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肛腸疾病中醫特色護理
- 梅榮主編
- 1612字
- 2025-03-14 16:45:26
四、影像學檢查
(一)X線檢查
1.腹部X線
此法簡便易行,適用于消化道穿孔、腸梗阻、腹腔異物等急癥。在腸腔內可見有氣液平面時多考慮腸梗阻,由于腸腔內徑擴大,不易鑒別結腸與小腸,此時應注意觀察有無結腸袋和半月形皺襞。結腸、直腸內的氣體,可根據其解剖位置、形態等特點判別腸段。透視下見兩側結腸上部異常膨隆,使兩側橫膈上升,則考慮肝、脾曲綜合征。消化道穿孔時膈下常有游離氣體。結腸損傷時,早期癥狀可能較輕,但透視下常見膈下游離氣體。
2.消化道造影
(1)鋇餐造影:
此種檢查法對結腸的生理狀態顯示比較理想,對結腸的運動功能、解剖、生理形態及位置的檢查有重要意義,對回盲部及右半結腸的病變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口服鋇劑后其到達各腸段的時間個體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到達回盲部需2~4小時,到右側結腸需3~6小時,到左側結腸需5~12小時,到乙狀結腸需12~16小時,到直腸需14~18小時,因口服鋇劑后需經較長時間才能到達結腸,此時水分大部分已被胃及小腸吸收,到結腸已成糞塊狀,對結腸病變的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對于可能有乙狀結腸或直腸狹窄的患者,應避免做此檢查,以免造成腸梗阻。
(2)鋇灌腸造影:
鋇灌腸造影是結腸、直腸疾病的主要檢查方法之一。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可發現微小的病變存在。
檢查前一日少食多渣食物,當日早晨禁食,檢查前2小時做徹底的清潔灌腸,防止結腸內存留的糞便影響檢查效果。鋇灌腸時,患者取仰臥位,在透視下經肛管低壓緩緩注入鋇劑。可檢查全部直腸、結腸及回盲部情況。檢查時應適當轉動患者,并結合觸診,細致地觀察結腸。然后囑患者排出大部分鋇劑后,再行復查,以觀察排空情況和借殘留的鋇劑觀察黏膜皺襞。經肛管注入適量空氣,形成氣鋇雙重對比,因腸腔充氣膨脹而使粘有鋇劑的腸壁黏膜影像更為清晰。
鋇灌腸造影應避免在急性炎癥期進行,因為這樣會促使病情惡化。清潔灌腸及鋇劑灌腸時壓力不宜過高,注氣時也要注意肛管膨脹擴張情況,以免造成穿孔。盡量避免過多使用瀉劑,否則造成腸道功能改變。
(3)選擇性動脈造影:
經皮股動脈穿刺插管進行選擇性腹部動脈造影,在結腸范圍主要用于腫瘤與炎癥的辨別、鑒別病變部位在腸管本身或腸管之外、不明原因的腸出血以及腸疾病的局部注入藥物治療。
(4)排糞造影:
排糞造影是指將模擬的糞便灌入直腸、乙狀結腸內,讓患者坐在特制的馬桶上進行排便動作,在符合生理狀態下對肛直部及盆底肌進行靜態和動態X線觀察的一種檢查方法。主要用于診斷直腸內脫垂、直腸前突、會陰下降綜合征、盆底痙攣綜合征及小腸或乙狀結腸疝、會陰疝等排便障礙性疾病。
(5)碘油造影:
碘油造影檢查是用于檢查高位復雜性肛瘺的一種X線檢查。通過這一檢查可以了解其瘺管的走向、位置高低、與直腸和骨盆的關系,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檢查方法。具體操作是:患者取左側臥位,通過肛門到直腸放入一膠管,在肛緣處膠管上用金屬絲纏繞作為標記,然后經瘺管外口注入碘油或碘的水溶液做骶尾部和病變部位的正、側位攝片,可以根據碘油的分布情況了解瘺管的走向與直腸和盆骨的關系,對瘺管予以定位和作為制訂治療方案的客觀依據。若瘺管過細或彎曲,碘油不易通過,X線攝片不能反映出肛瘺的全貌,此時結合臨床進行診斷和治療。
(二)CT檢查
CT檢查的工作程序是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與透過率的不同,應用靈敏度極高的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然后將測量所獲取的數據輸入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后,CT機可攝入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的圖像,發現體內任何部位的細小病變。
(三)MRI檢查
磁共振成像與CT成像基本原理不同,其不是由X線透過人體強度的衰減,而是利用人體組織中原子核運動所產生能級和相位變化,經過電子計算機運算處理而轉變成圖像。
(四)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是利用人體對超聲波的反射進行觀察。是用弱超聲波照射到身體上,將組織的反射波進行圖像化處理。在肛腸疾病主要應用于消化道腫瘤、腸梗阻、腸套疊和盆腔、會陰部、肛門周圍疾病的檢查。