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神經介入事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在馬廉亭、凌鋒、吳中學、李鐵林等前輩的領導和相關學科領域人士的不斷努力下,40余年來,在三代醫生的同力協契下,中國神經介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項腦血管病外科治療的補充技術發展成為腦卒中防治中舉足輕重的利器。改革開放后,中國醫療事業快速發展。近十年來,隨著影像學、材料學的進步,我們的診療理念、技術方法、設備器材也有了質的飛躍,中國神經介入進入了一個廣泛普及和飛速發展的時代。
發展史本身是科學與人文相互融合的結晶。現今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要求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更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科學與人文并重已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標志。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它使人理智;人文給予的是善,給人以悟性,它使人理想高尚,情感高潔。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一個大寫的“人”,必須由科學與人文兩個支柱來支撐。我希望通過對先輩們的優秀品格、高尚情操與道德的人文精神,以及他們勤奮、敬業、嚴謹的科學精神的記述,達到教育與培養人才的雙重目的。
2018年4月,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專業委員會常委會決定編撰這部《中國神經介入發展史》。由常委會委員擔任主要編者,帶領由年輕醫生和研究生組成的秘書處,開始廣泛收集文獻、報道、各個學會和醫院的資料,走訪各位專家。雖然40余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但致力于神經介入的醫務工作者數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在醫療第一線,踐行著自己當年的誓言,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竭盡全力地為病人、為中國神經介入學科的研究和發展殫精竭慮,每天都有大量值得被記錄下來的故事和學科發展事件,我們有責任將中國神經介入的發展忠實地記錄下來。《中國神經介入發展史》作為中國神經介入學科成長過程的一個記錄,同時也是下一個時代的起點。希望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和我們一起共享中國神經介入學科進展的快樂。
如何從浩瀚的素材中提煉出重要的部分納入這本書中,一直是我們慎重考慮的。編委會經過反復的商議,決定史料主要取自發表的中外文文獻、會議紀要、新聞報道、官方網站的發布等,醫院科室和團隊的介紹由其負責人提供,并經秘書處核查編撰。
特別感謝致力于中國神經介入發展的前輩們。我們倍感榮幸這些開拓中國神經介入的前輩們依然活躍在教學推廣、科學研究和臨床治療領域中。感謝他們為行業發展默默奉獻和無私分享的經驗與智慧。
雖然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終于初步成稿,但翻閱全卷,仍然感到掛一漏萬,而且短短三年,很多單位和醫生又有了變化和發展。我們覺得應該將這部發展史呈現給大家,無論形式、內容、文字是詳盡、確鑿,還是簡單、粗糙,抑或作為進一步完善和今后補充的基礎和開端。誠懇歡迎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您的反饋將對后續發展史的系列更新撰寫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介入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張鴻祺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