索,倒推出朱棣一樣的看法。
太孫案的結果,是有心人制造出來的,未必是事實真相。
即便是,也已淪為了政治斗爭的工具。
李善長呢,希望淮西人和老朱深度捆綁。
王行呢,為保名聲而已。
老四呢,是不想去云南,彰顯自己價值罷了。
朱標呢,打破老四的幻想,極力推老四去云南。
沒有一個真的關心朱雄英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