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技之路·衛生卷:健康中國
- 中國編輯學會組編
- 1319字
- 2025-03-15 06:06:26
(五)傳染病防控穩步推進
改革開放后,我國傳染病防控取得了較大成績,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被成功阻斷,白喉、鼠疫、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結核病、SARS、甲型H1N1流感等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1978年,我國開始實行計劃免疫。1994年,在原湖北省襄陽縣發現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沒有發現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病例。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本土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在中國的傳播已被阻斷,我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的目標。
1993年,我國成功研制出安全有效的國產無細胞百白破疫苗(DTaP),大大減輕了人體接種后的不良反應,人群接種率得到顯著提高。2007年至今,我國已經連續13年沒有白喉病例出現。
1984年,我國首次未發生人間鼠疫病例,是我國有鼠疫記載和新中國成立35周年以來的第一次。在鼠疫防控工作的穩步開展下,鼠疫上報例數每年不超過10例,疫情得到了穩定控制。
我國病毒性肝炎發病率在1956年為1.04/10萬,1965年為61.87/10萬,此后二十年發病率仍然呈波動上升趨勢。1978年,我國將病毒性肝炎納入乙類傳染病范圍進行管理。1983年,衛生部科委成立病毒性肝炎專題委員會,制定了《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此后發病率從1988年的132.5/10萬下降至2000年的64.9/10萬。2008年,傳染病防治專項實施后,病毒性肝炎發病率逐漸下降。
艾滋病自1985年傳入我國。1986年,衛生部成立了“預防艾滋病工作小組”。1987年,衛生部發布了《全國預防艾滋病規劃》(1988—1991)。198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1995年,我國制定了第一部《HIV/AIDS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2002年,我國實現了治療艾滋病藥物國產化。“四免一關懷”政策出臺后,全面啟動了艾滋病免費抗病毒治療。2005年,第一部《艾滋病診療指南》發布。雖然我國防控艾滋病力度在不斷加大,但目前防控形勢仍很嚴峻。2016年和2019年全國艾滋病發病率分別為6.40/10萬和5.10/10萬,死亡率分別為0.94/10萬和1.50/10萬,艾滋病死亡人數約占法定傳染病總死亡人數的83%。
1978年,我國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會議,制定了《1978—1981年結核病防治規劃》。1981年,衛生部成立全國結核病咨詢組。1984年,衛生部發布《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暫行條例》,并編寫了《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我國結核病患病率從1979年的717/10萬下降至1990年的523/10萬。2003年,肺結核發病率有所上升;2005年達到96.31/10萬。2004年,肺結核由丙類傳染病被調整為乙類傳染病。自2005年之后肺結核發病率開始逐年下降。
2003年,作為突發急性傳染病的SARS的流行及防控引發了我國公共衛生領域里程碑式的變革。SARS的發生和流行,暴露出我國在傳染病治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此次疫情過后,國家陸續頒布和修訂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加速了我國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制度化進程。隨后,在以衛生應急體系和核心能力建設為主體,以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突發事件緊急醫學建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思路指導下,我國成功抗擊了禽流感等疫情。
2009年,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甲型HIN1流感疫情,中國迅速建立并擴大了全國監測網絡,最先研制出技術最優的甲流病毒檢測試劑;組織、設計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甲流疫苗臨床試驗,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完成甲流疫苗研發并大規模使用的國家,向全球提出了免疫方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