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以人為本
- 重生2005,從實業稱王
- 還齋
- 2094字
- 2025-05-08 11:22:00
“學校合作已經搞定,尤其是華南理工愿意派專人到工廠做駐點研發,充分解決前期公司緊缺專業人才的短板。”
晚上回酒店后李德華迫不及待給趙登科分享好消息,還反復叮囑,“這群人各個都是寶貝,不是知名教授就是博士碩士研究生。
在生活待遇和居住環境上一定要安排妥當,尤其是專車接送等細節問題上要重視,連我的車都可以隨時用,另外再安排買一輛豪華中巴車專門給科研團隊使用。
租房子的事你讓鄭經理親自盯著,小區環境一定要好不要怕花錢,必要時連床單被套都得安排到位,還有吩咐食堂和二姨說清楚,專家來了以后一律單獨開小灶。
別管是教授還是學生一律把籍貫家庭背景都打聽清楚,甚至吃不吃辣椒,甜口還是咸口通通點對點安排,絕不能讓一個人受委屈。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香餑餑,更別提碩士博士研究生,來了就別放過,只要有真本事能出成果,哪怕當祖宗供著哄著都沒問題。
放平時哪來這種機會?真正的人才眼光高著呢,不是五百強國企央企外資企業都看不上眼,如果能讓人產生歸屬感,畢業以后直接來公司工作就賺大發了。
另外招聘廣告上也要加上,我司現有中大,華南理工,南方科技大等知名教授帶團定點現場教學,有這個噱頭不愁招不來金鳳凰。”
“那可真是太好了,你放心我一定通通照辦,保證讓廠里人人都清楚這群寶貝疙瘩的重要性。”順利打開局面,趙登科跟著開心。
通過前一晚打開心扉聊透徹,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技術就是廠子今后發展命脈,無論如何拔高科研的地位重要性也不為過。
有了管理層充分認知和配合接下來事情就好辦了,趙登科甚至主動提議,“現在外面招一個本科生底薪開到三千。
這些博士碩士發多少合適?我沒經驗啊!”
“還得和學校商量。”李德華沉思片刻,“不過不管他們怎么發額外補助,廠里必須拿出態度,哪怕偷偷私下補貼,每個人每月也不能低于五千。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哪怕里面有極個別濫竽充數也瑕不掩瑜,只要能把人留下就行。”
“好。”趙登科心里快速算筆帳,心想無非十幾個人一年五六十萬而已,飲食起居專車接送待遇都配上了,也不在乎這點……
李德華在羊城呆了足足三天兩夜,期間不斷和三所學校對接,約定暑假進駐的具體時間和人數(碩博幾乎沒有寒暑假)。
以及雙方合作范圍,資助方式及最終收益劃分,得虧這時期國內企業還未形成與學校聯合科研的氛圍,學校可供選擇合作對象不多。
受供求關系影響自然沒法坐地起價,更別提后世普遍產學研合作學校要占據30%專利收益規矩,倒讓李德華吃到最大一塊時代紅利。
雙方約定青云出錢出設備和科研所需一切原材料及試劑,學校出人,最終應用專利歸屬學校掛名享受學術成果,而所有權歸屬企業。
即使具體合作中使用學校的科研設備和場地,青云也僅需按學校內部優惠價格出資租用,而不會影響最終專利歸屬判定。
期間不乏有反對聲音存在,認為此舉損害了學校正當利益,但通過李德華本人在三所學校之間來回談判挑動競爭關系,甚至關鍵時候不惜以終止合作威脅。
看在海量的科研資金份上,學校才不得不捏著鼻子認賬,05年可不是后世各路資金求著學校共研的黃金期,那時候真有能力的教授。
隨便掛個名就能弄到幾十上百萬經費,真敞開門做科研,項目多到挑花眼累死也做不完,可眼下不好意思,除了國家撥款定點突破。
社會資金對科研完全沒興趣,這玩意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很多時候錢投進去打水漂才是常態,加上世界經濟高速發展。
社會對工業品的需求幾乎無窮無盡,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賺,各路資金隨便投到處都是賺錢機會,誰會想不開做自主研發啊?
也只有李德華從后世回來明白眼前的繁華不過是曇花一現,待到退潮時殘酷慘烈到極致的內卷才是常態化經營現狀。
從浙省義烏的私人定制品,到沿海工廠零利潤開工保機器設備人員穩定和企業經營流水,資質,不惜舉債虧本經營也不敢破產清算。
哪怕賺點生產原材料的下腳料廢鐵銅屑也不敢停工,因為虧本還能貸款咬牙堅持,停工就意味著資金鏈斷裂再也沒有翻身機會。
每個人都在苦苦掙扎中盼望明年的大環境會變好,可事與愿違,事實證明一旦走上內卷這條路,所有人都別想妄圖剎住車。
沒有最卷只有更卷,當勤奮努力的冀豫兩省莊稼漢高喊著只要比種地強,不要人工有口飯吃就能卷死所有同行的口號蜂擁而至。
展開以手工家庭作坊模式,從工廠領取設備原材料化整為零,開始黑天昏地不辭辛苦生產,幾乎沒有人工和場地成本支出時。
所有不思進取沒有核心技術高門檻的行業,注定打不過這群連稅都不交,電費還比自家便宜的個體戶。
所以青云只能走技術自研一條路,拼死也要殺出個未來!
好在他趕上了最美好的歲月,05年的夏天連空氣中都彌漫著金錢的芬芳,隨便彎腰就能撿到價值連城的寶貝。
比如無人問津的大學科研體系,投產就能賺錢的任何行業,以及一個從無到有建立平臺優勢的時間與機會。
技術壁壘設置障礙隔絕后來者避免內卷,代工領域擴大崗位和稅收規模綁定整個社會避免遭遇不公正待遇,至于最后的銷售渠道。
他將目光投向首都圈,在那里有一家尚處在萌芽階段的新興電商企業,它的老板長了一張勞動者的樸素憨厚臉。
投中它,扶持它,今后所有制造生產型企業,就別妄想輕易跳下青云的戰車!
“而一切的核心就在于科研能不能走成功,學習花瓣,成為花瓣,超越花瓣,成為東大首屈一指的先進制造業巨頭,這條路再難也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