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性病學(第2版)
- 張學軍 陸前進主編
- 1041字
- 2025-03-14 19:19:06
第五節 變應原檢測
一、斑貼試驗
(一)適應證
遲發型過敏反應相關疾病,如接觸性皮炎、職業性皮炎、手部濕疹、化妝品皮炎等。
(二)禁忌證
不宜在皮膚病急性發作期進行。
(三)步驟
1.可采用市售成套商品,按說明書將受試抗原置于惰性聚乙烯塑料或鋁制斑試器,貼于患者背部。
2.結果觀察 一般在48小時去除斑貼,視情況在72小時或96小時后觀察。受試部位無反應為(-);皮膚出現癢或輕度發紅為(±);皮膚出現單純紅斑、瘙癢為(+);皮膚出現水腫性紅斑、丘疹為(++);皮膚出現顯著紅腫、伴丘疹或水皰為(+++)。陽性反應說明患者對受試物過敏,但應排除原發性刺激或其他因素所致的假陽性反應,這種反應一旦將受試物去除會很快消失,而真正的陽性反應則去除受試物24~48小時內往往是增強的而不是減弱。
(四)注意事項
1.應注意區分過敏反應和刺激反應。
2.陰性反應可能與試劑濃度低、斑試物質與皮膚接觸時間太短等因素有關。
3.不可用高濃度原發性刺激物做試驗。
4.斑貼試驗前需停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等系統治療藥物2周以上,擬受試部位需局部停用糖皮質激素外用藥物3日以上。
5.如果在貼敷后72小時至1周內受試部位出現紅、癢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點刺試驗
(一)適應證
主要用于測試速發型過敏反應,適用于蕁麻疹、特應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劃破試驗現已被點刺試驗取代。
(二)禁忌證
有過敏性休克史者禁止進行此類試驗;妊娠期應避免該項檢查。
(三)步驟
1.操作
一般選擇前臂屈側為受試部位,局部清潔消毒。消毒后待2分鐘使皮膚血流恢復正常,按說明書滴試液、點刺,5~10分鐘后拭去試液,20~30分鐘后讀試驗結果。皮內試驗按要求將每種變應原注入皮內。
2.結果觀察
皮膚反應強度與組胺相似為陽性(+++)、強陽性為(++++)、弱陽性為(++)及(+),與生理鹽水相同為(-)。
(四)注意事項
1.宜在基本無臨床癥狀時進行。
2.應設生理鹽水及組胺液分別作為陰性及陽性對照。
3.結果為陰性時,應繼續觀察3~4日,必要時3~4周后重復試驗。
4.應準備腎上腺素注射液,以搶救可能發生的過敏性休克。
5.點刺試驗前需停用糖皮質激素系統治療2周以上,停用抗組胺藥物及三環類抗抑郁藥3日以上。

斑貼試驗(視頻)
三、特異性IgE檢測
(一)適應證
與皮內試驗類同,特別適用于曾有過敏性休克史者。
(二)禁忌證
無特殊禁忌。
(三)步驟
將過敏原吸附到特定載體上,通過酶聯免疫法、免疫印跡法等檢測方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IgE。目前臨床上使用比較靈敏且廣泛的方法包括Mediwiss、UNICAP等方法。
(四)注意事項
檢查結果應密切結合患者病史進行判斷。
- 中藥制藥設備與車間設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針灸醫籍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局部解剖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兒科護理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科)規劃教材)
- 急診醫師核心能力建設系列教材:急診心電圖分冊
- 消化科醫生案頭藥物速查
- 生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社區臨床常見病證及處理:第2版(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規劃教材)
- 中華影像醫學:介入放射學卷(第2版)
- 中醫健康管理與常見病適宜技術(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中藥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藥炮制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顱骨病變的影像學診斷
- 湖南省中醫單方驗方精選·兒科
-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